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我不怕,壓根就不在乎(1 / 2)

起航1992 千年靜守 6817 字 10個月前

聽了馬曉軍的彙報,李向紅眉頭也同樣皺的緊緊的。

一方麵,張起航的承諾讓李向紅格外心動,另一方麵,他也清楚這其中涉及到多大的利益波動,而這些利益波動在這次調整當中都會變成一顆顆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爆炸的炸彈……

沉吟了好一會兒,李向紅終於開口向龔和平問道:“和平同誌,對於張起航同誌說的話,你覺得有多大的可信度?”

馬曉軍聞言,也不禁看向龔和平:確實,接下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張起航的話能夠實現的前提下,但問題是,張起航真的能夠做到他所說的這一切嗎?

“……”

龔和平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在沉吟了好一會兒之後,才說道:“領導,張起航同誌的話聽上去確實像是在吹牛,但他們集團的幾款主要產品像是早起的ht150摩托車以及配套的發動機、現在的軒逸汽車和天籟汽車,也確實都是出自張起航同誌的手筆,另外我還在華騰工業集團見過他們正在開發當中的兩款車,也都十分漂亮,可以說,張起航同誌在汽車設計方麵的能力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我相信即便是放在國際上,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這麼厲害的嗎?

李向紅聞言,有些動容,但仔細一想,卻也不由的點頭:有道理。

現在的各個地方政府,在給相對高級的領導同誌選擇用車的時候,奧迪200已經不再是第一選擇了,第一選擇已經變成了華騰集團的風雅·天籟,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名字更好聽,也是因為風雅·天籟全麵壓倒性的競爭優勢,而就憑華騰集團的風雅·天籟能夠在國內的中大型豪華轎車領域獨領風騷、壓的一汽的奧迪200抬不起頭來,他就不得不認可張起航在汽車設計方麵的能力和天分。

如此一來,如果是其他人說自己能夠給秦川汽車設計一款月銷4000輛、年銷50000輛的新產品,幾乎沒有人相信,但如果這話是張起航說的,那也就有了相當的可信度,甚至於可以說,這話除了張起航之外再也沒有其他人敢說了——張起航已經在國內汽車市場上證明過自己了嘛。

“至於托管經營這一點,我也琢磨了一下,”龔和平接著說道:“我的結論其實挺不理智的,就是:張起航同誌從1992年開始參加工作,將一家半破產、總資產隻有幾十萬的、從事空壓機製造的三產企業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這樣的承諾,除了張起航同誌之外,沒有一個人敢做……就算有人敢做,但可信度也絕對沒有張起航同誌這麼高。”

說完這番話,龔和平長出了一口氣,反而渾身上下有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感:反正自己是西發廠的副總經理,和地方上的利益關係不大,至於接下來陝省方麵和兵總會怎麼做,那就跟自己沒關係了。

李向紅沒有說話,而是陷入了長久的沉思,顯然,即便是李向紅,對於這件事也是格外的慎重。

好一會兒,李向紅方才開口,他對馬曉軍說道:“曉軍同誌,你幫我約一下張起航同誌,就說我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想要在合適的時候向他請教一下。”

李向紅同誌都用上了“請教”這個詞?而且還是“在合適的時候向他請教”?

聽到這話,馬曉軍心中一驚:領導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在和張起航說這件事的時候,要注意態度,不要盛氣淩人。

他連忙道:“好的領導,我回頭馬上就去拜訪張起航同誌,並且將您的意思轉達給張起航同誌。”

李向紅笑著點頭:“麻煩曉軍同誌了。”

………………………………

李向紅同誌說的很客氣,隻是“希望在合適的時候向張起航請教”,但馬曉軍可不敢真的讓自己的頂頭上司久等,從李向紅的辦公室裡出來,他立刻去拜訪了張起航。

麵對李向紅同誌的召喚,張起航自然也不能怠慢,在馬曉軍通過電話請示過之後,隨即和馬曉軍一起來到了李向紅的辦公室——後來張起航才知道,為了給與自己的見麵留出時間,李向紅特地推遲了兩個比較重要的會議。

李向紅還是很客氣的,一點也沒擺架子,更沒搞什麼“學習時間”,自張起航和馬曉軍進來之後就非常熱情的招呼,一番寒暄之後,李向紅說道:“起航同誌,這次請你過來呢,是這麼回事:你之前和曉軍同誌說的那些,曉軍同誌已經跟我彙報過了,隻是我對於其中的一些地方還有些不理解……”

說到這,李向紅客氣的道:“照理來說應該是我過去拜訪你的,但我這邊工作實在是太忙,隻好辛苦你跑一趟……”

李向紅的話音一落,張起航連忙起身,誠惶誠恐的道:“領導您太客氣了……”

“坐,”張起航剛剛開了個頭,李向紅就笑著擺手,示意張起航坐下:“起航同誌你坐下說。”

張起航這才再次落座,說道:“有什麼問題您儘管問,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李向紅等的就是張起航這句話,聞言,他立刻道:“那我就不客氣了,小張,首先第一個,我好奇的是,你對自己的設計當真是這麼自信嗎?真的認為你設計的車能夠實現月銷4000輛以上?”

身為陝省主管工業發展的主要領導,李向紅也確實沒有太多的時間浪費在無用的寒暄上麵。

張起航笑了,這一刻,他的臉上充滿了自信:“領導,我這麼說吧,我給咱們秦川汽車設計的這款車,如果是交由我們華騰集團來生產,如果在上市半年之後的月銷量達不到一萬輛以上,我都沒臉呆在華騰集團總經理的位置上。”

言外之意,之所以說是月銷4000輛,已經是充分考慮到了你們秦川汽車的“實際情況”。

李向紅和馬曉軍聽的已經有點傻了:張起航這家夥這麼狂妄嗎?

馬曉軍忍不住道:“既然這樣,那你們為什麼不自己生產?”

“因為這是一款微型車,生產這款車需要占用生產線資源,而如果將同樣的生產線資源用來生產其他的車型,我們可以賺到更多,”說到這,張起航雙手一攤,坦然的道:“簡單來說,就是我認為生產其他車型更劃算、更賺錢。”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