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蘇韻錄完《窮富翁大作戰》回家呆了一會之後,這才是發現,似乎有什麼東西,在她不知道的時候悄然改變了。
“你是說,婆婆她出手‘整治’了那三個人一趟?”從梅愛霜那裡聽到原因,蘇韻當即就是特彆沒良心地笑出了聲。
原來,並不是她帶著節目組蹲貧民區拍攝躲清靜,繼而導致那三個男人堵不到人所以隻能無奈歸去,而是蘇阿婆在煩不勝煩的時候,出手用長輩的威壓收拾了一時被鬥爭衝昏頭腦的戀愛腦們。
畢竟蘇媽媽當年也是屋邨一枝花,蘇阿婆肯定是對這些“狂蜂浪蝶”有過一定的應對經驗,以前她不出手就是蘇韻先一步處理了;如今蘇韻忙於工作沒空,這可就是讓蘇阿婆一改從前的和藹態度,端起了“惡婆婆”的架子……
“不過好在,阿婆並沒有出手幾次,他們已經明白了其中深意,而且各自都還有事業要打拚,來幾次之後就老實了。”梅愛霜一邊眉飛色舞地說莊隆那幾天在廚房客串臨時煮飯公,而張榷嶸和陳柏楊那兩個在家靠菲傭靠傭人的大少爺,也在她們家客串清潔工和花匠的事。
畢竟當年《廚房大丈夫》裡這兩個大少爺的“生靈塗碳”戰績實在過於彪悍,饒是蘇阿婆有心“立規矩”,也是不敢讓他們兩個禍害自家廚房……
“這個你們倒是想多了,他們兩個人目前已經‘痛改前非’,不會炸廚房而且還勉強能煮飯了……”蘇韻失笑不已,“丹尼仔的手藝雖然還不太熟練,不過萊斯利的廚藝已經好了很多,會做好幾味拿手菜了。”
“最主要還是他們的鬥爭太煩人了,阿梅最近拍戲很辛苦,被他們吵到,所以阿婆才會出手‘教訓’一下他們。”梅愛霜搖著頭解釋了一句。
“在這一行來說,忙是好事,我休息一下就會恢複的。”正在喝老火靚湯的梅妍霜急忙插話道。
“是呀,在這一行忙是好事,不過必須要注意身體健康,”蘇韻也是在喝蘇阿婆親自下廚煲的老火靚湯,一邊喝一邊讚不絕口,“唔……還是婆婆煲的湯水最合我的胃口!”
知道蘇韻慣是在自己麵前嘴甜舌滑,蘇阿婆打趣了蘇韻幾句,這又是繼續招呼她多喝點湯水,補一補身體以免被繁重的工作熬壞。
“放心吧,我最是懂得勞逸結合的了!”蘇韻嗯嗯嗯地應了幾聲,隨後又指向梅妍霜道,“倒是阿梅,遲些會更加的忙——《胭脂扣》差不多要拍完了是不是?”
“嗯,就等著做好最後一點手尾,然後就可以放到台島那邊首映了。”梅妍霜點了點頭,回答道。
說起來,因為她和蘇韻的關係,所以這些年來在台島那邊的相關部門那裡,是一直都不怎麼歡迎她的。
要不是她的觀眾緣實在太好,而且又沒有蘇韻那種直接激情開懟的記錄,再加上台島人民或多或少的移情心理,她的待遇也就不是如今的“偏見”而是“不待見”了。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時間的消磨、以及局勢的變化,台島那邊的相關部門多少也是開始鬆了口風,接著補上趙氏抓住時機的從中周旋,她這一部即將要上映的《胭脂扣》,是很有可能衝擊一個金馬影後的了。
當然了,代價自然也不是沒有:為了增加《胭脂扣》在台島的分量,這一部與佳和合作的文藝電影,是需要將電影首映地放在台島那邊。
對此,蘇韻輕輕點點頭,表示自己明白:台島那塊地方慣是池淺王八多,偏偏還總是莫名自大得很,要不是現在確實掌控不小的一部分市場,估計很多人都是懶得理他們的了。
像這種要拿獎就必須要“尊重”他們的潛規則,蘇韻也是見怪不怪——否則,就沒有那麼多電影為了衝獎,都是把上映檔期一改再改,隻為是在某個電影節上搏一個“首映”的名頭,來搏評選時那可能的暗中“加分”。
例如蘇韻接下來要上的《猛禽小隊》,也是為了這個潛規則,而早早就定好了在威尼斯麗都島的電影節周期裡進行首映,一改從前的做派。
這種操作,其實是很有“賭一把”的性質的:如果能在電影節上獲得好評或者獎項,無疑就是各方皆大歡喜,電影也能借此儘量撈個好看的票房數字;但如果在電影節上獲得不好的反饋,那麼就很容易連口碑都輸掉,更彆說票房的數字了。
不過,因為蘇韻這一次的真人漫改電影在商業化的同時更偏文藝範,所以她就更需要一些有點鑒賞水平和觀眾,來給她這一部片子拉分——讓一些知名的影評人以及報紙雜誌在各種渠道上發布看起來很有內涵、很有深意的“觀後感”,從而引起人們對這個電影的興趣、臨時“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這也是經久不衰的公關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