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種種挑釁動作,同時有人在陣前大呼:
“吳狗,可敢出來一戰?”
魏軍精騎驟然而至,讓吳軍的陣營一陣騷動。
孫權卻是持戟而喝:
“不要被賊人所驚,諸將按令而行。來人,派人前去喊話,就說吾明日親自應戰。”
“喏!”
王淩派人前去挑戰,不過是想挫一挫孫權的銳氣,同時也是試探一番。
自然沒想著吳軍會遵循自己想法而動。
“稟都督,吳寇軍中,確實發現有黃色華蓋,看來孫權此賊,定是在此。”
聽到底下人的稟報,王淩目光一閃:
“好極,沒想到孫權還當真敢親自前來!”
“傳令,明日全軍三更造飯,五更出發,隨吾破賊!”
“喏!”
次日不過天剛亮,王淩就已經領著大軍來到吳軍寨前列下陣形。
“陛下,我們怎麼辦?”
“賊已到來,吾豈能避之?”
孫權陰沉著臉,下令道:
“讓諸將出寨迎敵。”
雖說自己這一回不過是以身作餌,但為了保證安全,身邊的兵力自然不會太少。
就算是不足以攻城,但至少可堪與賊人在平地上一戰。
冬冬冬的戰鼓聲響起,但見吳軍寨門大開,一隊又一隊的士卒走出來,開始列隊。
王淩眯著眼,看到對方軍中果然有華蓋在移動,當下大笑:
“孫權,受死吧!”
雙方鼓聲愈急,士卒“喝喝”聲震天。
這是一場硬碰硬的正麵之戰。
太陽升起來,灑下金色的光芒,更是給戰場上增添了一分剛銳之氣。
煙塵起,刀戈耀光。
“蓬蓬!”
雙方射住陣角,開始舉著兵刃相向而行。
……
與此同時,六安城頭,文欽看著又一次潰退回去的吳軍,臉上再沒有了前幾日的意氣風發。
這些日子以來,吳軍的攻城的激烈程度,遠遠超出了他的意料。
看得出來,吳寇這是不拿下六安誓不罷休。
就連底下的將士們也感受到了吳寇這一次的不同尋常。
有些老卒,甚至還想起了當年陸遜領軍進犯時,似乎都沒有這一次來得瘋狂。
文欽看著城下,吳軍的營寨密密麻麻,延綿不斷。
看得出來,吳軍這些日子,一直不斷有新的援軍過來。
或者說,那根本就是他們的後軍。
這麼多的吳軍足以說明,吳寇這一次的主攻方向,確實是六安無疑。
王淩推遲了兩日從合肥派出援軍,導致一直沒有看到援軍的文欽有些焦慮:
王彥雲好歹也是大魏老臣,不應該為了一己之私,置大局於不顧吧?
六安城寬大的護城河,如今上麵架起了八座並排的浮橋。
莫說是讓戰馬馳騁,就算是大型攻城器具,也可以安然過河。
“臨車打造得怎麼樣了?”
諸葛恪站在浮橋的這一邊,看著對麵的六安城,開口問道。
“稟將軍,隻打造了一半,想要全部打造完畢,恐怕還要一些時日。”
“來不及了!”諸葛恪望著六安城,“東麵的斥侯傳來消息,明日魏賊的援軍就要到了。”
“明日我們要舉軍攻城,還有,給東門那邊傳令,至少要守住三日。多於三日,記他一功,少於三日,按軍法處置!”
“喏!”
……
“殺!”
合肥城的外圍,明明魏吳雙方的主帥所親領的將士,按理來說應當謹慎。
可是此時雙方卻已經是殺出了火氣。
王淩也算是一員勇將,雖已年老,但此時卻是縱馬上前,不住地呼喝,給輪番上陣的將士鼓勁。
而孫權也不藏著掖著,直接把華蓋安放到最顯眼的位置,就是為了讓將士們知道,天子與他們同在。
“殺賊!”
與往日所見的吳兵不同,這一次孫權帶出來的,是禁衛軍。
其勇氣絕非一般吳軍所能想比。
但見一名披著厚甲的吳軍將校,發出獅虎般的咆孝,扔掉手中已經折斷的戟,“嗆”地一聲,拔出長刀。
鋒利的刀刃在日頭的照耀下,閃著雪亮的光芒。
此刀略有些古怪,與平常的環首刀有些不大一樣。
隻見他舉刀狠狠一劈!
“鏘!”
“嘎!”
……
幾聲連續的交擊聲,竟是生生把他麵前的兩柄長戟砍斷。
魏卒似乎是嚇了一掉,沒有想到對方區區一個將校竟有如此寶刀。
還沒有等他們反應過來,吳軍將校已是哈哈狂笑:
“來啊,賊子!”
雪亮劃過,但聽得“哧啦啦”讓人牙酸的聲音,魏卒身上的甲衣竟是裂開。
若非這個甲衣護著,這一刀下去,隻怕就要被當場開膛剝肚。
“痛快!”
孫韶本來還有些擔心,哪知吳魏雙方一接觸之下,這才發現自家這邊兵鋒之銳。
魏軍雖也驍勇,但兵器不如人,竟是漸漸地被壓退了回去。
這時,隻聽得一聲哨響。
側翼突然出現了一支騎兵,從雙方的交戰處切入。
孫韶生怕有失,連忙對孫權說道:
“陛下,此戰已是大漲士氣,賊人騎兵已至,不若先暫且退回來。”
這一戰,不但占了上風,而且還逼出了對方所藏著的騎兵。
孫權似乎也是十分滿意底下將士的表現,神情輕鬆,點了點頭:“也好。”
金鑼聲起,雙方這才開始脫離了接觸。
“沒想到陛下禁軍,竟是鋒銳如斯。”
孫權搖了搖頭,然後又長籲出一口氣:
“吾終於知道為什麼漢國能屢勝魏賊矣!”
他執鞭指了指正在退回來的將士,聲音低沉地說道:
“將士的這些兵器,乃是漢國新造,兩個月前才送至大吳。”
“我本以為,漢國以前的兵器已經算是鋒利非常,沒想到最新送到的這一批,竟是比以前還要厲害得多。”
孫韶大吃一驚:“漢國?”
孫權點頭:“沒錯,就是漢國。”
若是沒有一點準備,他怎麼會輕易領軍下船,前來挑釁?
再想起宮中收集的那一副鐵甲騎軍的盔甲兵器,孫權眼中有些熾熱起來:
“待吾之驍騎從漢國學成歸來,魏之精騎,不過土雞瓦犬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