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胡子手段高明啊(1 / 2)

許戈輝不置可否。

抗戰劇標杆,給觀眾一個前所未有的欣賞感覺。

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難。

張繼忠買下金庸改編權的時候,還說要打造內地武俠版標杆呢。

結果呢,《笑傲江湖》拉胯了,《射雕英雄傳》更拉胯。

你能說張繼忠這個製片人水平差?

沈夢林也沒有過多解釋。

反正事實會勝於一切。

接下來按照采訪流程,進入宣傳《奮鬥》這本書的程序。

這也值得理解。

作家、演員來參加節目,就是為了本番宣傳的,難道是為了和主持人推心置腹的?

“說回你的《奮鬥》,為什麼會想到寫《奮鬥》?”

“我是八零後,周圍的同學朋友,也大多數是八零後,我經常花時間和他們聊天,有時候一聊聊好幾個鐘頭,大家先後進入社會,都麵臨著各種各樣迷茫,無助,焦慮,折騰,人生大抵如此,沒幾個能稱心如意的,因此就有了寫《奮鬥》的想法,為了怕我那些朋友同學對號入座,我就混淆各種角色,統一把人物全部安排在京城的大學同班同學,所以確定相對的京味風格。”

“我覺得我已經足夠觀察生活了,但京味風格依舊很膚淺,大家就可以想象四川長大的上海大學生能多了解京味風格。”

“嗬嗬嗬嗬……”許戈輝繼續微笑。

“不過話說回來了,《奮鬥》肯定有不足的,比如主人公陸濤就是一個擰巴人,比令狐衝還擰巴,男二號向南朝三暮四不說,抱怨自己,羨慕彆人,卻想不起來提高自己,相比之下,男三號華子我倒是寫的正常點,也更接地氣一點。華子最後開了一家蛋糕店,為了寫好這一章節,我還跑到市場做調研,研究蛋糕店該怎麼開。”

“哦,是嗎?”許戈輝順著往下聊:“那你覺得該怎麼開蛋糕店呢?”

“蛋糕店的技術要求相對比較低,隻要保證新鮮、味道在及格線以上,就不用擔心生意,都不用去什麼學校學,自己買來相關設備,照著菜單做就能做得不錯……”沈夢林真的談起了做蛋糕店的方法。

“做麵包、蛋糕的流程都是統一的,隻要抓好原材料的資料,按照標準做就行,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等店開起來之後,當天沒賣完的蛋糕、麵包要麼下班嗲回家自己吃,要麼送到遠處的孤兒院,養老院,決不能打折賣,更不能送人。

許戈輝一愣:“為什麼?”

許戈輝一直從事電視領域合作,經濟上一直比較富足,對於這些小商小販的生活,自然不太了解。

“原因很簡單,你要是下班前會打折,那顧客們誰會在正常上班點去買,都會專門等你打折的時候買,那還怎麼掙錢?給員工吃就更不合適了,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很可能會造成員工為了貪小便宜,不好好工作,等著下班拿回去。”

“原來是這樣啊。”許戈輝恍然大悟。

沈夢林這個時候看向鏡頭:“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普通人想開門做生意,可以參考我的作品《奮鬥》,實在是一本居家旅行,殺人越貨的必備好書。”

他學起了周行詞在《唐伯虎點秋香》裡麵的經典台詞。

“哈哈哈哈……”許戈輝頓時笑個不停。

沈夢林到沒有騙人。

他在《奮鬥》裡麵寫到華子開蛋糕店的時候,借助眾人對話,還真的引出如何做蛋糕店的一些辦法。

除了上麵說的這些潛規則之外,開好蛋糕店還有其他要素。

比如選址。

蛋糕店的目標消費群體是年輕人,比如學生,比如白領。

所以要麼開在大學附近,要麼開在白領聚集區。

你要是開在胡同裡麵,大爺大媽們會買嗎?

還有店名也得起的洋氣點,裝修也得參照法蘭西、意大利風格。

現在的消費者多多少少都有崇洋媚外的傾向,一聽見洋名就覺得高端大氣上檔次,這樣才能賣出價格來。

“《奮鬥》其實去年就寫好了,影視改編權已經賣給了趙寳剛導演,他現在已經開始籌備劇組了,然後我們就趁著這個時候出版……”

……

《名人麵對麵》每期時長大約半小時,沈夢林談了大約一個半小時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