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宣帝最近分外心煩。
先是紅河穀災銀案被重提,除去已斬的姚天罡和章見虎,背後還躲著神秘人籌謀操控。好不容易刑部將案子查透,揪出的真凶竟然是立下無數軍功的寧德將軍鄒遠道。跟著鄒遠道畏罪自殺,留下認罪書與一百萬兩災銀的下落,他派人去查,竟然毫無所獲!
鄒遠道三番兩次戲耍他,簡直不將皇威放在眼裡!
承宣帝恨不得將鄒遠道拖出來鞭屍,然斯人已逝,當務之急是尋出災銀的消息。大理寺那邊是指望不上了,如今唯有寄希望於刑部,看羅必禹跟崔慕禮那小子是否有辦法找出蛛絲馬跡。
正這樣想著,羅必禹便帶著崔慕禮進宮麵聖,說是有至關重要的事情要稟告。
承宣帝在養心殿接見二人,他坐在髹金雕龍木椅上,龍威燕頷,氣度睥睨。隨著崔慕禮清冷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他眉頭愈鎖愈緊。
“崔卿。”承宣帝問:“你所言可句句屬實?”
崔慕禮跪在地上,低斂眉眼,恭聲道:“回聖上,微臣不敢有半分欺瞞。那名男子曾效於兵部尚書王永奇麾下,當年亦曾參與災銀案的調查,姚天罡的部下被捕,正是由他羈押看護。據他所言,王尚書當初便已得知災銀下落,但他出於私心,對上隱瞞消息,暗中吩咐心腹將災銀轉移到杭州府。”
承宣帝語調平靜,聽不出喜怒,“哦?那崔卿又豈能確信,他說得便是事實?”
崔慕禮正待說話,便聽羅必禹高聲呼道:“聖上!若想得知他所言虛實,派人到杭州府一查便知!王永奇那老匹——”
承宣帝輕咳一聲,斜睨向他。
羅必禹便從容改口:“據微臣所知,王永奇的叔父在杭州府當了十幾年的府尹,若災銀真被運到杭州府,必定與他也脫不了乾係!”
承宣帝麵色不動,心潮卻澎湃。他為帝已有二十餘載,深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道理。朝中眾臣各有各的心思,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他素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他們去了。但眼下的樁樁事件都在表明,他似乎仁厚過了頭,導致個個都目無法紀,妄作胡為!
“崔卿。”承宣帝淡淡地道:“朕許你一百精兵前往杭州府,你可有信心找回災銀?”
崔慕禮拱手向前,深深一拜,“微臣定全力以赴,不負聖上期許!”
“嗯。”承宣帝道:“若無其他事……”
羅必禹忙從懷裡掏出奏折,高舉過頭,“微臣有事要奏,皇上,關於大理寺卿於俊峰玩忽職守、辦案疏怠一事——”
“羅必禹。”承宣帝似笑非笑地盯著他,“你見縫插針的功夫漸長啊。”
羅必禹老臉鎮定,“臣隻是有一說一,秉公辦事。”
承宣帝從鼻子裡哼出一聲,道:“當朕不知道你們二人那點破事嗎?都多少年過去了,還記著仇。”
羅必禹直喊冤枉,“臣是那等小心眼之人嗎?臣之所以上奏,完全是因為於俊峰在災銀案中毫無作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承宣帝打斷他,“看來你是要在崔卿的麵前逼朕揭你的老底?”
羅必禹立馬噤聲。
承宣帝頗為哭笑不得,都一把年紀了,這羅必禹怎還是這般不識時務。
“好了,待此案了結再秋後算賬也不遲。”承宣帝望向崔慕禮,“崔卿,朕便在宮中等你的好消息。”
扔下此話,他雙手負在身後,步伐沉穩地消失在明黃色帷帳後。
宮人引著羅必禹和崔慕禮離開,待出了宮門,羅必禹抄著手,腳步倏然一頓。
羅必禹道:“崔慕禮,你既領了皇命,便當真切的作出功績來。”
崔慕禮頷首,“下官牢記大人提點。”
羅必禹又道:“方才你在殿中什麼都沒聽到,可知曉?”
崔慕禮:“……”
*
收到崔慕禮去往杭州府的消息後,周念南稍稍鬆了口氣,將心思放回正位。他入羽林衛時間尚短,因出身尊貴,很快便被人前呼後擁。但上值軍十二衛內勢力紛雜,並非都是羽林衛的天下,其中尤以錦衣衛為甚。不同於其餘十衛,羽林衛與錦衣衛直接聽命於聖上,是名副其實的天子近衛。
中秋宴後,聖上將前往孤山秋狩,隨行護戎的便是錦衣、羽林二衛,並三大京營中的精兵強將。
在周念南的有心接近下,他不多時便與錦衣衛指揮僉事葛天相熟,趁著休沐日,與錦衣衛的一乾兄弟們到知味樓吃酒。
期間,眾人推杯換盞,興致高漲,滿麵紅光中,葷素不忌地胡天侃地。
周念南斜坐在椅上,單手倚額,整個人透著股慵懶散漫的貴氣。
一旁的葛天打了個酒嗝,捏著酒杯,暈暈乎乎道:“念……念南,我與你當真是一見如故,相識恨晚呐!來,乾了這杯酒,我們從此便是過命的交情了!”
周念南很給麵子地一飲而儘,“怪我從前隻曉得在外麵玩,沒發現宮中還有這麼一群誌趣相投的兄弟,來,我自罰三杯。”
他一杯接一杯地灌酒,掀眸輕掃,見其他人均暢快淋漓,笑道:“此處喝完,我還有個好地方要請大家去。”
對麵的校尉感興趣地問:“何處?”
周念南說得點到為止,“花月樓剛進了一批陳年九醞春酒。”
花月樓?那可是京中第一花樓,裡頭隨隨便便一個丫鬟都能歌善舞,頂得上那些普通勾欄裡的花魁!
葛天眼睛倏亮,唇角高揚,“不愧是念南,待會我們兄弟一起同樂,同樂。”
周念南唉了一聲,愁苦萬分道:“不瞞你說,我母親在花月樓門口安排了人,若我敢踏入一步,回府便要家法伺候。”
葛天詫異,“侯夫人竟對你管教至此?”
周念南丁點不害臊,直白道:“她想為我求娶貴女,怕我成親前鬨出醜聞,難以收場。”
葛天便哈哈大笑,“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酒至興處,一行人轉移陣地,再續行樂。周念南派人送他們去花月樓,正待打道回府時,忽然瞥見一抹似曾相識的身影。
他抹了把臉,皂靴輕移,擋住她的去路。
巧姑不過憋急了出來解手,剛渾身輕鬆地出來,便遇上一尊大佛——
她縮著肩膀,緊張的不行,“周、周三公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