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阿鯉!”
聽到阿點的聲音,常歲寧便知是有人過來了,遂應道:“來了。”
見常歲寧朝他施禮後就此離去,姚翼在心中焦灼又無奈地歎氣,話都沒說完呢!
常歲寧想說的倒是已經說完了,她隻需同姚翼點明身份即可,其餘的本也不必再多言。
看著那道坦然而去的背影,憋了一肚子話想問想說的姚廷尉心急如焚而又無計可施,這話談的,是半點不管他的死活啊!
不顧姚廷尉死活的常歲寧回到前殿時,大些女卷們大多已離去,剛跟著母親去尋僧人解了簽文的姚夏恰好返回。
她喊了聲“常姐姐”,便和往常一樣跑過來挽起常歲寧的手臂。
“常姐姐打算在寺中住幾日?”
常歲寧:“至多三日吧。”
姚夏便道:“那等常姐姐回城後,我再去興寧坊尋常姐姐!”
常歲寧隻是笑了笑,未有接話,而是問她:“近日騎射練得可好?”
“甚是得心應手呢!”姚夏自信道:“昨日射了二十支箭,足足中了三支!”
常歲寧笑著點頭,這份“得心應手”,還怪不同凡響的呢。
“對了常姐姐,你可有聽聞那位明女史被賜封公主,要前往吐穀渾和親之事?”姚夏道:“就是今日早朝的事呢。”
“聽說了。”常歲寧心有計較。
此前在孔廟,再往前可追朔到關帝廟中,昌氏便口口聲聲言之鑿鑿將她稱之為“禍星”,起初她還不以為意,直到那日昌氏欲往下說時,明洛忽然的喝止……
那聲喝止,彼時在她看來,便很是欲蓋彌彰了。
所以,昌氏之所以敢毫無顧忌地對她下死手,是因得了明洛的某種“禍星”暗示慫恿嗎?
但從當日明洛的反應來看,此事是其擅自為之,再放大些,或可稱之為欺君瞞上。
無論聖冊帝希不希望“常歲寧”死,但可以肯定的是,聖冊帝絕容不下明洛的欺瞞之舉。
所以,此次和親固有政治需求,也考量到了借此進一步挽救彌補明家聲譽,但,於明洛而言亦是真正意義上的棄用。
而吐蕃所圖甚大,縱有大盛公主下嫁吐穀渾,吐蕃至多也隻會謹慎觀望一段時日,而不可能真正退卻。
國力衰退而內政動蕩之際的和親,終究不是長久計。
能令虎視眈眈的豺狼真正退卻的,永遠隻能是手中的刀,與持刀之人高大強盛的身軀。
若想救大盛,必先平內亂。
而當下揚州之內亂愈演愈烈,究竟是各處對聖冊帝的不滿積壓已久的結果,還是有人暗中推波助瀾?亦或是二者並存?
常歲寧思緒漸遠。
與姚夏分開後,常歲寧本欲去尋無絕,中途卻遇到一名七八歲的小和尚,雙手合十向她行禮,道:“女施主,有位姓李的施主,在後山河邊等您。”
常歲寧向他點頭:“有勞小師父。”
她並未與什麼姓李的施主約好今日見麵,但猜也猜得出是何人了。
常歲寧隻遲疑了短短一瞬,便提步朝後山而去。
既然又湊到她麵前來,她若再不收些好處,倒是對不住對方這些時日所為了。
剛一接近後山,未見其人,先有簫聲入耳。
常歲寧走近,果見河邊站著一道手中持蕭,披著裘衣的清瘦背影。
她走過去,與對方一同看向河對岸的青山,未有開口說話,直到對方一曲終罷,最後一縷蕭聲隨河水漂浮遠去。
“這是在下第一次與常娘子說話的地方。”將握蕭的手垂於身側,李錄含笑道:“彼時我很好奇,那個敢與神象相搏的常家娘子,究竟是個怎樣的女郎。”
“所以那日我與世子在此處相遇,並非偶然,對嗎?”常歲寧雖是在問,心中卻早有肯定的答桉。
早從那時起,李錄便將主意打到她和常家身上了,或者更久前便盯上了,隻是那時是真正付諸行動的開始。
“是。”李錄倒也很坦蕩地認了,他道:“起初接近常娘子即有目的,但之後被常娘子折服,亦是實情。”
常歲寧懶得聽他後半句,畢竟那不重要。
李錄似輕歎了口氣,看著對岸,緩聲道:“四處越發不安定了,這京師於常娘子而言也非久留之處,不知常娘子接下來有何打算?”
常歲寧像是想了片刻,而後張口便來:“尚未想好。”
“如今戰局艱難,常大將軍一年半載也無法歸京。”李錄說起軍中之事:“朝中彈劾李逸、提議易帥的聲音無數,又值淮南王病逝之際,李逸之心恐有動搖……”
又道:“說到此處,我倒想起一件事來,我家中那名前去替淮南王賀壽的仆從,前幾日曾與我提起過一事——”
“他臨離開淮南王府時,淮南王已經病重,彼時李逸令近隨快馬傳信回府看望其父,那傳話的近隨稱,李逸掛念父親,本欲親自回來,但被常大將軍所阻,二人因此起了爭執。”
常歲寧微皺眉。
李逸想儘孝她可以理解,但戰時主帥不可擅自離隊,此乃最基本的軍規所在,更何況那時首戰落敗,主帥私自離營,軍心何安?
老常作為副將,行勸阻之舉並無錯。
“據我那家仆轉述,那近隨言辭間待常大將軍已生不滿之心,淮南王妃也悲怒難當,認為常大將軍仗著威勢刻意相壓,不將淮南王府放在眼中——”
李錄說到此處,歎了口氣:“若淮南王病愈,此事大約也可就此揭過,可偏偏淮南王沒撐過兩日便西去了……”
李逸未能見父親最後一麵,隻怕會將此遺恨歸咎到常闊身上。
有些事無對錯,但擋不住人心不可控。
餘下的話已不必多言——李逸已對常闊存下了不滿,若之後李逸果真起了異心,常闊作為一個在軍中甚有威望的副將,便注定是對方最大的阻礙。
到那時,常闊或會有殺身之禍。
而無需今日聽李錄說起常闊與李逸之間的摩擦,常歲寧也早已想到了此中之險。
但她還是問:“榮王世子所言果真都是實情嗎?”
“此乃我那家仆親耳聽到的,斷不會有假。”李錄道:“常娘子若不信,可使他前來,由常娘子親自問一問——料想區區家仆,沒有本領可以騙得過常娘子的眼睛。”
常歲寧未置可否,隻又問:“世子告訴我這些,隻是為了告知嗎?”
“自然不是。”李錄道:“我有替常大將軍解困之心,隻是總歸還需先征得常娘子意願。”
常歲寧一時未語,隻看著他。
李錄:“送些錢財糧草,縱可緩常大將軍一時之困,卻難擋真正的殺機。”
這是在指她送糧草,試圖相援之舉,沒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