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是因為陛下與宜王手足情深,得知噩耗心急如焚。
可之後朝廷的一係列動作,無不透出一股令人看不透的高深來。
先是負責宜王世子起居的內侍回稟說:世子在聽聞母妃噩耗時,經受不住打擊,當場昏厥,醒來後周身動彈不得,臥床不起了。
皇帝便直接在朝堂上詢問起了,能代替宜王世子前往泰州主持大局的人選。
時任刑部尚書的蕭盛,蕭伯讓自行請纓前往,獲得了高律的準許。
說起這位蕭盛,可是梁朝境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存在。
先太後是蕭盛的姑奶奶,當今皇帝就是蕭盛的姑表伯父,蕭盛作為蕭家的嫡長孫,自身也非常優秀,曾是文武兩榜的狀元,年紀輕輕就曆經兩朝帝王,而立之年便坐上了尚書之位。
蕭盛曾經還是平燕王老千歲的孫女婿,隻是這場婚事因為高寧雪的種種操作不得不作罷,如今已定下了吏部尚書家的嫡孫女,隻等太後喪期一過,二人便能完婚!
不過話說回來了,高寧雪當初轟轟烈烈地鬨了這一場,最終卻能全身而退,可見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的平燕王老千歲,在朝中的分量!
蕭盛是刑部尚書,照理說這件事兒L派禮部,聯合宗正寺的官員前去泰州更為合適,不過從太後那邊算起,蕭盛與宜王一家也有親,他也要叫宜王一聲姑表叔父,衝著這一層關係,蕭盛倒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三日後,蕭盛便帶著禮部,宗正寺的官員,攜五千兵馬上路了。
為表鄭重,皇帝還將天子劍暫時交給蕭盛,命其一同帶到泰州去。
天子劍猶如天子親臨,這相當於天子親自參加了宜王妃的葬禮,足見天家對宜王一脈的重視。
……
?請君莫笑提醒您《女仵作》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高律此舉,很快就傳到了民間,聽聞此消息後,不少百姓的心中都生出了疑惑:關於東方瑞之前放出的那條“太後薨逝另有隱情”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的質疑。
而百姓哪裡能看到這權力中心處的暗流湧動呢?
唯有置身於其中的幾人,或是幾方勢力,能明白這之中究竟走過了幾番較量。
而遠在泰州的吳蔚,聽到這些消息時已是許多天之後了,據說蕭盛已距離泰州不足百裡,不日就能抵達泰州了。
聽完柳翠微繪聲繪色的講述,吳蔚麵色逐漸嚴肅,沉默著,思考著。
“怎麼了,蔚蔚?”
“三娘,張家村外的半山小院,修整好了,對吧?”
“嗯,早幾個月就修好了,隻是一直空著,你不是已經把那邊的地連著房契都送給了柱子嗎?”
“你去給……二姐一家,還有李大姐他們透個底兒L,讓他們明日一早……不,今天連夜收拾好細軟,先去半山小院住一陣子,再把娘也帶上吧!”
柳翠微聽得心驚不已,下意識地拉住了吳蔚的手,問道:“怎麼了?要出事兒L了?”
“嗯,禍事將近。這泰州城或許會掀起刀兵,咱們這宅子離宜王府太近了,平日裡好處多多,若是起了戰事,反而是最危險的地方。我是不能離開這兒L的,否則事情過去,宜王那邊也不好交代,娘的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你快去準備馬車,把她送到二姐那兒L去!”
柳翠微看了看沙漏,午時已過,時辰不多了,便沒有再問,她從來都不會質疑吳蔚的話,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柳翠微便衝出了書房。
收拾了幾身柳老夫人的衣裳,又準備了些吃食和銀子,扶著柳老夫人登上了出門的馬車,沿路接上了正在榨油坊裡忙碌的柳二娘子夫婦,在善堂裡幫忙的李大姐一家,還派張全去通知了張尺和栓子,隻說城外相見,有急事。
柳二娘子和李大姐一家見柳翠微的麵色有異,毫不猶豫地放下了手中的事情,上了馬車。
等一行人到了張水生的宅子,柳正善和孫秋霜背著行囊和箱籠已經等在了門口,箱籠中裝的儘是些吳蔚這些日子以來,耗儘心力寫出的手稿,柳翠微瞬間就明白了吳蔚的用意,心也跟著沉了下來。
柳翠微是不會走的,她要回到吳宅去,與吳蔚生死與共。
柳翠微也不能與眾人細說個中緣由,隻說讓他們立刻回到張家村的半山小院去,生活一陣子,至於什麼時候回來,他們到時候自然會知道的。
兩位老夫人一下子失了主心骨,柳老夫人更是拉著柳翠微問道:“那你們兩個呢?不一起走?”
柳翠微不忍年邁的老母親擔憂,隻得強打起精神來,說道:“娘,我和蔚蔚要到宜王府去,沒有比宜王府更安全的地方了,你們放心去吧。”
柳二娘子雖然看出了妹妹的異常,但還是幫著勸慰了自家娘親,手忙腳亂地收拾好東西,兩輛馬車朝著城門的方向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