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律分為七篇,前麵是名例律,後麵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工律,攏共有四百六十條。
名例律指的就是告訴你五刑的具體名目,並且按照身份等級、犯罪情節來決定刑罰的體例。
簡單來說就是皇親國戚犯罪怎麼辦,官員犯罪怎麼辦、軍官犯罪怎麼辦、和尚道士犯罪怎麼辦等等。
在大明這兒要講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是不可能的,你有身份就等於有了護身符,比如《名例律》裡的五刑和十惡之後,緊接著的就是“八議”。
所謂的八議,就是這八種人犯罪咱要先討論討論怎麼(減免)處罰。
八議裡頭的第一議就是“議親”,皇帝的親戚、皇後的親戚等等皇親國戚,底下人是不能擅自處置的,必須皇帝親自點了頭才能裁斷。
自家人斷自家事,哪有嚴懲的道理?就說讓你給你親舅舅審判,你能判他坐十年八年牢?要是兩家沒什麼恩怨,那肯定是不能的吧!
文哥兒給朱厚照解說第二議:議故!
指的是皇家舊故之人,特指蒙恩待日久者!
看到沒有,跟皇家有舊故的,經常在你們麵前待著的,說的就是我王小文沒錯了!
應議者犯罪,先奏請議!
豬豬,撈撈!
朱厚照:“
朱厚照疑惑地問:“你為什麼要犯罪?”
他小先生從三歲起就讀刑律了,到底為啥又擔心自己砍頭又擔心自己犯罪!
文哥兒聞言也陷入沉思。
對哦,他為什麼要犯罪?
文哥兒思索良久,隻能幽幽地回道:“這不是怕我身在罪中不知罪嗎?我記性又沒有殿下好,要是沒記住律例不小心出事了就糟糕了!”
朱厚照被誇記性好,用力點著頭說道:“到時候,孤提醒你!”
一想到自己還肩負著提醒小先生的重任,朱厚照學起《大明律》來就更起勁了,一個勁催著文哥兒多給他講講,到文哥兒要出宮了,還約好明兒直接在文淵閣見,明天接著學!
三四歲娃兒正是愛遛彎的年紀,在屋裡是憋不住的,見朱厚照學上頭了,文哥兒也樂得在文淵閣混上幾天。
接下來幾天文哥兒都帶著朱厚照讀《大明律》。
到渴了餓了,他還帶著朱厚照去不遠處的內閣蹭吃蹭喝,順便跟看起來凶凶的王恕王閣老請教刑律問題。
文哥兒跟太子這麼大的時候就跟王恕討教過判語課上的疑問,現在他帶著太子過來一起提問,王恕也沒太意外。
隻不過很快內閣就傳出幾首酸詩,說天佑他們大明,咱太子聰明絕頂。才三歲,就已經學習《大明律》,體悟太/祖垂法之意了!
讀到詩的人都感慨萬千,對大明的未來充滿希望,翰林院的一乾禦用文手積極地和詩吹噓。
看得朱祐樘龍心大悅,隻覺心情很久沒這麼暢快過了。誰會不喜歡彆人誇自己兒子聰明?尤其是在這個兒子目前才三四歲的年紀,怎麼都不可能威脅自己地位的情況下,那聽到這種誇讚肯定是隻會高興的了!
文哥兒:?????
你們這樣讓我很難辦,我這隻是在給東宮即將開始的角色扮演小遊戲《我是大法官》預熱而已,並沒有真的要給太子講解《大明律》的意思。
文哥兒認真研讀這堆唱和詩文,很快發現隱藏在其中的真相:他老師李東陽的詩,怎地混在第一批內閣酸詩裡頭?
文哥兒咻地站起來,蹬蹬蹬地跑去找李東陽,翻找出李東陽那首詩質問:“是您領頭寫這些詩的嗎?”
李東陽瞅他一眼,眼神裡的意思是“是又怎麼樣”。
文哥兒開始對著李東陽痛斥他把學生架在火上烤。
好歹師徒一場,李東陽怎麼可以這樣對自己的學生呢!
萬一朱三歲他學了幾天擺爛不學了,這牛逼又讓他們給吹出去了,他這樣東宮目前唯一的講師可怎麼辦才好喲!
太壞了,真是太壞了!
李東陽笑道:“這麼說吧,如果我以前要辦的事隻有《滄浪詩話》那麼一點,現在我要辦的事就是丘閣老的《大學衍義補》那麼多了,你說說看,是誰先不顧師徒情義禍害彆人的?”他拍了拍文哥兒小小的肩膀,“既然你都起了頭,那就好好教吧,隻是一本《大明律》而已,對你來說又不難!”
文哥兒:“…………”
冤冤相報何時了!
想想李東陽難得沒把他乾的事往外嚷嚷,隻是稍微報複這麼一下,文哥兒也就沒有再追著李東陽討說法。
下午他就抱著這堆吹噓太子天縱奇才的詩文去跟朱厚照分享。
你看看,你看看,這麼多人誇你呐!
這麼多人誇你,你開不開心?
朱厚照不知人間險惡,高高興興地點著頭表示開心。
文哥兒又問他:“要是回頭彆人用相關的問題問你,你卻根本答不上來,大家都覺得你沒有這些詩裡寫的那麼好,你丟臉不丟臉?”
朱厚照想想那個場景,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光是這麼一想,就覺得特彆沒麵子!
文哥兒一臉沉痛地說道:“所以,殿下得儘快把《大明律》倒背如流啊!不然我們兩個人以後都沒臉見人咯!”
於是朱厚照被忽悠得傍晚都在給朱祐樘他們背《大明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