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知道,除了好萊塢大片之外,平成時代的觀眾還是喜歡看動畫片。
連國內市場都沒征服,還想征服日本電影市場?
沈夢林可不願意步子太大,扯了蛋。
再說了,澄天的條件挺好,可沒比其他公司更優越啊。
他想加入華藝,難道王宗君不給他足夠的自主權?
沈夢林笑了笑:“伍總,我現在還是個學生,對於國內遍地開花的影視公司,缺乏足夠的了解。”
這句話進而攻退可守,就看對方怎麼理解。
伍可博笑道:‘明白。沈導你放心,我們澄天都是一群有夢想的人,我們相信我們能做出更多更好的電影。’
沈夢林不置可否。
伍可博知道不可能用空話說服對方,決定放大招:“看來沈導還是不太相信,這樣吧,我透露一個秘密。”
他頓了頓,用一種很昂然的語氣道:‘我已經和王京花商量好了,等她合約到期,就加盟我們澄天,我們一起開創大場麵。’
大場麵?
王京花被你坑了才是真的。
原時空中,王京花帶著幾十個藝人加盟澄天,後者就利用這一點融資,又從日笨引來海量資金,收購金英馬影視,補足了製作環節之後,看著像一個影視公司了,然後兩次收購嘉禾影業,借殼上市,補足了全產業鏈,還擁有嘉禾的242家影院。
妥妥的影視大鱷。
然後呢?
各種出售套現…
嘉禾那幾百家影院,甩手賣給了大地影院。
伍可博本人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影視製作呢?
嗬嗬。
投資《赤壁》沒有幾個自己人,投資《投名狀》沒有自己人,投資《風雲2》也沒有自己人。
王京花加盟橙天,結果旗下藝人根本沒有參與這些大製作。
那要你澄天何用?
當然,沈夢林非常清楚的明白,後來的那些《赤壁》、《投名狀》這些大片,澄天其實隻是投資者,隻能享受分紅,不能往裡塞自己的簽約演員。
是因為澄天沒有自己的導演。
如果自己真的加入澄天,真的擁有絕對自主權,用伍可博的錢拍自己的電影,簡單說就是借雞下蛋,不用考慮票房虧本問題,豈不美哉?
心裡藏了坑人的想法,沈夢林決定試探一下伍可博的眼光格局。
“伍總,你既然請我來,就應該知道我現在和同學們成立了一個工作室,一心拍攝影視劇,電視劇受製於電視台,還有跡可循,那麼伍總覺得,國內電影市場的前景怎麼樣?”
“國內市場開發已經到底,中國電影要想盈利,就必須進軍國外市場,所以我們需要海外資金,”伍可博說出自己的見解:“電影票房有天花板,但投資卻越發高漲,這樣下去內地電影基本已進入死胡同……”
嗬嗬。
伍可博的格局也就這樣了。
再過去的2003年,大陸電影票房總額不到6億元,
他當然想不到不到十年,首部電影票房超過10億,總票房上百億。
但是也不應該在2017年甩賣幾百座嘉禾影院啊。
那一年全年總票房可是達到600億啊。
歸根到底,這是一個借助影視圈玩錢生錢的金融掮客罷了。
“伍總想必知道我剛剛拍完《颶風營救》,投資兩千萬,你覺得票房會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