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調稀疏平常,仿佛他們之間從未生過間隙。
換做從前,周念南定會怒目相視,行儘嘲諷,但如今的他卻能笑著回道:“崔二,我等你很久了。”
是很久了,他們已有一年八個月未曾見麵。但熟悉如他們,不需要多餘的寒暄便能快速進入正題。
“珠可沁與幾名心腹均已喪命,北狄聯盟分崩離析,派出使者意圖言和……”
隨著他的娓娓道來,崔慕禮詳細了解到目前的北疆局勢,沉吟片刻後道:“北狄受此重創,近十年內都不足為患,聖上定會同意此次求和。”
話題又轉到了黃有才身上。
他問:“關於黃有才之死,你可有其他看法,他當真是畏罪自殺嗎?”
周念南道:“我們審問黃有才時,得知他身邊曾有名得力幕僚,常在私底下挑唆他的情緒,銖積寸累下,黃有才便也產生異心,試圖對我父親取而代之。”
“幕僚今在何處?”
“死了,在黃有才與珠可沁勾結初期便因‘意外’死亡。”
“讓我來猜猜,他的身份無跡可尋。”
“沒錯。”
“幕僚死了,黃有才也死了。”崔慕禮輕笑,“好一個死無對證。”
周念南不無遺憾地道:“假使幕僚真是張家的人,我們也沒有任何證據,黃有才這條線隻能到此為止。”
崔慕禮道:“無礙,我們手裡有更好的牌。”
周念南神色一凜,“你已經查清了裘家被滅門的原委?”
“正是。”
“如何?”
崔慕禮啜了口茶,道:“話要從四年前,汴河流域的那場洪災開始說起……”
四年前的七月,禹洲連續下了十天的大雨,汴河內水位暴漲,兩岸無數村莊被淹。當地官府雖竭力救治,但收效甚微,根本無濟於事。急報傳到了京城後,承宣帝立即召集大臣討論防洪對策,眾說紛壇中,四皇子李泓業的發言最為引人側目。
他提出相當完善的一套治洪方策:先清理河道泥沙,修整溝渠,引導洪水分流,同時命人加高堤壩,轉移兩岸百姓到安全地帶,隨後便是最重要的一步:防疫。
他強調道:縱觀過往,洪澇過後必有大疫,有時甚至比洪澇的危害更甚,所以切不能掉以輕心。
一番考量麵麵俱到,直叫承宣帝另眼相待,更彆提四皇子主動請纓,稱願親自領人奔赴前線治洪防疫。
承宣帝當即下旨,命他領工部侍郎、若乾太醫及三百精兵強將,火速前往禹州主持局麵。
裘昭便是那三百名精兵強將其中的一位,他本為飛虎營校尉,被特任為防洪軍中長史,跟隨李泓業一同前往禹州。
李泓業趕到禹州後,的確很快控製住了洪澇,但在後續防疫過程中,即便他們做足準備,疫病仍不可控地往四周蔓延,導致約千名百姓喪失性命。
好在最後太醫研究出了對症的防疫湯,成功滅絕疫病,而李泓業雖有紕漏,但功大於過,獲得了承宣帝及百姓們的交口稱譽。而就在李泓業返回京城的一年半後,裘家夜裡突遭大火,除去幼子裘瑉(以及幼女小燕子)便無人生還。
——以上為前情。
“我找到裘瑉後,從他口中得知,裘昭死前曾交給他一本冊子。原來裘昭在行軍時,習慣將每日觀察到的事都記錄在冊。”
崔慕禮說著從袖中掏出一本冊子,放到桌麵。
周念南打開翻閱,上頭記載的無非是一些行軍瑣事,並看不出特彆之處。
似是瞧出他的不解,崔慕禮道:“你看第十三、十六及十九頁。”
周念南依次翻過冊頁,細讀文字,“據裘昭記載,到達禹州後,每隔三日都會有兩名士兵在子時偷偷外出。”
崔慕禮道:“你再看第二十、二十三及二十六頁。”
周念南再翻再看,這幾頁分彆記錄著三處村莊陸續傳來疫病的消息,半夜鬼祟出行的士兵,間隔有序的頻次與疫病消息……
很快,他腦中便浮現一個猜想,“莫非疫病的傳播與那些士兵有關?”
崔慕禮頷首:“我派人前去調查過,那三個村莊在爆發疫病前,都有人在半夜瞧見過可疑的黑衣男子出沒。之後我又在兵部拿到當時的行兵冊,發現有兩名士兵在回京的半個月內接連自殺。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家人都得到了一筆重金,此後衣食無憂。”
聽起來,這似乎是一筆兩廂情願的交易。
周念南皺起俊眉,“竟有人乾這等荒唐事,他們到底意欲為何?”
崔慕禮意味深長地道:“李泓業想立大功績,很大很大的功績。”
“……”
周念南失聲片刻,咬牙切齒地道:“這個畜生,竟然拿疫病做文章?”
“我猜想,他本意是想鬨大疫病,然後以英雄的姿態從天而降,拯救黎民蒼生。”
“他算個什麼東西?當真以為自己算無遺策,能行神佛之事——”
說話聲戛然而止,周念南動作稍顯粗魯地打開冊子,從關鍵的那幾頁往前翻,隨即震怒地拍桌而起,“兩名士兵鬼祟外出之前,禹州根本未有疫病,之後由那三個村莊開始傳播,直至各地遭殃,共計死亡一千三百八十九名百姓!”
崔慕禮歎息:“根據線索推斷,禹州的疫病恐怕便是由李泓業而起。但裘昭並不知,在火災發生前三日,他曾秘密求見過李泓業,我聽聞他為人謹慎,定是思慮許久才決定揭發此事,卻未料到麵前站著的便是罪魁禍首。”
“而李泓業得知此事後,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滅了裘昭滿門。”
事已至此,李泓業的罪行基本清晰,但最重要的是找到證據,徹底坐實他的罪名。眼看裘昭身死,散播疫病的兩名士兵自儘,能找到突破口的隻有……
“既要傳播疫病,便得先有瘟,大齊上一次的疫病還是在十年前,鳳凰城地動導致無數人死傷,屍體堆積如山,從而生了瘟。”
“是,根據鳳凰城地動的記載,不僅聖上派出太醫,無數行醫者都趕往當地救死扶傷,研究對症的防疫湯,但獨有一名遊醫與眾不同。”
“怎麼說?”
“他對治療疫病不感興趣,反倒對疫病本身十分癡迷,據聞,他會將患病者用的衣服保存下來,放到動物窩裡,看動物們是否也會感染上瘟病。”
“瘋子,一個個的都是瘋子!”周念南罵完,又問:“可有線索證明他和李泓業來往?”
“禹州暴雨的第八天,張賢宗曾在汝州待過幾天,湊巧的是,那名遊醫的老家便是汝州。”
周念南倏地起身,雙手撐著桌麵,“那名遊醫可還活著?!”
“活著,但渝州疫病鬨大後,他便立刻收拾東西搬遷,眼下不知身在何處。”
遊醫是至關重要的證人,找到他便能撕破李泓業的虛偽:此等急功冒進、陰險狡詐之徒,何為儲君,何擔社稷?
他握著拳道:“哪怕翻遍大齊,我也要找出這名遊醫。”
“放心。”崔慕禮道:“我已有了他的蹤跡,不日便能抓他回京。”
聞言,周念南心情複雜,崔二的優秀有目共睹,能得他支持,九皇子何愁坐不穩皇位?
他咽下苦澀,正色道:“張家可有察覺?”
“暫未。”崔慕禮道:“張家正在苦惱,該怎麼對付皇後與九皇子。”
周念南忽道:“九皇子該病了。”
崔慕禮不點自通,“我也正有此意。”
步步緊逼,反而會使張家狗急跳牆,倒不如“自斷其臂”,換取敵人鬆懈後,再爭取致命一擊。
*
聊完正事,二人該有許多話要說,但誰都沒有開口。
周念南起身道:“我還有事,先走一步。”
崔慕禮輕斂長眸,目送他離開。
待上了馬車,左青問:“公子,接下來去哪裡?”
周念南有一瞬沉默,道:“寶樗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