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7.煙火人間(11)三合一(2 / 2)

斂財人生[綜] 林木兒 14854 字 2024-04-10

接下來家長講話的時候,人家同桌的家長就站上去了。穿著磨損的不像樣子的工裝,腳上的鞋還帶著補丁,但是說話的聲音卻高昂,站到這麼多人前說話也不怯場:“我們孩子也不請家教,不上輔導班,也沒人管學習,都是他自己學的……我跟他爸都忙,大部分是孩子還沒出門呢我們就得出門,孩子都快睡下了,我們才回來。從來不要人管,特彆的自覺……”

這就是彆人家的孩子!散會之後,好些家長就私下裡說:看看人家孩子,自家的孩子怎麼了怎麼了之類的。

四爺那邊的情況也差不多。但兩人回去也從不說孩子,孩子問了,他們就說挺好的。

但沒想到第二天孩子放學哭喪著臉,為啥的?

原來是那位班級第一的家長,找老師反映情況了。說了,他們家的孩子學習好,同桌也要個學習差不多的,第一名跟第二名坐著,這才能相互促進學習。找個學習不好的,要是老問問題,還耽擱自家孩子的學習時間。

如今這座位,不是按照高矮個和視力的程度綜合考慮排的。而是按照成績的好壞,自己挑座位。誰考第一,誰就能可著全班挑座位,以此類推,越是名次朝前的孩子,這個選擇就越大。倒數第一就沒的選,空了哪裡坐哪裡。

老師覺得這是促進,但對孩子們來說,還挺傷人的。

尤其是像因唯這麼大的孩子,人家第一名不跟她坐了,氣的孩子在家哭。

但這其實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就你爸你媽現在給你攢的這些底子,那孩子學的再好,除非有特彆驚人的才華,否則他奮鬥一輩子都沒你的起點高。那要這麼說,弘暉非得跟狀元郎比才華才能做皇帝嗎?

就不是這麼一個事對吧?!

但如今跟孩子說這麼現實的問題,顯然是不合適的。

林雨桐還專門去了一趟學校,找人家老師單獨說了。又給人家老師送了禮,四爺晚上還專門請了學校的校長、主任,包括各科的老師,去了酒店吃了一頓,又挨個把人家老師送回家,贈送了禮券。

結果因唯的座位調到正中間的第三排,叫第一名跟第三名坐了,因唯跟第二名坐同桌。

可跟第二名坐同桌了,人家第二名是個姑娘,人家小姑娘也不喜歡跟因唯一塊。下課總找前麵坐著的第一名和第三名說話討論題。倒是第三名的小少年坐在因唯前麵,愛跟因唯說話。於是,私下裡又調換座位,因唯跟第三名坐了。行吧!老師也不管。

林雨桐也沒覺得因唯的性格有什麼問題,那麼問題隻能出在這孩子本身的長相和打扮上了。孩子個子高,營養跟的上,也發育的好。外麵穿什麼其實林雨桐沒太給講究,但孩子裡麵的衣服,林雨桐是相當講究的,如今很多姑娘家穿的都是那種背心式的胸罩,鬆鬆垮垮的。自家的孩子不是,裡麵穿的有型,加上身條好,衣服又合身,一星期裡的衣服不帶重樣的,可大部分孩子如今還是校服校服的,校服穿一周,周末洗了,周一再穿。這就顯得她跟彆人不一樣。跟男孩子的人緣好了,小姑娘們就不待見。

成長的煩惱吧。

這個家長也解決不了啊!好在因唯在班裡的朋友少,但是不缺玩伴,家裡有同齡的姐姐,和小一點的妹妹,還有一個同齡的堂姐,一個同齡的表姐,兩個姑姑家的表姐跟她也不差多少,周末也常一起玩。不算是孤單。

相比起因唯,因何性情溫順又不張揚,替彆人想的多,雖然成績不突出,但在班裡的人緣卻很好。還當了個勞動委員。

這個勞動委員常被因唯嘲諷,認為自家姐姐是傻,那是值日乾的多,人家才選的。

可踏實本就是個極好的品質。

如今沒有說羨慕班裡誰家有錢之類的,都是看誰學的好。這也是大人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緣故。有錢,大多數人看來,那就是暴發戶。暴發戶人家瞧不上的,認為錢是走了大運賺來了,可這好運不能跟著人一輩子。什麼能跟著人一輩子?那便是知識學問。隻要學到肚子裡,將來就不愁了。

可在很多人或是酸或是妒的把四爺和桐桐當暴發戶的時候,卻有大學朝兩人拋出橄欖枝。

是薑有為跟人家提的,結果xb大學就給兩人發了邀請函,說我們開設了企業管理這樣的函授課程,你們要是有興趣就來吧。

函授文憑,在這個時候是國家承認的文憑。

現在很多領導的學曆不夠,都是這樣通過函授的方式,取得文憑的。而且xb大學在本省來說,是一等一的。便是放在全國排名,也不算是低。

函授又不需要整天去上課,都是社會人士,便是麵授課程,也是放在寒暑假,然後為期也不過是十天到半月。考試相對來說也容易,當然了,學費就很貴了。

但如今對兩人來說,這不是錢的問題。先是薑有為的好意,認為有個學曆對兩人的以後有些好處,這個就不能拒絕了。又鑒於那點知識考起來對兩人也沒難度,真不占用時間。想想要是以後不叫人質疑,當然還是叫人覺得越有文化越好。

行吧!那就去報名吧。

報名完了還有入學考試,兩人又買了高中的教材在家裡裝模作樣的看書。其實薑有為能說這話,就是說考試保兩人過的。但也就是考語數英曆史地理,能有多難?

為了不叫人家疑惑,自家考試還得悠著點。

比如英語,兩人隻挑初中有的知識點,答了一點,蒙了一點,成績考個四五十分就行了。這個很好解釋,隻說是聽家教老師給孩子上課,聽了一點。語文這個好說,一百分的滿分考個八十上下也是能的。數學也是,選擇題能說蒙對的,填空題是答一大半胡亂的填一小半,計算能算的都算對了,大題不把整道題算完,都是算了一半,估計能得一半的分值了,就不做了。保證成績在六七十之間。曆史和地理好好答沒事,這個便是愛看閒書的和有點常識的,都能答個八|九不離十。

成績平均下來,能過及格線,就差不多了。

不惹人懷疑,也不會叫人覺得這走了門路卻水平太差。剛剛合適。

那邊錄取了,家裡老爺子高興的什麼似的,花錢乾什麼他都心疼,隻花錢上學這事,他一點也不心疼,“還是如今好啊,要是有個學曆,在廠裡怎麼著也能當個領導了。”

嗬嗬嗬!

一心念著的還是廠裡。

如今廠裡都抓瞎了。人家二廠三廠雖然波折重重,但是重組總廠的事也已經提上日程了。退休的工人,給每月發放最低保障金,在職的工人,下崗的,一次性買斷工齡。每個人拿到的錢數也不一樣,從幾千到一兩萬的都有。

當然了,這都是流傳在坊間的話,具體的還沒下來。

可一廠已經急了,賣了那麼一片地,也就是保證大家過了一個年。可這廠裡的地皮是有限的,還能靠著這個過日子?不管是給最低保證金,還是買斷工齡,錢到手裡,大家就有活路不是?

現在輪到工人急了,急著找領導,找領導也沒用,葛秋成壓根就不露麵。於是,大家想辦法,那麼些個工人,烏泱泱的上街,把整個紡織路給堵了。

人一排一排的站著,胳膊搭在彼此的肩膀上,組成人牆,前麵打著橫幅:我們要吃飯!

林雨桐和四爺回來,車都開不進去。

把車停在路邊,兩人走著去學校接孩子,這人太多,怕把孩子擠到。

好容易回來了,老太太還沒做飯呢,也在小區門口站著看呢,好些個老人都在那裡抹眼淚。

晚上吃飯的時候,人還沒散呢,說是上麵派了人下來,正跟職工代表談話呢。

老爺子就說:“這回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什麼啊?

四爺就歎氣:“工齡買斷了之後,這算是把廠子得整合在一塊了。可是咱們如今住的房子,是廠裡的資產。說是買斷工齡,可這買斷工齡的錢搭進去之後,估計也未必能拿下如今住的這房子。”

自家這是六十平的,就是按照三百一個平米的價格算,這也得一萬八千塊呢。

這麼一算,可不是!雙職工的話,家裡就得搭進去一個人的錢買下現在住的房子。

要是覺得這麼糟心的話,想想那些本身還沒從廠裡分到房子的那一撥人。他們拿了錢之後,廠裡真就連個容身之地都沒有了。看是買城中村或是城郊的院子還是怎麼著的吧,反正境況也不會很好。尤其是那些年紀大的,不到退休年紀,買斷工齡的錢也沒幾個,就算是分了房子,他們手裡的錢也不夠房子的作價的,又該怎麼辦?要麼放棄房子,拿錢走人。要麼就得借債買下房子,然後慢慢的還。這部分人子女也都剛成年,有個要供養大學生,有個急著給兒女婚嫁,又碰上這樣的情況,真能逼的人跳樓。

事情可不就是這樣的,這條件一出來,這重組的事又停滯了。

領導開始單獨談話,四爺是被叫走的第一撥人,意思是下崗,買斷工齡給四爺支付一萬三千塊錢,再掏五千出來,那套房子就是你們家的。

大勢所趨啊!四爺利索的辦了手續,以後這就跟一廠沒有關係了。

因琦那邊是兩口子,都下崗了,每人給一萬一,總共兩萬二,房子作價一萬八,結果兩口子最後手裡還落了四千。

因大姐和因二姐家的情況都差不多,隻因大姐這次,死活不拿房子作價的一萬八來。她就說:“我婆婆帶著她外孫住呢,不叫我們進家門,說房子當初是分給他們老兩口的。那就自己掏錢把房子買下來好了。我手裡有那一萬八,看誰家討不起這筆錢,不想要那房子的時候我多花一兩千的再買回來,也比掏錢給老太太和她外孫住強。”

對於這兩口子來說,一萬八絕對是筆大開支。大姐夫在這事上也沒堅持,心裡想著:這麼著也好,哪怕將來給她們在外麵租房子住呢,得叫他們知道,啥也不是白來的。

還真有四十七八的兩口子,兩人買斷之後才一共得了一萬多一點。根本就不夠房子錢的,因大姐花了給了人家兩萬,然後把房子轉到了自家孩子的名下。至於他們家原來那套,那李家的老太太掏不出那些錢來,找李國槐,李國槐隻說買了房子了,真沒錢了。這老太太也是能人,就跟廠裡鬨,你要是有能耐,就把我們這孤老婆子和沒成年的孩子往出趕。誰敢動手拉扯,她立馬往地上一賴,訛上你了,你還得給我看病。

行行行!惹不起!反正好些人家還不願意買斷工齡了,都在那裡磨蹭著。什麼時候清理完畢鬼才知道。於是,李老太太帶著外孫外孫女就在那房子裡賴著呢,誰也拿人家沒辦法。

因大媽都說:“這老親家還真是豁得出去。”

人逼得沒法子了,還有啥豁不出去的。

轉天因大姐過來,後悔的什麼似的,“我們買了人家的房子花了兩萬,他們從我們這裡賺了兩千,加上他們自家的錢,你知道人家沒去城郊買院子,拿錢乾什麼了嗎?”

不知道啊!

因大姐一拍大腿就道:“那農貿市場你知道的吧!就是你娘家哥嫂開鋪子的地方。”

這個知道。

“人家那鋪子開始往出賣了。價錢還不貴,鋪子大小不一樣,還有大棚子下麵的攤位,人家也賣。一個小點的鋪子,才八千。人家買了個鋪子,在城中村暫時租了房子住,那邊生意都開門了,弄了個肉鋪子,門臉不大,可瞧著生意好啊!你說我這死心眼的,咱在城中村要房子有房子,要院子有院子的,乾啥不把錢買成鋪子,哪怕是租出去,也比我早上賣包子掙的多!”

可後悔也沒用了,機會錯過了就真錯過了。

林雨桐比較驚訝的是,林家那邊估計也要把他們家現在的鋪麵買下來,可一直到現在,也沒上門借錢來,看來,那買菜的營生比想象的要掙錢的多。

因大媽就說:“那你可小看你那嫂子。開春的時候,她專門批發野菜。那玩意農村到處都是,我見你大哥蹬著三輪一車一車的拉,那都是沒本錢的營生,人家還賣了個高價……”

林家老兩口在家,拿著鐵鏟一鏟就是一片,一個鏟,一個收拾的裝貨,兒子來回的拉,兒媳婦往出批發,簡直跟撿錢一樣。

林雨枝後來偷偷的跟林雨桐說:“彆看咱那嫂子摳門,但這是真會抓錢。春上把爸媽都快累死的,結果聽大哥說,光是春上,人家就賺了兩萬多……”

怪不得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