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天把這四百多份與大家一起又再次統計了一下。
具體的統計方法是這樣的。
比如說一一零三號狀詞是爭議狀子,那麼就讓大家把自己的統計拿出來。看這個狀子是有多少人認為要剔除,多少人認為不要剔除。
如果這個狀詞某一麵的票數是壓倒性的,比如說九個人認為應該剔除,一個人認為不應該剔除,那麼這個狀詞就繼續單獨拎出來,作為等待下一步繼續大家討論決定的狀子。
那麼如果這個狀詞是反過來的,九個人認為不應該剔除,一個人認為應該剔除,那麼就放到不剔除籃子裡麵,就認定他為不需剔除狀子。
如果是四六開及以下比例的,那就把它認定為要繼續討論的。
如此又花了兩天的時間,最後篩選下九十多份最有爭議的狀詞。
這九十多份狀詞陳樂天等人用了一天的時間去一份份討論到底該不該剔除。
因為之前花了大量的時間,以及眾人交叉審閱,以及小心翼翼的排除。這一係列的法子,其實陳樂天貫徹的是從未知來信裡學到的學識,那就是當在處理百姓告官府的狀詞時,我們的宗旨應該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是說,一開始接到告狀的時候我們應該首先認為這件事有,然後去查。
這樣對於百姓來說,就更加的公平。
民告官,官被民告,這件事本身就說明了官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這種狀子不同於兩個百姓打官司,百姓之間打官司是不需要也不存在偏向誰的,誰占理更多誰就贏這場官司。不偏不倚是最好的態度。但官府被告就不同,隻要有告,官府就要反思。
這是必然的。
未知來信裡表達的這個思想,陳樂天如今越來越認同。因為很顯然,陛下把安撫蜀地民心的這個重擔放到他和諸位禦史身上,就是因為陛下朝廷也是基於如此的考量。
而且這些禦史們也都能理解陳樂天的這個做法。
張禦史說:“陳大人如此謹慎,偏向於百姓的謹慎,我記得中丞大人在我們臨來蜀地前也如此交待過。中丞大人說,陛下的意思你們要明白,陛下希望你們能為民做主,彆還是一副剛正不阿,非要把事情搞成什麼兩不偏袒,你不偏袒鄉親們偏袒誰?難道還能偏袒那些官吏嗎?咱們必須偏袒百姓,也隻能偏袒百姓!”
經過一整天的討論,在這九十份的狀詞裡,經過統一的商議,最終剔除了二十多份。再加上之前的一百多份,一共有將近一百五十份狀子是不合格的剔除的。
陳樂天讓他們把這一百五十份狀子全部封存好,然後派了三個人,由其中一位禦史帶領著,一一到蜀地各地找到這一百五十個告狀的人。
陳樂天叮囑這位帶著陳樂天兩個侍衛做助手的禦史:“還請大人費心了,這一百五十個鄉親,咱們一定要把情況跟他們說清楚了,不是我們不收他們的告狀,而是他們寫的東西實在是不通,我們完全看不明白他們的冤屈在哪裡、他們受了什麼冤屈、要告什麼人。並且一定要清楚的告訴他們,如果還想告,可以重新寫狀子,隻要語句通順,隻要能清楚的表達出來事情,我們還是會收的,我們一定會處理的。”
這位禦史拱手道:“大人請放心,我一定把他們安撫好,無論他們是還想繼續告還是就此打住不告了,我都一定讓他們心服口服,絕不會讓他們的怒氣積壓在心上,大人放心吧。”
然後那位禦史就帶著陳樂天兩個武藝很好的侍衛離開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