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天不遂人願。
《爆裂鼓手》隻獲得了這一個獎項。
什麼金獅獎、最佳導演獎,還有什麼最佳編劇獎,統統沒分。
沈夢林也就沒有上台發表獲獎感言的機會。
曹燕很失落。
難道……我們倆就這樣……
沈夢林倒是無所謂。
他才20歲,大學還沒畢業,就捧出一個影帝,這個起點已經很高了。
再說了,等他們載譽回國,拿幾個國內的電影節獎項,也很香啊。
至少金雞百花獎的最佳編劇獎,得有我一個吧?
正如沈夢林心裡想的那樣。
《爆裂鼓手》能拿下一個獎項,已經很不錯了。
畢竟他沒有最佳剪輯獎,最佳音響效果獎項之類的
全世界參加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優秀電影這麼多,各大獎項基本上是排隊隊,分果果。
評委會主席也隻能決定金獅獎。
最終俄羅斯導演安德烈·日瓦金采夫執導的《回歸》摘得最佳影片金獅獎;黎巴嫩導演蘭達·查哈爾·薩巴格執導的《風箏》獲得評審團特彆獎;日本導演北野武憑借《座頭市》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德國演員卡嘉·瑞曼憑借《羅森斯查斯街》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張國利比較健談,所以手持獎杯發表獲獎感言的時間有點長,方便記者拍照。
所以幾分鐘後,張國利手持銀獅獎杯的照片出現在各大門戶網站上。
信息時代,網絡媒體就是比紙媒快人一步。
一時間,“張國利威尼斯加冕”、“張國利榮獲威尼斯影帝”的消息出現在網站上。
還有什麼“繼夏宇之後第二位威尼斯影帝”
“鞏俐、夏宇之後,第三位威尼斯最佳演員獎!”
“第七位三大國際電影節奪魁的華語演員!”
然後網站順勢開始盤點華語電影在三大國際電影節上的收獲。
然後有人發現:內地導演張義眸兩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一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和一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捧出了戛納影帝葛由,威尼斯影後鞏俐。
此外在其他國際電影節斬獲榮譽無數。
和其他華語電影導演相比,很有一種喬丹榮譽減去詹姆斯榮譽,比杜蘭特榮譽還要高的感覺?
扯回來,《爆裂鼓手》這部電影確實非常優秀,表達的主題也很清楚。
就是通過拚命刻苦,獲得成功的故事。
這完全符合中國人的理念。
媒體們自然可勁的宣傳。
國內也一片歡騰……
拿了獎,到了後台自然壓接受采訪。張國利一番感慨之後,表示:
“最感謝的事是沈導,他是導演加編劇,本來是因為今年過元宵節,他一個人在剪輯室,我和何屏就拉著他去吃飯,吃著飯他就靈感來了,然後就娓娓道出這個劇本,我一聽就知道故事非常好,立刻決定和他第三次合作了……”
“接下來?接下來肯定繼續拍戲啊,我和鐵藺、和大人還有一部戲呢……哈哈哈,不是紀曉嵐,是一部民國古董劇……合作?和沈導,當然,我當然希望能和他再次合作……不過小沈暫時還沒有計劃……”
結束采訪,張國利舉著獎杯和劇組回合,幾個人意義和他擁抱,然後合影留念。
“小沈呢?”張國利問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