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悠悠歲月(143)五合一(1 / 2)

斂財人生[綜] 林木兒 29527 字 9個月前

悠悠歲月(143)

去火星呆上三天還得去太陽上?

能去嗎?

上物理課的時候老師好像讓計算過, 從地球到太陽以光速好像需要很多個光年的。但是多少個光年,這個已經不記得了。光年到底是多少年也不知道。

她就說:“……怕是這趟不行呢。趕在明年中考前能回來不?”

清寧對著電話:“……………………”這到底是誰啊?沒事跟自己逗什麼悶子。她就說, “還要趕中考的時間啊, 這估計夠嗆。不過你要真想去,咱給教育部下個文件,改改考試時間就行了。”

“真的啊?”哎呀媽,老厲害了!原地蹦了一下才又懊惱, “那也不行, 肯定得錯過我家收麥子的時間……”

清寧:“………………”越發來勁了還!

那邊清收一下子把電話給搶走了,然後迅速的掛了電話。清寧一直就糊裡糊塗的,也不知道這神經病是誰。

閒的蛋疼啊!

沒看見姑奶奶連年假都沒有, 就在家裡過了一個年三十, 然後又守在實驗室了嗎?

清收那邊說楊美麗:“你都準備嫁給我了,你還管考試時間,你還管什麼你家收麥子……”

前頭那句還行, 後頭那句叫坐在裡頭聽外麵說話的老楊越發心裡不歡喜了。雖然沒聽到對方電話裡說啥了, 但根據自己孩子的反應, 這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心裡本來就老不是滋味了。

一樣的孩子, 自家孩子長的事一臉靈性相, 誰知道腦子就是有點笨。

看人家那孩子呢,現在長啥模樣他也不知道,不過小的時候從鎮上過的時候還是見過的嘛。金老二的老娘抱著的孩子, 光溜溜的大腦門, 怎麼看怎麼醜。你說人家咋就那麼出息, 那是真能上天啊。

正不是滋味呢,然後就聽到那小子說了那麼一句,行!要嫁人了,不用管考試的事。再說,就那腦子,你就是管考試的事了,又能咋?但憑啥不叫我閨女管我家收麥子的事。

彆人都種果樹,老楊呢,另辟蹊徑,在黃河灘地上承包了一百畝,種小麥呢。

這種大麵積的耕種,種小麥其實也是有賺頭的。

對楊家來說,一年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收麥子。前頭兩個姑爺,那是再忙,也得騰出十天的工夫幫老丈人家收麥子。有時候自己上陣還不夠,還得叫上自己的親朋好友。人家沒空,你就花錢雇人。反正得照看的老丈人家的糧食顆粒歸倉。

沒兒子的人,心裡本來就有些不得勁。姑爺肯搭把手,老楊在外頭也有說頭,就說你看我們家的姑爺,那真是一個女婿半個兒。比有些人家的親兒子還強些。

結果外麵那小子還不是自家姑爺呢,就攛掇著姑娘不要爹媽。

不要爹媽都行啊,但至少我得預見我家姑娘跟著你得有好日子過吧。

然而迄今為止,並不能!

老楊頭就不樂意了,叫閨女進來:“美麗啊,進來,咱回家。”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這事今天說不消停,改天再說都行。橫豎不能當著自家這傻孩子說。

清收拽了拽楊美麗的袖子,低聲道:“你爸怕你錯過農時,不想叫你跟我……”

然後這姑娘進去就說她爸:“我年年都收麥子,明年就少我一個也不行?”然後拉清收,“那明年我要是不在,你叫他去。他替我總行了吧。”

清收咧著嘴笑,朝他爸他媽得意的挑眉。

但是,老大兩口子真跟吃了蒼蠅似的,這跟他們預想的差的太遠了。

之前還信誓旦旦的說要跟清寧一樣造飛船呢,轉眼就得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去收麥子。

兒啊!你說你叫爹媽咋接受。

兩口子之前是隻要一想到將來有一天,自家清收那是比清寧還出息,半夜都給笑醒了。

如今這樣,叫人情何以堪。

行!咱就是不能跟清寧比,但至少得跟清輝差不多吧。

你說你又不比誰少了啥,憑啥就得娶這個一個不夠數的媳婦?

然後李仙兒就說楊美麗,特彆的輕聲細語,就好像被懟的差點吐血的事壓根不存在過,她說:“好我的娃兒哩,你可彆聽清收給你瞎說。他哄你哩!那天上真不是誰都能去的……”

“咋不是?”楊美麗對李仙兒沒有絲毫的好感,她一說話就覺得假惺惺的不是好人,就說:“他二姐都說這一趟打算是太陽上哩……那還不算是上天?”

叫人苦笑不得不是!

清寧咋這麼促狹呢。

老楊就氣的,心說你金家人怎麼這樣呢?一點也不厚道!欺負我家笨孩子乾啥。

他就趕緊拉閨女:“不敢人家說啥你就信啊。那就成了瓜娃子咧。太陽離咱們那麼遠,到了夏天都熱的不得了,你還到太陽上去?”

“爸,你不懂就彆說話,省的丟人現眼。”楊美麗這姑娘氣道,“是你上學還是我上學?是你聽課了還是我聽課呢。要是不能到太陽上去,我物理老師叫我們算從地球到太陽需要多長時間是腦子有毛病哩?”

老楊:“……”是啊!又去不了,算這個乾嘛?

腦子也不夠數?

在臥室裡偷聽的清安把頭塞到被子裡,不行了,要笑死過去了。

學校裡的物理老師真是該被千刀萬剮。你看把你閒的!算毛算!算出禍患了吧。回頭過不好就找你去。

然後物理老師成了罪魁禍首。

反正是這次談話,在金家楊家的家長都不願意的前提下,暫時結束了。

可這事卻結束不了。為啥?

因為楊美麗同學到家後就偷跑出來了,去了金老大家,住下不走了。哪怕老楊過來說:“走!閨女,爸現在就帶你去京城咱花錢看長城去。”

那也不去。堅定的覺得在天上看長城一定更美。

你想啊,一個村裡就那麼大點的地方。好事的人無事還想掀起幾尺浪呢。更何況出了這麼大一個事。

柳成他姐簡直把金滿城家的事編成了評說,出去見人就說。

這麼一大姑娘住家裡來,你說這啥說頭都沒有,可傳出去不好聽啊。這將來清收說媳婦怎麼辦?不清不楚的,這就成了二婚了。

就總有那些閒人,愛管人家的家事。都覺得自己有道理吧,就上門勸。

不光是勸金家,就是楊家那邊,也有熱心的人幫著張羅。

跟金老大兩口子說:“你看倆孩子都這樣了,不管怎麼說,給孩子操辦起來。這婚事還是得說了。這楊家的姑娘,說人家不夠數,那都是人胡說八道的。你看人家孩子像是個傻的嗎?才多大年紀的人對不對?家裡嬌慣一些,性子直一些。看起來憨,還是年齡小的緣故。不知道做大人的教她,不就完了。如今這情況,至少娶進門省了大錢了。要不然你說你咋辦?”一副為他考慮的樣子,說,“你算一算現在娶個媳婦的代價。你這一院子都給了你家大兒子。如今小的結婚,你怎麼著都得一個院子。現在一個空院子啥都不帶,沒有一萬下不了。咱給院子上好歹得蓋點房子吧,也不多蓋,就蓋三間正房帶個廚房,以現在的磚瓦沙土費,人工費,我跟你說,沒有兩萬五六絕對蓋不下來。光院子加房子就得三萬五六。然後房子不粉刷嗎?你得給簡單的粉刷的能住人吧。咱不多算,大不了將來咱叫幾個熟人,自家就把這活乾完了。但材料得買,把門窗玻璃這些都算上,又是三四千。這都四萬了。然後娶媳婦,你不能房子空著,指靠娘家嫁妝把房子填滿吧。最基本的家具你還得值班,就是最簡單的床櫃子沙發這一套,沒一萬下不了。這就五萬了。就這連電視都沒算在內。看將來媳婦的陪嫁裡能不能有。”

這位為了彆人家的事,那也真是操碎心了。他算的自己都把自己愁住了,攤開兩手,“就這還沒算人家女方要的彩禮錢。現在娶媳婦,彆的先不說,現拿三萬是底線。至於什麼幾金幾銀的,四季衣裳的……這都先不說了。就這些……加在一起就是八萬!你還得有錢辦婚禮吧。怎麼也得再準備兩萬。你看,這一個媳婦娶下來,沒十萬都不行。”

金滿城兩口子壓根就沒算過這賬。

家裡迄今為止還背著債呢,如今家裡能湊出的數也就兩三百。

李仙兒給幼兒園做飯嘛,日子一天一天的就靠著偷拿點吃的東西和一天七八塊錢過呢。

十萬,那真是個誰也不敢想的天文數字。

這位閒事主任就說:“你們自己算算,看看我哪裡算錯了。這還是一般的情況下。這要是不跟楊家結親,以後咱家孩子這婚事可真不好找了。誰都知道有姑娘不清不白在咱家住過。人家好好的姑娘就不怎麼願意咱這婚事了。要麼找個二婚的,帶個孩子進門。要麼呢,就得從錢上取齊。看有沒有愛錢的爹媽,願意把閨女嫁過來。到那個時候,就不是十萬能打發的事了。但是反過來算一筆賬,就是老楊家,姑娘這都不明不白的住過來了,他那些條件是不是能降低點,暫時沒有房子沒有院子行不行?肯定是願意通融的。人家要三萬的彩禮,給他一萬這事就能擱的住。完了他那邊再一陪嫁。咱家一點虧都不吃還白得一媳婦。這個媳婦娶的劃算的很。”

光是錢數的前後對比,就足以叫兩人心動了。

就聽這位閒事主任又說:“說人家有毛病的,那純屬胡說八道。你看人家楊家那倆大閨女生的孩子,有啥問題?人家不是一樣的上學,考試,也沒見誰說人家孩子哪裡就傻了?我跟你們說,這人的嘴最是相信的不得。”

好像也是有些道理的。

然後楊家那邊也有人在老楊麵前念叨了:“……你說這事都出了,不嫁過去怎麼辦?就算是你想給孩子招贅一個。可好的不願意招贅進來,不好的孩子能願意?孩子心裡不得說,我明明能找個身體健全的,為啥還要給我找個殘缺不全的人。一旦過的不好了,兩口子叨叨了,這心裡是不是就會這麼想。越想越是委屈。再就是咱美麗的性子,人家說個啥好話,一哄就跑了。現在年紀還小,跑了頂多人家就說一句年少不知時。等到結婚了,你給找個老實的女婿上門來了,然後再叫人給哄跑了。老楊啊!那才真是丟人丟到家了。那就是不是年少不知時,那就成了跟彆人私奔,是寡廉鮮恥了。大人跟著丟人不丟人的這都不說了,你就說那女婿,心裡能不犯膈應。你活著,他不敢翻起啥浪花。可你能千年萬年的長到世上?等將來你們兩口子都走了……好我的老楊啊,這娃兒的苦日子才算是來了。”

說的老楊把剛掏出來的煙都揉成沫子了。

那邊人家還都嘚嘚著呢,“……可這把這個閨女嫁出去,這就不一樣了。你想啊,如今娶媳婦多難,娶進門了得跟先人似的供著,就怕一不高興拍拍屁股走了。咱家孩子嫁過去,金老大家兩口子……看著吧!鱉是啥他是啥。嫌棄金家那小子不走正道?這有啥啊!當年那金怪是走正道的人?你看看人家現在,誰有他的日子過的牛。是!他家老四肯定幫襯了。但這清收跟金老四也不遠,親侄兒呢。隨便搭把手,那日子就不是咱羨慕的來的。你看老三家的那小子,聽說在京城混的可好了。開個啥公司,還從咱這鎮上村裡找人。說是四十歲的婦女都要,一個月還不少賺。一樣的侄兒能兩樣對待?他就是個劉阿鬥,不也是有人把他扶到了皇位上了?是不是?到時候你就等著好日子過吧。”這個人替人家想的相當全麵,“不就是想招贅嗎?這個招贅不了就嫁過去。你不是還有倆外孫嗎?抱來一個在家養著,不管是大姑爺二姑爺,哪個肯過來跟你們過,家裡的房子啥將來就是誰的不就完了。再說了,往後這世道,都是獨生子女。那隻生了一個閨女的人家,人家還不過日子了?就看你是為孩子想的多還是為你自己將來想的多了。”

這話說的,不把閨女嫁過去,自己就成了自私自利了。

反正兩家是不得消停,親朋好友鄰居鄉親,反正是這個說一句,那個說一句。人人都覺得是為了這兩家人考慮到了。

把金滿城兩口子和老楊說的啊,這心裡越發不得勁了!

難道我當初的想法是錯的。

更有媒人主動上兩家的門:“放心,倆娃的事包在我身上了,覺得對說的妥妥當當的。”

李仙兒才說:“叫我們再尋思尋思……”

對方就一臉的你不知道好歹的表情,沒兩天,誰都知道到了這份上了,李仙兒選兒媳婦還特彆挑剔。

有些人背後就說:“日子過成那慫樣子了,如今有姑娘肯嫁過來,就該燒香拜佛了。還故意拿捏呢,好像他家有啥了不起的一樣……”

你看,好的壞的,全叫人給說了。

還有人專門跑到老二和英子那裡,跟這兩人說呢:“你們當叔叔嬸子的,得管。不能看著你們家老大這麼作……”

誰作了?

清平就特彆不能理解這些人,沒人了在家跟她媽嘀咕:“這人的咋就這麼清閒呢?不尋思他自家的日子咋過,倒是把彆人家的賬算的這麼清。”

英子就說:“一個村祖祖輩輩住這一塊,誰家不知道誰家。你問問去,咱家一年收入是多少,咱巷子裡的人都幫咱們算著呢。不說十成準吧,但也八|九不離十。就是有這麼閒的人,有啥辦法呢。”

還有人跟老二和英子說:“該跟老四和桐說一聲,孩子的婚事是大事。”

一個個的都是好心,都特彆熱心的給人家建議呢。

你還不能就這麼直白的把人懟回去,當著人家的麵,老二和英子就是那種不管對方說啥了,他們都‘是是是’‘好好好’,等人走了,不過‘嗤’一聲,然後該乾嘛就乾嘛去了。

這事摻和不了,想幫老大家兩口子當家做主,誰都沒那份本事。

老二說:清收那小子就該打斷了腿。

但人家兩口子聽了嗎?闖了那麼大的禍回來了,氣就氣了呢三五分鐘,過後還不是該怎麼著就怎麼著了。連一句重話都沒說過。

清平跟徐強都準備寒假收假回京城的事了,然後自家大伯和大伯娘來了,是來通知一聲的。

跟楊家的婚事定下了。

打算二月二訂婚,然後六月六辦婚禮。

連日子都選好了!

李仙兒還挺高興的,跟英子說:“……你不知道,人家楊家隻要一萬塊錢的彩禮錢,說好了,將來陪送電視洗衣機。”

人家兩家都願意且說定的事,誰還說啥。

等這兩口子走了,英子就說老二:“不準再給錢了。清收從強子那裡拿了五百,老大兩口子黑不提白不提,就當沒這事。但咱能當沒這事嗎?”完了又給清平叮囑,“一碼是一碼,得給人家還了。”

清平應著。

英子又給桐桐打電話:“……還從嚴格那拿了五千呢。他們再找你借錢,就不要給。還沒完沒了了!自己的日子自己過去!”

老三借口給清涓辦上學的事呢,花費很大,也說沒有。

李仙兒就跟人說:“娶媳婦這麼大的事,我家這些人,沒一個肯幫襯的。”

彆人心說:就你家那媳婦娶的,跟白撿的似的。連房子院子這事都不說了。還抱怨啥呢?

然後金滿城這人的信譽又不咋好,借是借不來的。

兩人給清豐打電話,要一萬塊錢,“你好歹是當哥的,你兄弟結婚,你一毛都不拔?”

花花當然不答應:“咱孩子花了那麼多錢,他們還是當爺爺奶奶叔叔的,誰不是親的?他們咋就不管呢?乾的就不是人事!這會子想起來咱是親的了,那會子扔咱家孩子的時候,咋就想不起咋是親的呢。要一萬,咱能拿的出來。但我寧願把那一萬拿去給那些可憐的看不起病的孩子,也不願意拿給她。我還明白的告訴你,金清豐,你要是敢偷著補貼你爸你媽你弟弟,咱倆就彆過了。反正到現在連個結婚證都沒有!”

清豐吭哧了半天才道:“不給就不給,你看你說那些有的沒的乾啥。”

反正是這一萬塊錢也倒騰不過來。

咋辦呢?

老大家兩口子把自家的地,租出去了!

租十年!租金兩萬!

他們手裡一共要六個人的地,算上清豐家三口的都給租出去了,七畝二分地,十年!給兩萬!

當初兩口子在農場是沒地的,後來四爺和桐越走越高,村上不會為了兩人的地不給人麵子。所以後來給他們補上了。就連花花沒結婚證,孩子還沒上戶口這事都沒計較,村裡把地給分了的。

按說有七八畝地,隻要不是懶的身上長跳蚤的人,普通的日子還是能過的。

結果呢,把地租出去了。一租還是十年!

老二忍不住罵老大:“你腦子叫豬給吃了!你就是你莊稼人,你把地租出去了,完了你吃啥!”

人家在外麵打工的,確實是能掙的到的,為了不叫田地荒廢,租出去就租出去了。可你們一家,就指著一個女人給人家做飯一天掙那幾塊錢維持生計呢,你也敢把地租出去?

老大還有他的道理呢,“我給清收把媳婦娶進門,我還有啥事可操心的?剩下的事,看他們兄弟倆咱弄。還能看著我跟你嫂子餓死?在家當我的老太爺就行了。”

才四十來歲!當什麼老太爺!

老二就跟英子說:“真是三歲看老。老大這一輩子啊……年輕的時候,是靠爹媽。當時為了他,叫爸媽做了多少難。如今呢?他折騰的一屁股爛賬沒打掃乾淨呢,就準備啥也不乾了!給娃娶個媳婦連地都租出去了。完了還當甩手掌櫃!年紀輕輕的就想叫娃們養活他……”

英子就想起早些年李仙兒說的話,不由的就笑:“……人家早都說了,窮也罷,富也罷,至少肉甜……”

人都懶到這份上了,還有啥要說的?

至於清收跟楊美麗,這倆孩子之後考啥謀生,對不起!好像跟他們就真的毫不相乾了一樣。

英子就說老二:“雖然李仙兒也不是東西,但至少比你大哥好了太多。靠你大哥種地,好家夥,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起來才悠閒的燒水泡茶,喝兩壺茶之後才下地。到地裡乾不到一個小時,就得回家。”她說著,就學金滿城的語氣神態,“不行不行,我這身體不行,太陽太毒了,曬的人頭暈。”

清平就捂嘴笑,自家大伯真就是這樣的。

本來趁著天涼,大部分人都是早上五六點下地,乾到十一點左右。回來做飯吃飯,然後歇晌,到了下午三點多,熱氣開始慢慢的退了,又下地,一直到晚上七八點,天黑下來確實是看不見了才回家。

誰像他似的,下地都九點多十點了,然後十一點準時跟大家一起回家。晚上六點下又下地,然後七八點鐘回家。

這麼伺候莊稼,莊稼能有收成嗎?

他是年年種莊稼,年年賠本的一個。

反倒是李仙兒,早上四點起來去幼兒園,要趕在七點半給孩子們把早飯做出來。那麼多人,吃完了還得收拾碗筷。收拾完又是第二頓飯。反正是一天幾乎是沒有清閒的時間。直到下午五點半吃了晚飯,孩子們放學,她收拾利索廚房。回到家就是六點半七點左右,偶爾還趁著天沒黑透下地幫著乾上一會子活兒。

夏天最熱的就是廚房,冬天是起的早,半夜三更就爬起來敢夜路。反正一到冬天,那臉蛋就生凍瘡,手就更不能看了。

彆管性格怎樣,人品怎樣,這至少是想辦法養家糊口著呢。

英子就跟清平為李仙兒說了一句公道話:“……人家都說你大伯母愛個小偷小摸,她不偷不摸,該咋活。家裡那爺倆指著她養活呢。真有錢了,稀罕那三瓜兩棗的?一把米,二兩醋的,給你媽我,我都嫌費事,懶的拿。誰沒事偷那個乾啥?說到底還是窮!你大伯是不爭氣,才四十多歲,你就是給養豬場拉大糞去,抽空一個月也能掙七八百,還把家裡的地照看了。”

清平聽了一肚子的是是非非,她覺得她把這些都收集起來,將來就寫一本,叫做《我們村的那點事》。

然後到了京城,又坐在沙發上,跟清寧和小姨,說這些八卦。

把清寧聽的樂的不行,“……我當時還以為誰故意跟我搗亂呢。誰想到會有這麼一出。”

反正等到二月二訂婚那天,誰都不可能趕回去。

禮金桐桐跟英子說,隨他們的溜子上禮就行了。

但也有為難的事,比如,這是弟弟結婚,你說這當哥哥姐姐的,是不是得也得上禮金。

這把清寧和清平給難住了。又打電話給清輝,問他:“你上禮不上禮?”

清輝哪裡知道?

你們都不懂,我就更不懂。

清平就說:“當時清豐結婚的時候,咱們是啥也沒給的。”

清寧就說:“但那時候你不是沒訂婚嗎?現在你訂婚了,就是大人了。而我這邊……那時候我還不算是大學畢業,但現在雖然沒畢業,但是讀研了,咱老家那邊的人都說我是造飛船的,還不定都在傳我一個月掙多少錢呢。一分都不往出拿,好看嗎?”

這麼說也有道理!

對於他們自己來說,誰愛說啥去就說啥去,老家跟他們的生活離的遠了,誰在乎?

可他們不在乎,但是家裡的長輩在乎啊!

彆為了這點事叫人家講究咱的不是。

然後清寧就問她媽:“你說我跟我姐這樣的,咋辦?”

林雨桐就說:“你大伯給你打電話了嗎?”

嗯?

什麼意思?

林雨桐就說:“這上禮不上禮,是有講究的。人家專門跟你說了,通知你了,那你這事非行不可,除非想斷道。要是人家沒專門通知你,那你就不用管。你沒結婚也沒成家,跟嚴格也沒訂婚這些儀式,他應該不會給你說的。”

清平問英子,英子也是這麼說的。你們沒成家,就不算是大人,憑啥給他走禮。

然而過了兩天,金滿城還真的給倆侄女打電話了,說的很正式:“你們現在都是大人了,不給你們說吧,又怕你們怪罪。今兒打電話就是專門跟你們說一聲……”

這姐倆都懵圈了,都這麼說了,咱能不上禮嗎?

清寧正嘀咕呢,嚴格打電話來了:“……那什麼……咱們那邊訂婚姻親都是咋走禮的。大伯給我打電話,說清收要結婚的事。還說不知道我爸我媽的聯係方式,叫我跟他們說一聲,到了日子去喝喜酒。”

他雖然也在縣上呆過,可也沒現在這麼深切的體會到那地方守舊過。

真的!都什麼年月了,這姻親牽扯的還這麼遠。

自家親堂哥頭一回娶的那個嫂子,娘家人長的是圓還是扁都分不清楚的。

可到了清寧的老家,老規矩特彆重。

像是這種姻親,是實實在在的親戚。

他就親眼見過清輝把清寧和清平的大舅叫大舅。最多跟彆人說起的時候,稱呼為‘林家大舅’。以此類推,管李仙兒的弟弟,金家的孩子都稱為‘李家舅舅’。

在城裡已經很少見到這種親戚套親戚的模式了。

清寧就皺眉,這種事麻煩自己行,但是再牽扯更多的人,她就徹底煩躁。

就說:“你彆管了,他說了,我這邊替你走禮就行了。”

然後回家就跟爸媽抱怨:“我大伯也真是的,我還沒嫁出去呢,攀的啥親。”

而徐強那邊,徐天打電話說了,是老大家兩口子登門說的。禮肯定得正兒八經的準備。

這就是沒辦法抱怨的事,當初徐強的媽死了,金家這邊一共五房,都是按照姻親的禮數準備的。就是壓根沒關係的吳達吳雙,也都沒落在人後。

因此,徐強跟清平說了,清平就點頭,當初就是當姻親來往的,這事沒啥可抱怨的。

唯一不合適的就是,給徐家說了,就不該再專門跟她說。她大學還沒畢業了,雖然靠文字賺了點錢,但到底不算是走到社會上自力更生了嘛。

不管怎麼說吧,二月二是沒人回去的。

清寧就問他爸:“六月六你們回去嗎?”

林雨桐就翻日曆,“六月六……得回去一趟,都回去。”

不是為了清收的婚禮,而是因為老師,今年是老師的八十大壽。

這些年也是忙,很少回去。老師秦國呢,一直在縣城住著。醫院有專門的專家每天給老人家檢查身體。

師兄一直在那邊照看。

雖然每次通電話都說,沾了自己的光了,如今他的待遇高的不得了。在這縣上,說句話,誰都給麵子。

可叫林雨桐說,心裡還是有所虧欠的。

前幾年就說要接他到京城來,可結果呢,說什麼都不來。又是嫌棄春天的風沙太大,又是嫌棄夏天太熱。到了秋天呢,又說秋太短,還沒怎麼著呢,就冷的出不了門了。

總有理由!

說到底,不過是不願意給自己添麻煩而已。

她越是明白老人家的心思,心裡的虧欠就越大。也不怕誰說閒話,今年自己牽頭,就是要好好的給老師過個八十大壽。

過生日過的是農曆,老家定親說的日子也是農曆。

老師是六月初八的生辰,得提前回去準備的話,六月六那時候該是在縣城的。

林雨桐就跟清寧商量:“你看能不能調整你的時間,跟我們回老家一趟。”他指著日曆,“農曆的六月六就正好是陽曆的七月二十六。清遠早就考完了。不牽扯啥的。就看你的時間。”

給師公做壽,小輩不去不好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