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北開加油站最新章節!
雅喀什村是一條小村落,人不多,隻有兩百來人。
荒漠上惡劣的環境導致了這裡的貧窮,村子裡一大半的年輕人不得不外出打工,隻剩下一些老幼婦孺留守看家,他們依靠著年輕人們在外賺到的錢往回寄,勉強度日。
所以村子呈現出帶著點破敗的陳舊,仿佛古遺跡,即將在荒漠的塵土中淹沒。
村落的中心是那口大井所在的位置,所有人洗衣做飯喝水都圍繞著這裡展開,它的地位無比重要。
原本井下的水道已經斷斷續續,不需要多久就會徹底斷開,幸好陳牧用他的黑科技地圖接通,才讓它能夠繼續使用,否則過不了多久村子裡的人就會因為缺水而無奈遷移,這個小村落也會真的淹沒在塵土中。
他們穿過村子,看到了水井,也看到了周圍的房屋和布局。
不得不說,雅喀什村的維族人還保留著許多老祖宗的傳統和風俗,建築風格都帶著一種獨屬異域的美,很是讓三名遊客大飽眼福。
陳牧早已經來過雅喀什村做客,該看的都已經看過,所以也沒覺得怎麼樣,這時候隻儘量開動腦筋,把自己對村子所了解的一點點東西發散展開,一一介紹。
“你們看到的這口井,據說是清代時候就打下來的,非常有考古價值,井口的那幾塊圍石,還刻著‘坎兒井’三個字,不過是維文。”
“這裡的房子建造的材料,都是本地特有的黃黏土和泥塊,要到一裡外的戈壁灘挖來,用駱駝或者毛驢運回來,再加工製作。”
“村子裡每一家每一戶,基本上都會栽種吉祥樹,也就是桑樹,到了天氣好的時候,坐在桑樹底下仰望天空,真是說不出的輕鬆和自在。”
“維族人有個風俗,凡是男孩子到了一定年紀,家裡的長輩就會用力推推他,他如果能站得住,那就代表可以結婚了……”
陳導遊儘心儘責,一條破敗的小村落也讓他吹出幾分文化底蘊來,這都是他昨天晚上想好的說辭,反正就是硬件不足就往軟件上靠,什麼曆史啊、情懷啊、個人感悟啊之類的東西都可以說,隻要說得通就行。
當然,陳導遊昨天晚上也想好了,最關鍵的問題是不能吹得太生硬,要就地取材的吹,否則人家這三位都是喜歡在戶外跑的主兒,有錢又有見識,聽到太尷尬的胡扯容易心生反感,那樣反而不美了。
所幸,陳導遊的介紹看起來還是令人受落的,三名遊客一路上都聽著津津有味,時不時還問些小問題,形成了非常良好的問答互動的教學模式。
不一會兒,一行人已經來到維族老人和古麗大嬸的家。
“老伴兒,我們回來哩。”
維族老人跳下毛驢,急匆匆的就往家裡走,是想提醒老伴兒客人來了,作為主人要趕緊出來迎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