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船的時候文哥兒很有點後悔的,不過想到這次乖乖回去,以後說不準還有機會再來,他才又放下心來。
可惜謝豆他們不能一起回去了,他們得在老家等著成個親,順便考完明年的鄉試再回京師。
目前這一輩之中數謝遷過繼出去的謝丕書讀得最好,所以王守仁帶著他們一起學了一段時間後便把王守儉和叔伯家幾個考生都托付給謝丕。
王守仁也是要一起回京的,畢竟他的省親假用完了。
兄弟倆相對歎氣。
快樂總是短暫的!
還好路上有小侄子可以玩,文哥兒覺得還不賴,每天就著沿途的山川湖海給他編故事,聽得小侄子越發愛追著他跑東跑西。
朱厚照跟著聽了兩回,也愛跑過來湊熱鬨。
堂堂大明太子,居然還熱衷於坐在小馬紮上聽故事!
文哥兒倒是不怎麼在乎,一隻羊也是趕,一群羊也是趕,朱厚照愛聽就讓他聽去。
倒是高忠這個小內侍是極用心的,一路上不僅聽得認真,還把文哥兒講的大故事小故事一股腦兒全記下來,等快到京師時才把整理出來的稿子交給文哥兒。
文哥兒看到那疊文稿時都愣了一下,沒想到高忠居然能靠旁聽把這些他編來給侄子開蒙的故事給整理出來。
想到高忠乃是家中第三子,隻因家貧便早早被家裡送進宮,文哥兒不免覺得有些惋惜。若不是被送進宮裡挨了那麼一刀,高忠本來也許有彆的出路可以走。
其實不單是高忠,穀大用他們哪個又不是家中有好幾個兄弟?
孩子多了父母便不怎麼心疼和在乎了,對他們父母來說把孩子送進宮是一本萬利的事,宮中會讓他們讀書識字,將來得了貴人青眼說不準還有機會提攜兄弟。
太監不太監又有什麼所謂,反正他們留在家裡也不一定討得到媳婦,大不了將來他們飛黃騰達了給他們過繼個子嗣就是了。
若是還沒飛黃騰達人就沒了,那就當沒有這個兒子好了,於他們而言也沒什麼損失。
當然,除了這些因家貧被父母送去登記閹割的幼童外,還有一類相當特殊的太監——戰俘。
比如成化年間名震朝野的汪直就出身於廣西瑤族,當年他們族人反叛後朝廷迅速出兵鎮壓,年幼的汪直作為俘虜被獻到京師。
於是汪直很快被割了蛋送進宮伺候人。
比起各懷心思的朝臣,他們這些無依無靠的“無根之人”更容易讓皇帝信任。他們這些人的榮辱都係在皇帝身上,平日裡能不儘心儘力替皇帝辦事嗎?
世道本就不是某個人或者某類人單獨鑄就的,誰又說得清是誰誤了國?
文哥兒收下高忠整理的文稿,笑著說道:“回頭若有書商看上了這書稿,須得把你的名字也署上才行。”
高忠聞言忙說不敢:“小的不過是做了分內之事。”
兩人也沒聊多久,便聽有人叫喚說船快靠岸了。文哥兒含笑把噠噠噠跑來找自己的小侄子抱了起來,問他還記不記得不遠處那座出發時見過的碼頭。
“記得!”
小侄子答得擲地有聲。
相比於文哥兒沒滿周歲就急急地朝他祖父喊“將軍”,小侄子在說話方麵隨了王守仁這個爹,開口算是開得比較晚的。
不過也不知是不是回老家找了許多活潑開朗的小夥伴,這會兒他口齒伶俐了許多,再也不會因為憋不出一整句話來而急得滿頭冒汗。
所以這會兒聽文哥兒起了頭,他就開始給文哥兒仔細回憶起離開時的見聞,包括有多少人來送行以及碼頭上進進出出多少船隻。
甚至還能說出其中有幾艘貨船幾艘客船。
文哥兒:?????
好家夥,讓我逮住了吧?!
你小子竟也是過目不忘!!!
文哥兒一臉自閉地把小崽子塞給路過的楊慎。
楊慎聽小崽子十分迷茫地講述完事情始末,有些無奈地看向文哥兒。
這家夥一天到晚覺得彆人都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就他自己不能,實際上他記性也遠勝於許多人好不好!關鍵是他不僅記性好,還能把記下來的東西統統用起來,這才是最可怕的。
世上多少人記了滿腦子之乎者也,考半輩子都考不成舉人?!
就他這樣的還好意思整天惦記著彆人能過目不忘的事。
真要給他來個過目不忘,他不得把天都給捅出個窟窿來?
楊慎對小崽子王正億諄諄教誨:“你彆理你三叔了,他一直都這樣。”
王正億掙紮著下了地,跑過去抱著文哥兒的腿不撒手:“要理!要理!三叔要記什麼,我都幫三叔記!”
文哥兒聽著他奶聲奶氣的嚷嚷,心裡那點小受傷頓時就被奶娃娃給治愈了。他把人拎起來樂嗬嗬地往那長著奶膘的軟肚子一通亂拱,王正億笑得把小白牙都露出來了。
李東陽遠遠瞧見文哥兒輕輕鬆鬆舉起小孩兒在那兒逗著玩,轉頭對王守仁感慨道:“這小子一眨眼都這麼大了,記得小時候他想出去玩還得你們輪流扛著走來著。”
王守仁看自家兒子被弟弟輕鬆拎手裡,也想起了弟弟小時候的事。
那時候文哥兒吃什麼都格外香,看著分明是那麼小一娃娃,抱在手裡卻是分量十足,換成錢福他們那樣的讀書人可不就得輪流扛著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