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番外之帝後日常(三)(2 / 2)

皇家寵婢 假麵的盛宴 7614 字 8個月前

淑和看了她一眼,知道她沒說實話,不過剛才她也有沒說實話,自然不會不識趣多問。

另一頭,宮懌和秦艽同坐一車,往行宮行去。

秦艽心中埋了許多疑惑,現在找到機會自然 都問了出來,宮懌也沒瞞她,將其中大致具體說了一下。

信是淑和大長公主報的,雖把淑慧大長公主帶上了,但今日這事發生在她的彆莊裡,肯定沒有這麼簡單。而宮懌之所以會提及寧國大長公主家那位排行為七的小公子,也就是淑慧大長公主口中的李顯記,也與淑和大長公主有關

宮懌在來洛陽之前,就知道這次要麵對一幫宗親,這些宗親說親近關係也不太親近,從他這裡算都是彆支的,可要說完全不搭理也不可能

大梁建朝之始就是以家族為力量,籠絡了關隴眢世家門閥,這就像是一個永恒不破的循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儘良弓藏,用的時候自然是好,可同時又怕對方勢大,於是隻能拉攏收買各個擊破

而與合作對手相比,顯然有血脈關係最親近,所以方一開始皇帝都是拉著宗親勢力打壓世家門閥的。

當世家的勢力得到了遏製,此消彼長宗親勢力又太過,為了削減這些宗親們的羽翼,宮懌之前的祖輩可是費了不少力氣,才形成目前這種局勢。

如果認真說起來,是皇帝對不起宗親。

可與皇權來說,沒有對錯,隻有敵我,所以才不觸犯皇權的情況下,皇帝是極為優待宗室的。而這些宗室經過幾代漸漸遠離權利中央,空有封號,有的人過得並不如表麵風光,也因此有些人頗有些破落戶的秉性

也就是所謂的仗著輩分或者往年的情分功勞胡攪査纏,寧國大長公主算是一例,當年宮懌隨先帝巡視陪都時,便見識過這種場麵。例如你跟我談君臣,我與你說當年你爹還沒當上皇帝如何如何,你跟我談皇權,我跟你說我爹乃至我爺爺為了宮家的江山如何如何。

宮懌算到了這些,唯獨沒算到事情會發生在秦艽這裡,寧國大長公主會選著這種場合,又故作惡人說岀那些誅心之言,不外乎衝著秦艽的皇後之位,又或是衝著皇帝的後宮而去。

皇帝獨寵一人,本就犯了大忌諱,皇帝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旁人當著他麵不敢直言,不代表也不敢當著皇後。

尤其這個皇後出身卑微,家族勢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以臣子之身對皇後抨擊,那是僭越。可若是以長輩’身份,尤其還是個上了年紀輩分極高的女性長輩,進可說是長輩對晩輩女眷的訓/誡,退可說是老糊塗了

可於皇後而言,卻是大庭廣眾之下受人申斥,等於作為皇後的顏麵儘失,以後有何顏麵母儀天下,麵對世人。

至於那李顯記,乃寧國大長公主一個極為寵愛的孫子,可惜此子不成器,沒少仗著公主府的麵子在外麵惹是生非,做些欺男霸女的惡事,旁人礙於寧國大長公主的身份,都是敢怒不敢言。

宮懌之前會提及,說白了就是威脅,也因此寧國大長公主才會氣成那樣

這麼說來,這位淑和大長公主倒是個好的

識趣者才能長存,這事朕記著,改日還在她後輩子嗣身上便是。“宮懌渾不在意道

恐怕背後還有其他人。“秦艽微蹙著眉,說得有些憂心忡忡。

你不要擔心,回去後朕讓人去查了便知

作者有話要說:

前麵關於長公主大長公主稱呼的省略,已經都補齊了,免得大家誤解。就例如太平公主的全稱是鎮國太平長公主,但實際上普遍稱呼太平公主,不然太長了。

然後我看了下評論,發現有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何秦艽要忍著寧國大長公主,為什麼對方不讓座,那麼拽,大概解釋下。

前提是,這個是仿唐的背景,文剛開始的時候就不止一次說過,所以彆把宋明以後程朱理學大行其道,乃至清朝入關以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的人除了朕都是奴才'的思路套在隋唐時期

這個時候相對是比較有人權的,唐宋是士大夫和君王共治天下,唐朝上朝的時候是大家都坐著,宋明上朝是皇帝坐著,大臣們站著,漢人王朝都是大臣向皇帝行拜禮和揖禮,而不是跪拜禮,隻有非常時期才會跪拜。不是像電視裡那樣,見人就跪,跪的膝蓋都沒了。

同時,也不是所有皇族宗室都是像明朝那樣被當成豬圈養著,像清朝那樣岀京一百裡都必須皇帝準許,在之前的朝代裡,他們是允許涉足朝政的,甚至允許擁有兵權。說到這裡,就有點扯遠了,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宗室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沒有地位。

什麼是宗室?公主隻要一天沒死,即使嫁給外姓,也是宗室。尤其唐朝的公主地位高,這個應該都知道的。

而所謂的宗室,其實說白了就相當於民間百姓的宗族,古時候講究家天下,乾什麼都是上陣父子兵,哪怕現代,還有個家族企業。家子親戚你除了講皇權,難道不講親戚情分嗎?不敬長嗎?

我看有人提到天地君親師,說到君王最大,所以秦艽不該給公主長輩行禮。其實天地君親師起初的含義不是這樣,大意是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而天地君親師的等級觀念是在宋明之後才大行其道,也就是在程朱理學之後

從漢代開始帝玊就是以儒家思想治國,但一開始儒家思想其實並不受歡迎,一直到漢代董仲舒改革成了新儒茡,宣揚君權神授,把君主的地位神化了,才開始被帝王追捧。(在女師爺裡有一章寫過,我差點當成這個文裡寫了)然後經過隋唐時期融合佛教的教義和道家的道義,直至在宋朝又發展成程朱理學這個流派。

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帝王要行德政、仁政,中庸之道。這就是為什麼當皇後要賢′,想把太子搞下台,攻擊他德行不好是最佳利器。也許讓我們現在人看起來不可理喻,但事實上那時候就是這樣。

話題說回來,說了這麼多宗室的閒話,寧國大長公主是宗室,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她代表著宗室,用白話點說,就是男方家裡長輩對女方的態度。

而寧國大長公主為什麼那麼囂張,因為她抓住皇後不賢的把柄了,眾目睽睽之下,秦艽翻臉就是佐證了不賢的證據,秦艽不翻臉就是默認,皇後自己都默認不賢(不讓皇帝納後宮是不對的)了,轉頭回去就有人上書陛下該充盈後宮,皇後敢說一個字就是不賢等同淑慧大長公主剛開始為何給秦艽臉色,她受命寧國大長公主人前讓皇後不賢’,隻是秦艽沒上她的套,做的讓人沒得挑,又有淑和的原因,所以她後來又倒戈了)

為什麼寧國大長公主敢堂而皇之搞皇後,因為世人都認為皇後霸著皇帝不讓納妃,就是不賢。她的共同利益者,那些大臣們,都這麼認為,還有原因後麵會講

為什麼當著66,她又慫了,因為66拿她在乎的東西威脅她,大概意思就是你搞我媳婦,我搞你孫子

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懂,有些遺漏的,正文裡應該能看明白。

這段時間長智齒,牙疼的厲害,更新不太穩定,見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