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下懷(1 / 2)

無論魏晉 九州月下 14009 字 6個月前

至此,蒼秀兒的大計,基本算是過去了。

雖然損失了馬匹和一部分軍隊裝備,但用來換成十幾萬青壯,肯定是大賺特賺的。

但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

徐策接手了這支大軍,那麼他就要接手下這隻大軍的給養問題,這其實也是他能這麼容易奪得這隻大軍控製權的根本原因。

經過一番統計,軍中如今還有十三萬四千的人口,加上他們來的援軍,一共近十四萬人。

在沒有油水副食的古代,每人每天最低也要消耗半斤糧食,也就是說,算最低損耗,每天也要消耗三十噸左右的口糧,這樣大的軍隊補給,基本需要一個州的所有糧食來供養,而先前石勒斬斷糧道後,繳獲的糧食最多夠他們支持十二天。

東海王還活著的時候,把駐兵之地一再往南靠,方便水運,這才讓東南的吳地和南邊的荊州勉強供應了這些糧草,而徐策接手後,江東和荊州肯定是不會再給他們糧食的,那麼這些糧食就要靠北地來供應,所以北邊的冀州就有了這大軍的控製權。

因此,徐策沒有耽擱,隻是做做樣子阻擋了一下石勒,便開始帶兵北上。

他們所在的地方向北三百多裡,就是黃河,渡過黃河,再走百裡,就是清河,那裡有船和糧已經等著,隻要到了,就能補給糧食,同時讓一部分大軍從空了的糧船上順水而下,直至渤海郡。

剩下一部隊便可以順著清河北上,回到渤海郡。

這周全的準備被徐策安排下去通知全軍,在知道了這些情況之後,這隻大軍便漸漸平穩下來。

徐策同時下達了命令,如果不想北上,想回洛陽者,可以自行離開,他們的大軍會路過濮陽,到了那裡,就可以離軍,向東四百裡就回到洛陽,到時想回家的,他絕不阻止,這之前還有些日子,你們還有時間可以考慮。

此話一出,最後一些思念家鄉的士卒也安寧下來。

隻是剩下的幾天,他們需要在生死和親人之間煎熬了。

倒是的有校官向徐策提議,覺得他可以帶兵前去解救洛陽,迎皇帝去冀州,到時就有從龍之功,必然能成為司空一樣的大人物,匡扶晉室,他們也可以帶著家眷一起離開那四戰之地,豈不兩全齊美?

對於這點,徐策隻淡淡地問了幾句:“去洛陽,糧草何來?”

於是那校官立刻敗退,糧草運輸從來就是行軍的關鍵,如今亂世,北方糧道根本不可能拖長到洛陽的範圍裡,這隻大軍若是回到洛陽,怕就出不來了。

七日後,大軍到了濮陽,隻有數百的人願意離開軍中,穿過被匈奴人盤踞區域,回到洛陽,剩下的,都隨著徐策渡過黃河,去了北方。

而同樣的是在濮陽,一些護送百官的鮮卑騎士們回來了,也帶來了那些人的消息。

在和徐策分開後,那些那些南逃的百官貴族們,並沒有能跑太遠,就在一個叫汝陰縣城找到了船,但是船隻並不夠他們一起下水,大約隻有三分之一的人能上。

於是他們又上演了一番同室操戈,平時裡的百官序位在這時可就沒有作用了,靠的全是家中人多能打的說話。

襄陽王等幾個還算有腦子的人,乾脆順著水南下,看能不能看再找到渡船。

而這時,石勒追上來了。

他們這麼一耽擱,就被石勒攆上了。

隻走脫了襄陽王等幾人,剩下的人四下逃竄,毫無章法,還有人上船逃亡,被火箭射中船隻後又急吼吼地跳下水去——反正都被石勒抓得差不多了。

他們這些騎兵騎術精湛,很快就甩掉了石勒,但大量馬匹和裝備帶不走,石勒也沒追來。

聽說,那些貴族們被石勒抓到後,嘲諷了一番,便全部拉去活埋了。

徐策點點頭,表示知道了,就讓他們歸隊。

因為石勒嘲諷這些大臣們的視頻已經被一位叫“日天哥”的UP主發到網上了,視頻裡,石勒高傲地坐在主位上,看著這些以前光鮮的世族,聊起了他自己小時候去曾去洛陽,那時候“書同文,車同軌,牛馬被野,餘糧委畝”,至今也不過二十年光景,怎麼這點時間,偌大一個晉朝就弄成了這個樣子?

百官先是沉默,然後就開始相互推脫了。

有說是開國的武帝不好,弄了個白癡皇帝,八王不寧,從此亂天下。

有說是天災**,匈奴亂世,他們也沒辦法。

總而言之,就是彆人不好,和他們沒關係,其中又以王衍為最,他除了標榜這朝政敗壞和自己無關之外,還勸石勒稱帝,說他有君王之相。

石勒聽完之後都受不了,大罵了他無恥,你名蓋四海,少壯入朝,直到白頭,現在還有臉說不知世事?禍亂天下的就是你們!

說完便讓人把他們拖出去,再和手下商量一番後,把他們一起打包,活埋掉了。

這個視頻沒有什麼血腥場景,都是那些人求饒甩鍋,各種醜態的集合,但點擊量一下就衝上榜首,觀眾們刷的彈幕都是“爽”、“大快人心”之類的,甚至被很多人拿來當了解壓視頻。

-

當然,這事也很快傳遍天下,消息一出,洛陽震動,東海王留下看守洛陽的心腹將領們二話不說,就帶著東海王的妃子和兒子逃出洛陽,大量王公貴族都跟著跑了出去。

但這些肥羊並沒有討到好,幾乎是出門一百裡就被巨寇王彌抓住,女的淪落為奴,男的全成了刀下鬼。

如此一來,不止洛陽的秩序完全崩潰了,洛陽附近的河東、臨近的兗州也都開始崩潰。

凡是有一點能力的,都開始自己尋找出路。

他們的有的人逃去了甘肅,有的人去了上黨,還有的人去了荊州,不止他們,甚至整個北方都開始震動,大量的世家大族離開的久居的故土,逃向南邊。

如果按曆史記載,這次大逃亡會持續近三年,超過百萬人口離開北方,前往南方求生。

北邊漢人的勢力因為大減,再無力與胡人爭鋒。

魏瑾沒有太糾結這些,隻是淡定地看著這場曆史有名的“衣冠南渡”發生,他們會騰出土地,同時將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帶到南方,是開發長江流域的先鋒,從這時開始,北邊的沒時間南下,南邊也沒工夫北上,大家都會很忙。

等她收拾好北方,再來考慮南邊的問題。

就先各自安好吧。

……

同時,在獲得十幾萬大軍後,冀州的勢力瞬間就膨脹了。

渤海郡地勢平坦,又有上好的內海,簡直是天然的發展盛地,加上有漳河這條聯通上黨和渤海的水係,日子過得簡直不是一般的滋潤。

介於此,魏瑾乾脆讓人占據了上黨右側的廣平郡,反正那裡已經被石勒攻殺過一次,郡守早就死了,朝廷亂局之中沒再派人去治,她暫時管著也沒看到哪個勢力出來抗議。

相反,廣平郡大大小小的縣城都很願意接受上黨的控製——做為上黨貨物東出的必經過路,廣平郡的庶民與貴族都是好好混了一波享受的,甚至有大量的人去上黨做工,不少士族乾脆就住在潞城不回家。

如此一來,渤海與上黨兩郡之間可以說是暢通無阻了。

而徐策並沒有帶著大軍就開始種田,而是拆成幾隻萬人軍隊,開始清理廣平到渤海郡之間的流民、賊寇,清點荒蕪的土地。

這幾個郡都是有名的產糧區,因為戰亂而導致糧食大減,當重新清理土地後,這裡都是上好的發展之地。

華北平原雖然無險可守,但對如今的上黨勢力來說,這問題不大。

騎兵,要是就是暢通無險,可以隨便浪。

山東的王彌有個手下,是能戰敗苟晞的牛人,曾經試探性地過來渤海郡打秋風,結果被渤海郡的鮮卑騎兵沿著海岸線一路攆回了山東的東萊,差不多跑了半個渤海。

在古代,在平原上,騎兵就是天然的高富帥,強大的機動能力,不怕任何流寇,巨大的衝擊力,可以輕易撕開戰陣,如果再加上鎧甲和弓箭,補充遠程攻擊力,妥妥地就是一個移動炮台。

騎兵唯一的問題,太貴了。

供養一個騎兵,至少得要六倍於普通士兵的消耗。

為此,擔心糧草供應不上的魏瑾交待了南方那些去造船玩家的一個任務,就是推廣蕉芋。

畢竟南方也不是處處水田梯田,從吳地向西,有一條橫貫東西,直到兩廣的巨大丘陵,被稱為閩丘,這條丘陵帶海拔都在100-1500米之間。

而蕉芋最適合生長的地方,就是海拔140米到2000米的山區林邊,和閩丘可以說是絕配了。

這東西的塊莖產量巨大,南邊的那位玩家已經計算過了,在不給化肥的情況下,蕉芋的畝產可以達到一到兩噸,每噸能出兩百斤的澱粉,更不用說莖葉纖維可造紙、製繩。

而如今,衣冠南渡,大量的北人南下,必然會擠占本地山民利益,產生大量的失地農民,這就正是開墾南方的大好機會,要知道長江那邊如今的開發範圍都隻在東吳一帶,福建兩廣都是土人的地盤。

食物可以化解幾乎所有的矛盾,把他們拉去搞開發,做大蛋糕,都是緊要的。

至於說味道不好——活人呢,管什麼味道,等到要船做好了,去美洲找來土豆番薯玉米這些天賜之物,就可以把蕉芋拔掉,種這些好東西了。

過度而已,不用太在意這些細節。

還有茶葉,南方茶葉產地是籠絡草原必備的東西,如今上黨的產業重心可以向外發展了,得有更多美好的工業產品,才能把南方那些南渡的士族們培養的更勤快一些。

……

“有網友稱你是想把南邊發展成殖民地……”單謙之瞅了一眼網上,淡定地道。

“胡說!這明明是產業優化合理配置,我在魏晉帶領大家發家致富!”魏瑾傲然道。

單謙之嗯了一聲,並不爭辯。

魏瑾托著下巴,看他那漂亮的宛如天人的側顏,歎息了一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