“之後?”蘇韻嗯了一聲,目光帶上了幾分探究,“你又想說什麼呢?”
“你不是說之前有伯恩·安德森這個在拍戲期間因為種種因素而戲假情真的先例了嗎?”莊隆認真地看著她,“有時候,入戲和出戲其實是很難分辨的,也許在不知不覺的某個瞬間,人就會突然被自己演繹的角色所影響到了……”
“如果要這麼說的話,這一次戲假情真的人,不應該是你和我才對嗎?”蘇韻的目光更顯出了幾分興趣:《盜墓迷情》第一部裡,有感情戲的角色,是莊隆飾演的古董店老板和自己飾演的“神女”。
不過……莊隆這麼尋根問底的態度,她倒是知道些許內情:趙勵明臨走前的那晚,特意提著酒菜去找莊隆談心的事,她正好隔著一窗之隔看到了他鬼鬼祟祟地敲門的身影。
雖然考慮到尊重個人**這點,她沒有過去門邊偷聽。
但就趙勵明那個老母雞般的思維,卻是不算難猜的:估計是想著自己去了深市之後沒人看管她,所以就特地找了個“長輩”來幫忙吧?
以前莊隆就沒管那麼細,都是笑看她和那些年輕人玩鬨,頂多就是偶爾會提醒一兩句,讓她注意形象以免被記者亂寫。
而自從趙勵明走後,莊隆那副明顯提高了警惕的模樣——肯定是受到了趙勵明的“照顧”委托。
蘇韻想到這裡,忍不住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說實話,儘管如基努這樣十**歲的年輕靚仔和陳柏楊那種一心一意暗自凝望的青年總帶著如初戀般動人的青澀微甜,不過她的口味偏好,是更偏向喜歡那種似熟卻又未完全熟透、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男人。
例如始終與她若即若離卻又顧慮重重的張榷嶸,也例如……總是擺著一副長輩態度但又全身上下都帶著勾人故事感的莊隆。
可惜,她和莊隆認識得太早也太久了,相處的立場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定下了型劃定了界限,倘若要想打破這條界限,是必要付出相當一定程度的努力。
而她暫時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沉溺在男女感情之中,所以偶爾有空嘴花花撩兩句還成,真要認真去對待一段感情的話……她暫時還做不到這個地步。
典型的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渣男心理了。
相比於蘇韻隨口就是一句意有所指的芳心縱火,莊隆先是微愣了一下,隨後又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你還是這樣頑劣,說話總是不經大腦。”
“我才剛剛成年嘛,貪圖玩樂和思想不成熟這些青少年應有的問題。是肯定會有的。”蘇韻自小就懂得仗著年齡優勢去胡作非為,日積月累下來,這手段是使得越發的“成熟”了。
“年輕人總是覺得同齡人幼稚,一心追逐著年長的人的矚目,卻又不知在逐漸成長之後,反而會開始懷念從前的自己。”莊隆輕聲念了一句:就如同他一樣,年輕時總想要去見識世界的繁華,結果在美國待得久了之後,卻無時無刻不在記掛故鄉的人和事。
哪怕記憶中的年少並不美好。
“可能是吧,人始終都是一路跌跌撞撞地成長的,誰都不會例外。”對於身邊所有人都過分關注的她的感情問題,蘇韻倒是挺順其自然的態度:不是她不想談,隻是還沒有遇到那個表現出足夠的愛意的人而已。
她的個性是太過“自私”的利己,而且還特彆貪圖逸樂,碰見名人和美人常常忍不住下手主動出擊,但把人撈到手之後卻又隻想保持現狀、無心再進一步,饞人家美貌還不想負責任……
對於這樣的自私個性,蘇韻自己心裡還是有點數的,所以這些年就都將心思主要放在了搞事(業)上。
畢竟現在的香江也沒有什麼早戀的說法,十二三歲才上中學的女仔就有男朋友、十五六歲就可以談婚論嫁——這就是在封建傳統早婚思想和現代個性解放潮流的兩相衝擊下,香江年輕一代的感情寫真。
如蘇韻這個年紀這個容姿,在某些同齡人眼裡,已經算得上是“晚”的一類。
也就是趙勵明這個總覺得“女孩外嫁肯定都過不好”的大哥在旁邊瞎著急而已,趙家的兩個姐姐和蘇韻自己,甚至是對婚姻抱有無限憧憬的梅家姐妹,都沒有這種焦慮。
“輝哥,我這邊準備好了,你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整我的發型?”蘇韻拍了一下手,將手上的棗糕碎屑統統拍掉之後,就站起身喊了正在指點工作人員把那套神女裝束放到麵包車裡的陳雲輝一聲。
陳雲輝比了個手勢:“車裡麵已經安排好了,你可以先過來換衫,我去拿首飾。”
蘇韻點點頭,動身走近了麵包車旁邊,然後非常利索地一矮身就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