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抉擇很難(1 / 2)

修行在大宋 沐飛塵 3767 字 10個月前

陳樂天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要這麼做,之所以選擇去總督府告狀,所站的是更高層麵的地方。

站在山腳下看到的是一種景色,站到山頂上,看到的,又是另一種景色。或者換種更確切的比喻,一個是站在泰山上,一個是站在黃山上。那麼看到的必然也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劉大明更多的還是考慮東家和團隊的利益,而團隊之領袖陳樂天考慮的,或者說首要考慮的並不是自己的利益。

正如他在跟縣尊談判時心中想的,難道一切事情都一定要是為了利益嗎?對自己沒好處的事就堅決不去做嗎?這樣是對還是錯呢?

在他眼裡毫無疑問是錯的。隻去利己的結果最終必然是不利己的。

但是這一點沒多少人能看到,或者說沒多少人會認同。

當下我的利益來路隻能是損害彆人的利益,我不搶彆人的錢財,我自己的腰包怎麼鼓起來?

這是多數人的看法。

而在對於巴中城的通匪事情上,陳樂天要做的不隻是把曹縣令拉下馬來。

在一開始的時候陳樂天的確隻有這一個念頭,但隨著調查的深入,隨著對巴中城的了解,陳樂天的想法開始發生改變了。

他想要做的,不再隻局限於把曹縣令拉下來,而是想讓巴中城百姓不再受匪患的毒害。

如果這一刀下去,砍掉了鐵頭幫和曹縣令,確實大快人心。

可是換了個李縣令金頭幫的可能性有沒有?如果有,那麼消滅曹縣令和鐵頭幫意義就不大。

醫者治病,也是力求拔出根源標本兼治,而非隻治標。

陳樂天想做的要做的,就是把根本治好。

而想治本,就必須要往上去告。告到巴蜀道告到蜀王宮廷,蜀王才會重視這一塊。

可是正如劉大明所言,他們的力量是無法與整個蜀地官場鬥爭的。

一旦事情捅上去,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會給他們帶來多大的打擊,都是無法預料的。連最終能否得到個過得去的結果,都是沒有任何保障的。

“凡事無絕對,我想做的,大明你應該明白。”陳樂天在沉思良久後,對劉大明說道。

劉大明點點頭:“大明知道,可朝廷都管不了的,東家您再努力也沒用,隻是浪費時間,給自己增加危險罷了。”

“那就讓我想想吧,明日再決定。”陳樂天站起來,往書房而去。

推開書房門,看見李萱兒正在裡麵寫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