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小四指控自己是造成夏侯三族淪落成這個樣子的罪魁禍首,馮刺史自然是堅決不肯承認的。
夏侯淵夏侯霸夏侯尚,怎麼說也是為曹氏打江山的開國元勳,又是曹氏姻親。
如今曹氏立國才多少年?
就憑一場敗仗,再加自己散布的一點流言,夏侯三族就能淪落到這麼個境地?
真當馮鬼王有詛咒技能了?
隔空下個詛咒就能讓敵人倒黴?
說白了,其實就是收攏人心的手段不夠。
曹丕、曹叡,再加孫權,有一個算一個,拋開其他不說,單單就對待手下人這方麵而言,都比不過劉備父子。
曹丕氣量狹小是出了名的。
鮑勳因為得罪過曹丕,曹丕稱帝後特意尋了小過,誅殺鮑勳。
曹丕年輕時曾向曹洪借錢,曹洪不願意借,曹丕後來借曹洪門客之過,將曹洪打入大牢並打算處死。
更不說逼死於禁這種事情。
曹叡比他老子要好一些。
不過仍是有所偏頗。
石亭之戰,要說沒有曹叡默認,曹休敢私自領十萬大軍輕敵冒進?
賈逵不計與曹休有前嫌,拚死接應救出曹休,反被曹休折辱。
後來兩人鬨到曹叡那裡,曹叡不計曹休之過,也不算賈逵之功,表麵是說雙方都無錯。
但後麵卻專門派人去安慰曹休,這簡直就是紅果果地在打賈逵的臉。
換誰誰受得了?
是不是任人唯親不知道,但一個賞罰不明肯定是跑不掉的。
更彆說安定之戰時,曹真謀劃的這一場大戰,曹叡敢說自己不知情嗎?
最後還是一樣的騷操作,對曹真的失誤一字不提,反而把責任都推到戰敗被俘的夏侯霸身。
馮刺史真要是穿越到夏侯霸身,遇到這種事情,說不得就直接弄假成真,直接投靠大漢算球!
孫權就更不用說了,張溫的例子才過去幾年?
孫十萬讓請求張溫出使漢國時,說得那叫一個好聽,就差點叫人家小溫溫了。
哪知張溫出色完成出使任務歸來不久,就被孫十萬指著鼻子罵“何圖凶醜,專挾異心”。
在張溫的懵逼中,張家差點被一波流送到交州喂蚊子。
相比之下,劉備父子就仁厚得多。
孟達叛變,從蜀地來的人都說他留在蜀地的家人都被殺光了,孟達壓根就不相信,後來證實家眷果然無恙。
夷陵之戰時,黃權率軍投靠魏國,同樣也有人傳來消息,說他的妻兒都被殺了。
曹丕下詔令讓黃權發喪,黃權直接來一句:“臣與劉、葛推誠相信,明臣本誌。疑惑未實,請須後問。”
事實劉備對黃權投魏一事的態度是:“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
阿鬥就更不用說了,庸是庸了點,但性子確實寬厚。
也不知道是不是地方太過邪性,這才剛念叨完張家,張白就帶著張溫的信來找馮刺史了。
“你們居然能說動陸遜諸葛謹,同意你們在荊州不種糧食種甘蔗?”
看完張溫的來信,馮永驚訝極了。
世家們沒有節操,這是馮永早就知道的事實。
但要說像陸遜諸葛謹這種吳國忠臣孝子,也會跟著賣國,那就是在侮辱馮刺史的智商了。
“君侯,君侯!此言差矣!荊州那邊,何時說過不種糧食?”
張白連忙否認道,“隻是荊州那邊的糧食確實不足,所以這才請求大將軍出麵,給大夥尋個門路,能從蜀國買些糧食。”
聽到張白這個話,馮刺史陷入了深思。
所以說,一個女大學生不好好學習,跑去夜店賺錢,是墮落一個夜店女郎白天擠出時間去課,是進?
同樣是買糧。
一個是因為多種甘蔗導致糧食不足,所以要向他國買糧,這是居心叵測,有通敵賣國之嫌。
一個是因為糧食不足,所以要向他國買糧,這是赤膽忠心,乃是為國分憂之舉。
“甘蔗,現在已經種下去了吧?”
馮永沉吟了許久,終於再次開口道。
“對,今年的已經種下去了。不過這糧食買賣之事,君侯若是有心,還是要趁早決定才是。”
“不然的話,入秋收了甘蔗之後,大夥不知道要給明年留多少蔗種。”
張白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顯然對坑孫權懷著極大的興趣。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
畢竟孫十萬先是喊對他的親兄長小溫溫,利用完之後又突然翻臉不認人。
然後張白自己也被流放到交州,若不是受到交州士家的照顧,他就鐵定地會死在那裡。
再後來,呂岱平交州之亂,因為張白與士家有交情,所以讓他做擔保人,前去說降士徽。
同時還承諾保證士家眾人的身家安全。
哪知等士徽投降後,呂岱和孫權一樣,來了一個翻臉不認人。
不但殺了作亂的士家人,連沒有作亂的,甚至幫助平亂的士家眾人都被貶成了庶民。
再過數年,又借口已經成為庶民的士家人犯法,把所有人來了個斬草除根。
呂岱殺了人,又白賺了士家百餘年積累下來的財富。
張白壞了名聲,連一根毛都沒有撈著,最後卻為呂岱背了鍋,至少是一部分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