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的哨聲響起,接著有人在大喊:“休息!”
原本一片繁忙的潼關,立刻引起一陣小小的歎息聲。
“不許亂跑,就地休息,不要去喝生水,那邊有晾好的開水,不許隨地便溺”
民夫已經坐下休息了,但從南鄉趕過來的學生仍需要在自己負責的範圍內繞上一圈,不厭其煩地叮囑著。
直到確定每個人都聽進去了,這才能找個稍微乾淨點的地方坐下。
那裡早就坐了幾個人,看到對方坐下,有人就湊了過來:
“李兄,你這速度,比我們的快上不少啊,看來這一次要得不少分。”
被稱為李兄的擺了擺手,“喛”了一聲:
“就是個辛苦的活,那些民夫聽說前年還給那魏賊拉過銅人呢,有經驗,聽他們講講怎麼乾,比我們自個兒摸索可快多了。”
說起魏賊,有人不禁砸嘴:
“可惜啊,我等沒被選上講武堂,聽說比我們高一屆的講武堂學長們,現在最低也是個實領兩百人的部營侯選軍侯了。”
“咱們現在就算領民夫,也不過一百來人,實在是不能跟人家比。”
要是真正當上部營軍侯,這輩子就算是真正躍過階層了。
大漢軍中待遇極高。
一個部營軍侯所領的俸祿,足以養活一家五口。
相當於後世從學校畢業工作,過了實習期後,就能養活全家。
當然,危險性極高。
但這不是終點,而僅僅是開始。
最重要的是,戰亂之世,想要高人一等,從軍立功就是最快的辦法。
“人家那是拿命去博的,能一樣麼?”
也有人不這麼想,“若是換了我,我倒是未必一定要想進講武堂。”
“你也得讓人選上了才行。再說了,講武堂真要選中你了,你還敢不去?”
持反對意見的人撇撇嘴,不說話了。
從軍這種事情,真落到了自己頭上是沒有辦法拒絕的。
不然一夜之間,不但要從學院除名,而且還要被強征從軍,從一個大頭兵做起。
在學院藏拙也不是不行,但在學院實行的嚴進嚴出。
對各項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
君子六藝,雖然不要求全部精通,但至少也要掌握最基本的東西。
像山長就是以“數”起家,你不精通“數”,怎麼走出學院大門?
不使出全力就想通過各類考核,除非是天才。
但這世間,又哪來那麼多天才?
“劉兄,你的意見呢?若是有得選,你是願意進入講武堂,還是願意像現在這樣?”
劉兄看著遠方,幽幽說道:
“若是有機會,誰不願意進入講武堂,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豈能負了一身所學?”
“再說了,從學院出來,要再進入講武堂學三年,而我們,則是到地方苦乾三年。”
說著,他撿起身邊的一個土塊,隨手扔了出去,仿佛是扔掉了自己的遺憾:
“而且升遷之道,講武堂也比我們的要廣一些,畢竟軍中可以轉到地方當官吏。”
“而我們想要進入軍中,可謂難上加難。就算是有機會棄文從武,又如何能比得過那些從講武堂出來的學長們?”
有人有些不服氣:“那可不一定,投筆從戎班定遠又怎麼說?”
劉兄也不生氣,僅僅是淡然一笑:
“大漢四百年來,有幾個班定遠?”
他仰了仰下巴,指了一個方向:
“看到沒有,那邊有一個河東後進領袖,那可是和當年的山長一樣的名頭。”
“而且還是河東裴家的人,知道現在他在做什麼?乾著和我們差不多的活。”
“我們是領著民夫修潼關,他是在我們到來之前,整個冬日就在潼關上頭到處跑,就為了查看潼關的地形。”
“說是要跟著軍中的學長們學製圖,要畫出合格的潼關地形圖呢。”
“若是你們不認識,我敢打賭,你們當麵肯定認不出來,那可是世家子出身的人物。”
“所以我就說啊,班定遠哪有那麼好當的?山長有言,治百夫而不得其要,安能治天下乎?”
“這就是讓大夥考課三年的原因所在,還是老老實實地先把實務做好,通過考課再說吧。”
原本心裡有些許的傲氣,不太情願領著民夫乾活的個彆人,聽到這番話,終於也不再開口說話。
劉兄的目光看向潼關的北麵,隆隆作響的大河,通過那裡,流經洛陽。
與關中的熱火朝天不同。
洛陽在整個冬日,都是一片混亂。
皇帝的東征,關中大軍敗退洛陽,接著就是曹叡在許昌駕崩
洛陽這個魏國名義上的都城,還沒有來得及適應關中十餘萬大軍的到來。
接著新帝在許昌登基的消息,更是讓洛陽陷入了驚惶和茫然之中。
幸好司馬懿算得上是三朝老臣,再加上兩朝輔政大臣的身份,又借助與河南僅有一河之隔的河內的支援。
在開春之後,在確定蜀虜沒有越過崤函古道與軹關的打算後,洛陽的人心這才算是稍稍安定下來。
天子在許昌登基後,一直沒有確切的消息說什麼時候回洛陽。
甚至還有小道消息傳出,魏天子因為洛陽過於靠近蜀虜,所以打處遷都許昌。
或者說,重回魏昌之地,以期再興。
司馬懿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以輔政大臣兼太傅之位,持節暫領洛陽。
皇宮自然是不能住的,畢竟司馬太傅是魏國的老忠臣。
但以他身份之尊,開府治事,有權自己任命府中官吏,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
蜀虜偽相病逝的消息,終於通過了漢魏兩國的嚴密防線,到達了司馬懿的手中。
“大人,消息千真萬確,聽說現在是馮賊暫領關中諸事。”
司馬師從外麵急步進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迫不及待地跟司馬懿說了這個消息。
自從浮華一案被迫沉默這麼多年來,隨著新帝的登基,再加上如今魏國的局勢變化。
司馬師總算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參與到太傅府中的事務中來。
司馬懿聽到諸葛孔明病逝的消息,一直維持著呆坐的姿勢,目光呆滯,麵無表情。
良久之後,他這才歎息一聲:
“當日諸葛孔明遣使到軍中,吾曾問起他的飲食,知其事繁而食少,那時就料到彼命不久矣。”
“卻是沒有想到,他竟是這麼快就死了。”
司馬師聽到自家大人這麼一說,也是跟著惋惜道:
“那葛賊想必也是自知命不久,故而這才屢次急於求戰,實是詭計多端。”
“若非那曹先帝過於急躁,逼著大人去與葛賊相爭,隻按大人原定的計劃,與蜀虜相持。”
“如今的關中局勢如何,猶未可知啊!”
司馬懿目光一閃,最後卻是搖頭:
“吾能料其生,未能料其死。再說了,諸葛孔明著急,先帝也同樣著急,又何嘗不是知道自己之病不能再拖下去了?”
隻能說,這是天意。
退一步說,若非先帝過於逼迫,自己身為大魏三朝,不,再在已經是大魏四朝老臣了。
身為大魏四朝老臣,自己又何嘗會走出這麼一步呢?
一切都是天意啊。
司馬師雖說把關中這一戰的責任,推脫到曹叡身上。
但他也知道,這一戰終究是自家大人親自領軍,說太多了反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