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盟約信任危機(2 / 2)

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12106 字 10個月前

馮都護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地說道:

“也就是說,不走這一趟,是不行了……”

右夫人輕笑一聲:

“荊州乃三足鼎立之地,吳人想要攻取襄陽,大漢自然也不能光看著,真能拿下草橋關的話,確實也不錯。”

唔,大漢拿草橋關,吳國拿襄陽,所以隻有魏賊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馮都護點頭:

“得聞兩位細君之言,某茅塞頓開,既如此,那我就領兵走一趟武關。”

“關鍵問題是,僅僅武關那點守軍,怕是攻不下草橋關。想要攻下草橋關,還須得另行調兵。”

彆看現在的大漢,疆域廣大,但兵力仍是關中之戰時的那些兵力,最多就是增加了一些並州的胡騎義從。

這就是為什麼馮都護一直反對現在就在河東用兵的原因之一。

彆看大漢已經收複關中這麼久了,但馮都護知道,再次用兵的時機,仍是遠遠未到。

丞相去世後,軍中本來就人心不穩。

再加上馮都護接管前線大軍,漢中軍的頭號猛將魏延與他不和,而隨軍長史楊儀更是潛逃魏國。

對軍中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逼得馮都護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到安撫軍中人心方麵來。

魏軍退出關中時,又摧毀了潼關與武關。

馮都護又須得調集人手加以修複。

還要派出人手清理未央宮。

同時還要著手修複鄭國渠,為以後的恢複生產做準備。

緊跟著又是天子遷都,百官與各官署皆隨之遷來,更是諸多繁瑣。

天子遷都完畢,就要著手戰後治理問題,安撫、整頓、收服關中並州與河東的諸多世家。

不管是用什麼方法,讓世家低頭也好,讓他們配合也罷,利誘甚至恫嚇肢解等等。

挾著大勝餘威,隻有讓他們配合了,重新丈量土地與清靜戶籍人口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推行攤丁入畝的政策。

所以直到去年,新複三地(關中並州河東)給百姓重新分配田地的舉措才能完全開展。

甚至主持丈量土地的一部分人員,還是從學院學生或者預備學生的世家子弟。

就算是把百姓當成牛馬驢驅使,但想要讓地裡長出莊稼來,也是要時間的。

長出莊稼還不算,還得讓百姓家裡有足夠的餘糧——至少耕種兩三年,才能攢下一年的口糧。

隻有讓百姓切實感受到朝廷的恩惠,才能進一步征召青壯入伍。

否則的話,家裡的壯勞動力沒了,萬一再遇到點什麼災害或者意外,流民便產生了……

這樣的士卒,就算是強行召到軍中,又有多少戰鬥意誌?

這與魏賊對屯田客的壓迫又有多大區彆?

故而季漢現在實行的,是征兵製與募兵製相結合的兵製。

有戶籍則分田,有籍有田的人家,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須得抽丁服兵役。

兵役一共四年,一年在本郡戍守,這就是郡兵,同時接受正規軍事訓練。

剩下的三年要調入中央軍,參與對外作戰。

這四年兵役是義務性的,除非戰死或殘疾,才有撫恤金。

不過在中央軍,他們可以在接受文化教育,如果進入工程營,甚至還能學到某類技能,算是難得的福利。

如果服役超過了四年,個人就能領到朝廷發給的軍中俸祿,可以補貼家裡。

運氣好一些,能立下足夠的軍功,那麼還能分到“軍田”。

軍田並不是實分給個人,而是按交易所各地的糧食均價折算成錢糧,分到個人手裡。

同樣,這些錢糧也可以按要求送到家裡——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對立下軍功者不吝重賞的製度,是維持漢軍強大戰鬥力的保證。

而想要維持這些製度,須得有兩個最重要的基礎:

一是有足夠的兵源,二是有足夠的財力。

幸好,這些年來,隨著新興產業的飛速發展,再加上生產工具的改進等等。

最重要的,還是糧食的增產,是保證大漢財政良好的最底層基礎。

至於兵源,正常來說,按季漢的情況,確實是個大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卻是被大漢丞相的漢夷如一,與馮某人對胡夷的恩威並施化解了。

南邊的夷人,北邊的胡人,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不但給大漢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勞(動)力。

而且還踴躍地加入漢軍,以期能跨躍階層,為後代謀求一條更好的生存之道。

無當軍、義從騎就是最主要的代表。

馮某人雖說有時候手段酷烈了一些,但確實也給邊地的胡夷帶來了許多改變,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活路。

有胡夷視之如惡鬼,但同樣有更多的胡夷視之為天神。

季漢對軍功的重視,導致想要翻身的漢人百姓都趨之若鶩,更彆說胡夷。

漢夷如一的好處,就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來了。

因為軍功的賞賜,可是不分漢胡的。

但政策就是再好,也要有實施的前提與基礎,而現在的新複三地,條件恰恰還沒有成熟。

這就要求大漢必須得再等幾年。

以大漢現在的兵力,分散守住各地,已經算是難得。

就如九原都督府,管轄著如此廣袤的草原,卻僅有五千兵力——其中還有兩千是胡騎義從。

若非馮某人屠戮了數萬鮮卑精騎,徹底打斷了鮮卑人的脊梁骨,嚇破了九原胡兒的膽。

九原會不會像現在這般安定祥和,還是個疑問。

所以大漢現在想要集中兵力發起大戰,確實有些勉強。

“從彆處征調兵力過來是等不及了,所以隻能是調關中之兵。”

作為戰略預備隊,長安的禁軍已經被調走了一部分,由張舅哥帶去了河東。

剩下的不能輕動。

再說了,攻城要的是步兵,騎兵很明顯不合適。

左夫人點了點潼關,“抽調潼關一部分守兵如何?”

“現在我們在河東布有重兵,魏賊必然不敢掉以輕心。”

“再加上潼關險要,就算是暫時調走一部分兵力,隻要關內守軍緊守關城,應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後麵還有話左將軍沒有完全說出來。

那就是留守長安的禁軍,足夠應付意外——包括魏賊出其不意地突入關中。

隻要禁軍能守住長安,拖到河東大軍與馮都護回轉,一切就不用擔心。

更彆說魏賊敢不敢在關中與禁軍一決雄雌,那都是個問題。

馮都護沉吟一會,點了點頭:

“看來唯有如此了。”

雖說草橋關也算是一個關城,但主要還是倚仗丹水,遠不如武關那般險要。

武關道地勢多是河穀,不好展開兵線,倒也不用領太多的兵力過去。

“武關守將句孝興(即句扶)與孟昂雄(即孟琰),乃是忠勇之輩,且皆與阿郎交好,阿郎此行倒也不用擔心無人可用。”

“卻是不知阿郎打算從潼關那邊調何人過來?”

既然已經決定了出兵,接下來自然是要定下帶誰出征。

左夫人這一回沒打算跟著去。

一來她還有一個鎮東將軍的身份。

馮都護親自出馬,已經算是給了陸遜麵子,若是再加上一個席卷並州河東的關鎮東,那陸遜的麵子也太大了點。

二來左夫人還要留守中都護府,處理府中軍務。

“讓信厚(即李球)領軍過來吧,給他加一個參軍之位,柳休然(即柳隱)留守潼關,我也放心一些。”

馮都護為主帥,李球為參軍,句扶與孟琰為副將,這個陣容,對付區區一個草橋關,足夠豪華了。

為您提供大神甲青的蜀漢之莊稼漢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1194章 盟約信任危機免費閱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