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涼州羌亂,有些事情馮永是知道的,但更多的是馮永不知道的。
公孫徵細說了一番最近的一次大規模羌亂,馮永這才對涼州羌胡有個大略的整體印象。
“此次圍攻狄道的羌胡,有人舉著平漢王的口號……”
“你說什麼?”
馮永聽到這個話,臉色一沉。
平漢?平誰家的漢?
當年涼州三大軍閥,韓遂馬騰自不必說,宋建割據隴西西部三十年,還取了個平漢王的名號,聽著就亦讓人不爽。
沒想到現在居然還有人敢提出這個名號?
看來當年夏侯淵把宋建這個平漢王的小朝廷屠戮怠儘,居然沒有嚇住他們,還敢用這個晦氣的名號。
“君侯,曹賊當年雖誅滅了宋建,但實際上最後仍是放棄了河關、罕一帶,故那羌氐死灰複燃,儘踞宋建舊地。”
公孫徵看到馮永的臉色,精神一振,連忙說道,“這些年來,羌胡越發地猖獗,竟然敢再提當年平漢王國號,實是大逆不道。”
“當年曹賊能滅之,大漢亦能滅之。”馮永臉色陰沉,冷聲道。
老大和老二打架,旁邊還有一個老三準備捅刀子。
但不管怎麼說都是家事,外人摻和進來就是找死。
倒是陳式沉穩一些,聽到馮永有發兵狄道,乃至罕的意思,連忙勸說道,“君侯,羌胡叛亂,曹賊虎視在旁,還是要小心。”
馮永點頭,“陳太守放心,我自有主意。”
攻略隴西,控製通往涼州的通道,是趙老爺子的計劃,馮永自然不會在這種場合下說出來。
“對了,陳太守,首陽那邊有多少兵力?”馮永又問了一句。
“回君侯,有三百人。”陳式連忙回答。
隴西的兵力主要集中在襄武,首陽那裡放了三百,多倒是不多,但也足夠了。
若是曹賊當真狄道進犯,首陽亦非必守之地。
若是普通蟊賊,也不敢去碰有三百正兵守著的城池。
若是羌胡來犯,隻要守住兩天,足夠襄武發兵支援了。
又問了一些隴西的情況,眾人這才散去。
陳式親自安排了住處。
臨睡前,看著關姬推門進來,馮永問了一聲,“都安排好了?”
關姬點頭,“老規矩,親衛守第一道,女侍守第二道。放心,不會有事。”
馮永失笑道,“我有什麼不放心?反倒是覺得細君有些過於緊張。這裡可是襄武城內,又不是什麼危險之地。”
關姬聽明白了馮永的話,眉頭微微一皺。
在這方麵,她一直對阿郎的態度有些擔憂。
當下便瞪了馮永一眼,“就是因為阿郎這麼想,所以妾才更要小心。越是容易鬆懈的時候,那些刺客就越是容易得手。”
她在馮永的身邊坐下,苦心勸說道,“阿郎如今的身份不比往日。既是興漢會的會首,又是護羌校尉。”
“再加上南鄉、隴右諸地,身上牽扯的乾係甚大。不說阿郎所做的事,得罪過多少人。以阿郎的身份,有些事情,即便不是阿郎做的,彆人也隻會算到阿郎頭上。”
“涼州之地,本就是多出豪俠。阿郎北伐一戰,再加上領軍巡視隴右,對阿郎懷恨意者隻怕不在少數,阿郎切不可大意。”
“軍國大計,妾不如阿郎甚多,但這種事情,妾自信還是有幾分本事,以後交予妾就是,阿郎隻管安心思考家國大事。”
馮永聽了關姬這一番話,心裡一暖,握住她的手,“感君千金意,恨未興漢室。”
關姬聽到這話,隻覺得他是提起當年對自己的承諾。
想起那時的相見相識相知,她眼含水波,咬了咬下唇,聲音裡有些微微的顫聲,“你……這個人討厭得很!妾跟你說正事呢!”
“什麼正事?家國大事,國事大,家事亦大……”
馮永咽了一口口水,隻覺得燈下美人讓他的心跳加快。
“阿郎對此次隴西之事可有什麼對策?”
關姬看他的模樣,就知道他心裡想什麼,連忙轉移話題。
“今日隻不過事先了解一下情況,哪那麼快能有對策?”
馮永漫聲道,把玩細君的手掌,隻覺得她手上的繭子比以前薄了不少。
知是這幾年來她再不像以前那般沒日沒夜地練武,同時也表明她的心結放下了不少,心裡就不禁有些成就感。
“妾觀那公孫徵言語似未儘,阿郎何不再尋個機會再問?”
關姬今日雖未多說話,但觀察卻是細致。
馮永點頭,“我也覺得那公孫徵有些奇怪,看起來他比我們還要著急隴西之事。”
關姬聽到這話,頓時有些警惕起來,“說起來,那個公孫徵是新降之人吧?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馮永本沒往那方麵去想,但一經關姬提起,再看看她正經的神色,心裡倒是跟著有些疑惑起來。
不過他想了想,又問了一句,“細君覺得那公孫徵武藝如何?”
“應該是個會擊劍的,也就是比普通士人強一些吧。”
聽關姬口氣,看來是沒入她的眼,馮永終於放下心來。
這時代,士人都會劍術。
畢竟要跟人講道理的嘛,講不過怎麼辦?自然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有理。
但士人的劍術再怎麼厲害,難道還能比自家婆娘的武藝厲害?
“那就無妨,明日我便讓人尋他來問話,到時細君離我近一些,想來定然無礙。”
關姬點點頭,這正好是一個試探其人的機會。
“妾知曉了,即便此人靠近阿郎,有妾在身邊,即便他有什麼不軌之舉,也定然不會得逞。”
“嗯,有細君在身邊,當真是好極。”
馮永低聲道。
關姬也不知怎麼的,聽到阿郎的聲音變得低沉,心裡就是一顫。
“阿郎,妾還有一事。”
“天色已晚,已經到了休息的時候,有什麼事不能日後再說?”
“不能!方才阿郎念的那兩句詩,讓人著迷,卻不知全文是什麼?”
“忘了。”
“忘了?”
關姬一聽,頓時惱怒起來。
這個人,總是這樣,念一半,留一半。
關姬正待要給他一些教訓,隻聽得他又說道,“不過我倒是想起另一句詩。”
“什麼?”
“玉人吹簫花動容,少年舞劍月斂色。細君,你說,這句詩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