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第433章:古建築(2 / 2)

等到她真的達到了一個可以加入這場競爭的實力基礎之後,就是前往首都,爭取進一步的政策支持的時候。

說到底,蘇韻是十分清楚地明白到,內陸那邊不是不想爭,而是不好爭:處於保護性質的改建所要花費的錢和精力,無疑是要比現在這種直接拆除再重建的方式,更多得多。

現在內陸正處於騰飛的時刻,許多時候他們自己那邊都沒有意識到這些建築的珍貴性,而有心想要保留和拯救這些建築的人,卻又大多沒有與之一爭的實力。

蘇韻不是沒有從李學祥那裡聽到過,他多次遭遇過的那些將古建築拆除、然後為經濟發展而讓路的故事。

每次說起這些時,李學祥都是無奈的深深歎息:那些名山大川、有名有姓的古建築,尚且可以在動亂和經濟發展中保留下來,繼續為人們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賺取金錢,然後反過來成為自身的保護層。

至於那些相對差一些的,似乎就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阻礙”。

目前這種一切向“錢”看的衝勁,就是在拿綠水青山來換金山銀山——而這個行為,那些發展得比較早的國家和地區,已經用自身那些不應出現的異常回饋,給予了他們一份真實而明確的答案。

但很多人總是不能從曆史中吸取教訓,非得是親身再次踩進這一個已經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坑裡麵時,方才開始後悔,方才開始想要彌補。

而可惜的是,當人們開始醒覺不能犧牲一切向“錢”看時,就隻有李學祥手裡拿著那些相冊、以及他用攝像機在拍攝電影之餘所記錄下來的錄像,成為了那些在發展進程裡被“讓路”的古建築,在這個世界上最後的痕跡。

這亦是蘇韻在暗中部署這一次“九龍城寨拯救行動”的最根本原因。

她花了那麼多的錢支援修路,希望那些困於窮鄉僻壤的人走出去;但她絕對不願看見,這些人在走出去之後,會忘卻故鄉的記憶。

這些曆經了歲月風霜時光洗禮的古建築,乃是古華夏留給後世子孫的獨一無二的、珍貴無比的禮物。

古時的四大文明古國,時至今日,就隻有華夏這一條仍在沉眠之中的東方巨龍,依然存在於世界的東方。

而那些已經成為了曆史的古國,就隻有“遺址”和“遺跡”這兩個寄存在現實和虛幻之中的方式,成為人們對於遙遠古國的唯二記憶。

這些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與之相比的古建築,乃是古華夏流傳自今日,新華夏在麵對其它國家和地區時獨一無二的珍貴寶物,也是其它國家和地區極其渴望卻又始終無法擁有的珍貴寶物。

她來到了這個時代,並用擁有著可以說是與之相關聯的文娛力量和金錢力量,那就要儘力去保護好它們,不要再看見遺憾再一次在曆史與人們的記憶裡重演。

哪怕她不能做到儘善儘美,但多一點,再多一點,終歸是在需要儘力之時,用儘自己所有的力量,去拯救這一場遺憾……

看著手裡那一份有關於九龍城寨的保護性改建的倡議宣傳海報,那些交錯在一個鋼鐵巨獸和巨大建築群的影子,蘇韻心情頗為複雜。

這樣的建築,乃是人與資本的抗爭之下的畸形產物,在混亂的邪惡和隱秘的善良中,成為了一些人生存的最後希望。

即使生於末日與混亂,也要竭儘全力地活在當下——這種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未來廢土狂歡般的氣息,時至她所知道的遙遠未來,都依然還是在重演著這樣的鬥爭。

那些活得還不如牛馬的社畜打工人,他們真的是如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說的一樣,越來越不能吃苦了嗎?

不,他們隻是,不能吃虧,也不想再吃虧了。

從前不明白,不代表永遠都不明白。

在教育和知識的普及之後,那些曾經懵懂迷茫的思想中,迎來了開啟智慧的引路之光,最終燃成燎原之火,團結出反抗壓迫的力量。

而那些帶著細碎塵埃的舊年歲月,似乎就隱約在這新舊交融的建築群裡,讓人窺見了曆史洪流的一角痕跡。

這就是九龍城寨,一個畸形的人為奇跡,一個讓人無法抗拒的曆史留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