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山聽到蘇葉說“計件製”,眼前閃過驚豔。
他有所不知的是“計件製”是改革開放後才產生的概念,拿到現在來說當然能讓人感到新奇。他細細地問了一遍蘇葉什麼是計件製。
現在實行的集體製度優勢很大,可以集中所有力量去完成一件事,但弊端也有很多。比如一個一百英尺的廊道分配了三個女工掃,掃完地之後她們一整天就沒有活乾了,剩下的時間都在聊天、嗑瓜子。
更誇張的是國營飯店一整個下午隻炒一盤炒白菜,但需要一個同誌負責拿菜、另一個洗,一個切、一個炒,還得一個同誌負責上菜。明明這些事隻需要一個人做就可以完成了。為什麼主席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還不是因為現在的勞動力過於富足,城裡的工作崗位少嗎?
蘇葉解釋說:“我們把每一樣工作細分到最小的單位,比如負責養雞的同誌,他的酬勞按照每個月生產的肉蛋禽的數量算酬勞,每100斤我們會給他算1元的酬勞;種水果、種莊稼的同誌每100斤獲得0.5元酬勞,果汁廠裡的同誌根據崗位不同,還有另一套計算方式,可以保證的是每一個環節我們都是按件計費,多勞多得,它讓大家明白隻要勤奮就能掙到更多的財富。
計件製是按勞分配的一種方式,更能夠調動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經過實踐我們認為比吃大鍋飯更好。”
張英第一次聽蘇葉提到計件製的時候評價,“這種分配方式倒是新穎。”
連省委的領導都能聽出意思來,何況是經委的人?他們日常工作就是和經濟打交道!祝山掃了一眼上溝村的數據,每個月的數據以一種良性的趨勢穩定上漲,短時間內就滿足了附近幾個供銷社肉蛋禽供應,再給他們多一些時間,假以時日豈不是能滿足周圍幾個縣、乃至一整個市的需求?
另一個同誌迫不及待地提出質疑,“我看了你們的計劃書,展望的部分寫得不錯。不過——你們怎麼保證你們的肉蛋禽能按照計劃供應下去?”
上溝村這樣的村子經委的同誌見得多了,有的村子完全是為了給某個領導增添“業績”,集中調動一切的資源來完成指標,俗稱領導的“麵子工程”。
何老師搓得拇指發紅,經過蘇葉一串的妙語連珠穩定了場麵,他完全沒有了麵對大領導的那種慌張,他迫不及待地搶了蘇葉的回答:
“領導擔心的問題,絕對不會在我們村發生。首先我們村因地製宜,發展了自己的特色產業,也就是茶葉出口。我們村每年能依靠茶葉獲取十萬餘元的收入,茶葉出口給我們村提供了結實的經濟基礎。
其次,我們村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我們村每年暑假會從市裡吸納畢業生到村裡插隊,既解決了我們村‘缺勞動力’、‘缺人才’的問題,也為市裡緩解了畢業青年的就業壓力。”
周毅與何梅梅用同一種驚奇的目光看待何老師,沒想到蘇葉去中學搶人的行為落在他眼裡竟然是替市裡解決青年就業壓力。
蘇葉聽得欣慰地點頭,順便瞪了一眼周毅和何梅梅,可不就是嗎?還是何老師懂她!
何梅梅噎了一下。
何老師又說:“第三,我們有很好的糧食基礎,阮儒良老師研究的高產糧食項目頻頻傳來喜訊,‘豐實係列’紅薯產量是普通紅薯的2倍,玉米畝產550公斤,花生畝產230公斤,產量均領先於市麵上的品種。有穩定、充足的糧食供應,保證了養殖順利進行。”
“最後我們的政策好,勞動積極性空前大漲,勞動力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前有省委的領導大力支持、後有經委同誌的認可,我們有底氣保證向市場穩定供應肉蛋禽,上溝村絕不會是曇花一現的麵子工程。”
何老師有理有據地說完一番話,陳述觀點清晰、有力,眾人向他投來濃濃的、欽佩的眼神。這水平,不愧是大學生啊……
這幾個照麵下來,馬根生覺得自己就是回爐重造都比不上他們倆,真是貨比貨的扔、人比人氣死人。換成他來說早就被領導問得抓耳撓腮,搞不好還會被扣上一頂挖社會主義牆角的帽子。
何老師說完之後看到領導喜滋滋地退後一步,這一套話術還是蘇葉教他的,領導喜歡聽條理清晰的彙報,不能過於囉嗦、要直切主題,人既要不卑不亢、馬屁也要吹得隱晦。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他最後一句話讓經委的同誌露出嗬嗬的笑容,氣氛終於徹底輕鬆了。
何老師一拍手說:“呀,這都快到飯點了,領導們要不要去嘗嘗咱們村‘社會主義的成果’?”
祝山一行人確實挺不容易的,為了來這鳥不拉屎的山旮旯天不亮就啟程了,早餐都是囫圇在車裡應付的,這山路陡得直接把一個同誌弄暈了,一路吐著過來的。這會到飯點了哪裡還繃得住麵子。
他們欣然同意,去品嘗上溝村的社會主義成果。
百-度-搜-醋-=溜=-兒-=文=-學,最快追,更新最快
又換域名了,原因是被攻擊了。舊地址馬上關閉,搶先請到c>l>e>;amp;gt;x>c點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夾。</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