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第391章:安排(1 / 2)

寫好了關於《愛情天梯》檔期和衝獎細節問題的回信之後,蘇韻便又開始拆開了其它的信件。

大概好兄弟總是那麼的心有靈犀,就連寄信的時間都差不多,即使是已經因為各種原因而疏遠了的昔日好兄弟——這次拆開的信,儼然就是陳柏楊寄過來的。

比起張榷嶸很知情識趣的投其所好,他的來信倒是很有文藝青年的抽象味道,蘇韻粗略看過去,這幾乎像是一篇抒情散文。

不過再細看下來,那些對景感懷的語句,卻是不時都訴說著主人的思念情緒。

不同於跟著劇組的張榷嶸,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山村、天梯和空地搭建的搭景小屋這幾個地方流轉;陳柏楊這次北上,更多的時間是在徐韶英和劉國康這兩位老人所居住的山上呆著。

而他之所以會抽時間北上探訪故事的原型人物,則是為了更好地感悟蘇韻給他的歌曲《天梯》的意境,然後就按照自己的行程,前往北美進行他原先預定的巡回演唱會。

若是平時,很會壓榨員工的TBB肯定是不願意放走這麼一棵搖錢樹;不過去年的抨擊風波先是打壓了他一波人氣,隨後他和北美歌手那邊合作的單曲也衝上了排行榜前列之後,這就讓很是向往歐美樂壇、娛樂圈的香江人有了點衝出亞洲的希望。

反正陳柏楊又是和蘇韻這種太子女“糾纏不清”多時的,當年還為了幫她站穩陣腳而簽了賣身契一般的長約,至今都未能解脫……

那麼,無論是在公還是在私,蘇韻多少都得念他的一份情。

而這麼一來,陳柏楊和張榷嶸這兩個風頭正盛的年輕人,無疑就是成為了蘇韻各種新想法的試金石。

他這次搞巡回演唱會,然後再去進修一段時間音樂,這也是蘇韻為他爭取過來的結局:一則是可以避開對他有所針對的暗流洶湧,二則是蘇韻打算讓他走另外一條道路。

如今香江樂壇借助跨國公司資源買曲子翻唱之風盛行,這都是因為香江樂壇發展得太快,而內陸樂壇又未能崛起、外國樂壇受限於語言問題等因素所致。

但現在香江樂壇實在是十分之能賺錢,所以一大堆人都削尖了腦袋想進來分一杯羹——遠的不說,就說TBB旗下的附屬機構華聲唱片,就是基於眼紅樂壇利潤而創辦起來的部門。

改開之後,經濟騰飛的沿海地區亦為香江樂壇打開了很大一片市場,那些滿足了飽暖和居所的人們有了閒情閒心,無疑就是隨之開始擁有了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於是乎,這樣的市場大幅度拓寬,就使得港台這兩個文字都來源於中文的地區,獲得了音樂層麵上一份時代紅利,以至於無論推出多少歌手多少歌曲,都能達到一個供不應求的局麵——實則,一旦這一段時間的時代紅利吃完,很多靠著這個時機混出一點名堂的歌手和歌曲,就隻能靠著舊時光濾鏡繼續混日子。

因此蘇韻才會如此大力推行“原創”的風氣,那些不同公司但是關係不錯的,例如她契爺許顧傑,能唱能演能編曲能填詞,自然就是必須儘可能推崇成領頭羊;而如一直堅持原創的陳柏楊、剛剛回香江發展的王家兄弟以及舊友盧顧廷等有才氣的原創者,亦是要儘力讓他們發揮出最大的潛力。

甚至不少因為唱歌成績優秀從而對樂理開始有點興趣的人,例如譚昀倫和張榷嶸等,蘇韻也鼓勵他們要是有想法,大可以寫下來製作成歌曲。

原創之路向來不容易,但有著支持和鼓勵,總是比那麼一小簇人為了理想和改革而撞得頭破血流的情況,更能獲得相對良好的發展。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樣近似但又分隔出一定距離的道路,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這一批人才資源的實力和價值,不止於這一代強手遍布而下一代青黃不接。

張榷嶸是門門功課都相當優秀的優等生,樂壇影壇都混得來,而且在演戲上還特彆有天賦,那麼就安排他走歌影雙棲多線開花的全能道路;與之有所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陳柏楊,就需要走一類偏文藝性質的“小眾”路線,務求達成少而精的結果,打造出一個才貌雙全的驚豔時光人設。

至於莊隆的話……他是少有的用顏值和演技在好萊塢殺出了一片天的華人男星,儘管到目前為止他隻有一個以《布魯斯特的億萬橫財》而獲得的金球提名,但在這個時局某些潛規則的約束下,很多時候,提名就已經是相當於獲獎。

否則,當奧斯卡在未來逐漸走下神壇,頒發出一個又一個頗受爭議的獎項時,就不會總是有人念記起當年《末代皇帝》以無懈可擊的勢頭橫掃奧斯卡、卻唯獨缺失那兩座重量級的演員類獎項的舊事了。

妥協並非隻是示弱,而是在積攢著以後改天換地的力量。

這麼一個商業票房和文藝口碑都兩開花的人才,自然就是繼續給他釀造更多的榮譽,讓他作為一把鋒利的尖刀,去刺破那些看似公正實則偏到沒邊的泡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