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豐收。)(1 / 2)

端午節。

村裡的村委挨家挨戶地發雞蛋過節, 大夥臉上洋溢著笑容,何梅梅舉著大喇叭說:“每一戶人家三隻雞蛋、三隻雞蛋。”

村裡一共102人,每戶人家發3隻雞蛋也不過是40斤的事。可是這40斤雞蛋卻讓整個村到處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上下一片喜滋滋的。

端午後養殖場攢下了一批雞蛋, 蘇葉把這批新下的雞蛋送到了省委單位,作為新農村的建設成果展示。農村有了成果

蘇葉和何梅梅一大清早開著車出發去C市, 把一筐滿滿的雞蛋送進省委單位。何梅梅親熱地說:“李秘書,這是咱們村的土雞蛋,又大又香,帶一批給你們嘗嘗鮮。”

李秘書有些咋舌, 沒想到蘇葉帶來了這麼多雞蛋, 他由衷地誇讚:“你們村的成果出得還挺快的。”

現在雞蛋很金貴, 市裡的供銷社不常有供應, 想要搞點雞蛋吃很不容易, 何況是那麼多的雞蛋?他聯係單位食堂采購了這批雞蛋, 雞蛋八毛錢一斤,他把八十塊交給了蘇葉。

這一天, 省委單位破天荒地做了雞蛋炒韭菜、雞蛋炒西紅柿、各類炒雞蛋……同誌們吃得非常香,還以為單位終於發福利了, 知道內情的同誌對張英微微一笑表示敬意。

“老張, 這咋回事?”

張英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這就是那個‘紅薯試驗村’的農業成果,養了幾隻雞除蟲害,幾個年輕人的小打小鬨而已。下次我讓他們注意注意影響。”

同事連忙開口,“哎——老張, 你這可不厚道了。”

“能有啥影響, 這些年輕人有衝勁兒、肯踏踏實實乾事就是好樣的,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生活樣樣不落, 這不挺好的嗎,後生可畏!”

張英隻是笑笑,不說話。

蘇葉不僅送了雞蛋過來,還特意送了一隻雞給他們,李秘書按照高於市場的物價買了下來。雞肉燉成了雞湯,領導回到辦公室就可以喝上雞湯。

張英把一半分給了李秘書,兩人分食了雞湯。雞肉的滋味十分鮮美,讓人感受到久違的幸福。

李秘書頭一次感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成果竟如此香甜,“蘇同誌真不錯的,很有想法,如果農村都像上溝村那樣自給自足,老百姓的日子能幸福很多!”

張英喝完了雞湯,評價道:“不錯是不錯,但不能那樣高調。”

上溝村的模式很難複製的,它的問題處理起來很麻煩,偏偏張英又是個不怕麻煩的人,他放下湯勺說:“我得想想法子。”

一周後,張英去了京城出差,找了他以前的老領導。

……

六月份,炙熱的夏風送來穀子的清香。

三月份的時候,蘇葉向機械廠訂購了一批農業生產機械,包括收割機、拖拉機、推土機。這些機器花了近伍萬元。附近十裡八鄉也僅有上溝村有這樣的經濟條件,買得起這種大型機械。

夏天雨水豐沛,五天一場大雨、三天一場小雨,何梅梅慶幸地說:“還好咱們村買了收割機,要按去年那個速度,恐怕要被折騰得夠嗆。”

一旦碰到糧食豐收季,收割機的作用尤為凸顯。原本需要1000個人乾的農活,一旦用上收割機隻需要原先十分之一的人手配合就可以收完穀子。剩餘的勞動力可以繼續照顧養殖場。

收割機第一次下田乾活的時候,全村人都圍在田埂稀罕地看著這個大家夥,心中充滿了驕傲。

“我們村是全縣第一個有收割機的村子吧?”

其他人紛紛點頭,不用說那肯定是,清溪縣的財政困難,哪裡有錢買這些農業機械?

“我活了那麼多年都沒見過這樣的東西,今天算是開了眼界了。”

“爸,媽,你們看它還會給穀子脫粒,收得好乾淨呀!”

收割機所到之處穀子唰唰地被吞沒,而在另一頭收割下來的穀子有序地脫粒,這個大場麵看得大夥連飯也不想吃了,一整個中午光蹲在田埂看收割機工作,場麵竟是熱鬨非凡。

那一雙雙濕漉漉的好奇的眼神,黝黑又閃亮,投向收割機的時候充滿了向往。

“有了收割機,以後咱們搶收莊稼豈不是不費一點勁兒了?”

那可不是?馬根生點點頭,上溝村趕在夏天暴雨季來臨之前,收完了稻穀。穀子收完後附近幾個村都來借收割機,蘇葉以每天五十塊的租賃價格把它租了出去。

幾場大雨過後,乾癟的河流漸漸變得豐沛。馬根生不知從哪裡搞來了一堆魚苗,放了上百斤魚苗到河裡。

馬支書喜意盈盈地去數魚苗,數來數去都數不清,“人老了,看不清了,我不數啦!”

去年如果能在河裡摸出一條小魚,能讓全家人高興一整天。以後這魚塘養起來了,隔三差五吃頓魚還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日子真的在慢慢變好了!馬支書上了年紀,牙口不好了,沒鬨饑荒前最愛吃魚。

馬根生鄭重地地叮囑著大夥,“現在開始誰也不許下河摸魚,這條河就是咱們村的共同財產,我們全村人齊心協力、其利斷金,養到冬天大夥都有大魚吃!”

他受到蘇葉的啟發,專門派了兩個隊員養魚每天負責喂養、看守。那兩個隊員特意去阮儒良老師那仔細地聽了一周的課,學習養魚的文化知識。

……

五月下旬,村裡開始陸陸續續采收玉米、花生。

阮儒良的玉米、花生也陸續傳來了喜報,它們比普通的玉米、花生增產了10%,這個產量拿到縣裡開會也是一筆很不錯的成績,不過出於謹慎的緣故,他想增產30%之後再把成績報上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