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第 430 章(2 / 2)

戲明 春溪笛曉 6636 字 10個月前

家中這麼些年沒添丁,他都忘記弟弟妹妹出生時是什麼模樣的啦!

過了年,文哥兒的主要工作還是修《大明會典》。受《新報》風行的影響,李東陽這位總裁決定給整套《大明會典》添上標點符號,算是第一次在官方典籍中明確標點符號的用法。

至於誰來統一整本《大明會典》的標點符號,當然是文哥兒這個當學生的多乾點活!

文哥兒:“…………”

行吧,有事弟子服其勞,應該的,應該的!

《大明會典》一直修到弘治十五年的冬天。

這幾年河西走廊那邊傳來的好消息越來越多,每年都有不少人過去采購種子,往年他們收獲的糧食都不夠自家吃的,如今一份種子賣出去能換十份糧,等同於他們產量翻了好幾番!雖不是所有籽粒都適合拿來留種,但也證明了文哥兒提倡的製種行當大有可為。

最紅火的新興生意當然還得是辣椒。

辣椒這東西的優點就是特彆能結籽,隻要今年能種出一棵來留種,來年興許就能種個百八十棵!它似乎還特彆喜歡西北的日照,成熟時紅得分外鮮豔,集中采摘下來曬到空曠的戈壁灘上,要不了幾天就變成了極為方便往各地運輸的辣椒乾。

這可比容易發芽的土豆受歡迎多了,商屯種得最多的就是辣椒。當然,土豆他們也會種,因為他們雇傭來耕作的佃戶也是要吃飯的,土豆這東西最適合拿來過冬!

這幾年新種下去的玉米也在河西走廊適應得很好,產出的玉米顆粒飽滿,每次到了對外銷售的時節都有不少商賈等著收種子。玉米杆對牧民來說用處也不少,無異於多了種幫牲畜過冬的青貯飼料。反正好處多到數不清,種就對了!

現在大夥都說跟著王小狀元走,總不會有錯的!

他們現在越過越好的生活不就是跟著王小狀元闖出來的嗎?

這些話是李燿這個王派關學首席大弟子帶回來的,因為跟著張老道學的本領越來越多,李燿感覺自己忙不過來,便和文哥兒提出回去收點學徒。他是大弟子,有義務把他們王派關學發揚光大!

人手回西北挑,一來算是提攜自己人,二來這樣挑出來的人也更信得過。

文哥兒對李燿這個想法是很支持的,李燿便抽空回了趟甘州,親自挑了一批機靈的學徒帶回京師。等他再次抵達京師便眉飛色舞地說起甘州當地人是如何惦念著文哥兒的,表情裡滿是與有榮焉的驕傲,簡直比自己被人誇了還得意。

文哥兒能說什麼呢,隻能親自見了李燿挑回來的那批學徒,勉勵他們好好跟著李燿學本領。

到了年底,文哥兒這個狀元郎熬了六年的資曆,終於看到了休大長假的曙光——他有資格回鄉省親啦!

本來他們家長輩都在京師,他是沒機會回鄉去的。不過王老爺子最近有點想念家鄉了,想回去跟長子一家住一起,順便親自去看看前些年他們家在越城置辦的產業。要不然他這個一家之長連他們王家新家的家門都沒見過,豈不是叫人貽笑大方?

王老爺子一門心思想回浙江種竹子去。

文哥兒兄弟倆便開始競爭起送祖父回老家的機會。

最終文哥兒因為順利趕在年前完成了《大明會典》的收尾工作,成功打敗了近來事務格外繁忙的王守仁!

可惜這份勝利是短暫的,王守仁這廝當爹後更不要臉了,抱著他兒子跑去找王老爺子歎著氣說:“唉,我回不回去倒是沒什麼,隻是億哥兒三歲了都沒回過浙江,總得叫列祖列宗知道您四代同堂了啊!”

王老爺子向來疼愛王守仁這個長孫,對王正億這個重孫子也是分外喜愛的,聞言頓時動搖起來。

沒猶豫多久就決定讓王守仁一家三口陪他回浙江去。

氣得文哥兒喲,當場想約王守仁打一架。

王守仁假惺惺地寬慰道:“你看我比你早中進士,算下來都熬九年資曆了,不得讓我先回鄉省親去?你再等幾年,以後總有機會的!”他說完還把兒子塞給文哥兒玩,當做是搶走他省親機會的補償。

小侄子冷不丁被親爹塞給自家三叔,隻能仰起頭眼巴巴地看著文哥兒,還抓著文哥兒衣領一個勁喊“酥~酥~”。

文哥兒隻能扛著小侄子去對麵找謝豆豆玩。

謝豆豆帶娃特彆有耐心!

結果迎麵就撞上快快活活出門玩耍的楊慎。

楊慎今年也是十五六歲的翩翩少年郎了,他出了孝期後還真沒參加鄉試,直接大搖大擺地跟著他爹回京,一點不求上進的愧疚心都沒有!他還和文哥兒大說特說自己的蜀中見聞,十分惋惜文哥兒不能隨他們一起回成都玩耍。

文哥兒現在看到每天瀟灑無比的楊小慎就忍不住咬牙切齒。

楊慎見文哥兒扛著侄子出門,一看就知道是去對麵找謝豆的,便也跟著文哥兒一起去了謝家。

等順利和在家溫習功課的謝豆會合,就是由脾氣超好的謝豆豆負責關心奶娃娃的吃喝拉撒,文哥兒和楊慎則負責下棋聊天以及興致來時逗小孩玩。

謝豆:“…………”

他是造了什麼孽才認識這麼兩個朋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