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教育幫扶(2 / 2)

宋禾一愣,趕緊拿起報紙。

唐局長喝口熱茶,忍不住誇讚道“你咋就那麼能呢,這麼多人拍照都能擠到中間去。你看看這密密麻麻的人裡,是不是就你腦袋最大最顯眼!”

宋禾“……”

唐局長這話是在誇人,但是她聽著怎麼這麼不對勁呢?

什麼叫她腦袋大?

隻見這張報紙的最中央印著一張照片,照片上密密麻麻的很多人。這些人整齊站在海市師範學校中,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容。

但要說最顯眼的,除了站在c位的趙慈雲外,那就是站在她旁邊,笑容無比燦爛的宋禾了。

宋禾很驚訝,驚訝的是這照片竟然這麼快就登了全國報紙。

這是她們開會的第一天照的,這才過去幾天呢。

唐局長指著報紙上一行字道“你看看,這裡寫的是‘來自源陽市平和縣的宋禾’,直接點到縣了!小禾你是不是跟人家記者認識,要不他怎麼還特意用了一大段話寫你提起的這個什麼、什麼給幼兒園老教師們進修學習的機會……”

宋禾無語“我可壓根就不認識人家記者,這分明是我提的建議好,人家記者才會報道的。”

說完,她又低頭繼續看文章。

文章很長,把這場會議總結得十分到位。裡頭不但具體提了她,提得更多的還是來自蓮花鄉的那位李老師。

而且報紙背麵的一篇文章就是趙慈雲寫的,她在文章裡也提了宋禾,提了河西公社幼兒園的科學課程,但主要說明的還是蓮花鄉。

一張報紙驚起千層浪。

在會議結束後,在報紙出來後,蓮花鄉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

更多的,和蓮花鄉一樣的地方也被人注意到。

唐局長笑著笑著就不由得歎聲氣“並非所有地方都跟咱們平和縣一樣。在吃不飽,穿不暖的地方,接受教育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他不是平和縣本地人,老家在一個窮困的地方。讀書沒得讀,上學沒得上。

後來機緣巧合被選入部隊中當了兵,自己的命運,甚至全家的命運這才發生改變。

宋禾心頭突然一動,問道“咱們平和縣算是挺富裕的吧?”

唐局長意外看了她一眼“那可不,要說全國的富裕縣,咱們平和縣肯定能排到前百!”

宋禾震驚“才前百?”

“什麼叫‘才前百’?”唐局長放下杯子,掰起手指好好給宋禾說道說道,“首先咱們這個省這個市就不算個富裕省富裕市,你也去過源陽市,前兩天又去了海市,兩者的差距大吧?”

宋禾點點頭。

“可就算如此,咱們平和縣老百姓生活狀況,得比那些富裕省市的縣城好上不少!”唐局長又說。

平和縣為何能在短短十多年裡發展迅速?

一是因為地理位置極好。

這裡的地理位置指好幾個方麵,比如說每個公社都擁有大片農田,除了農田外還有寶貴的山林資源。

農田多,水源充足,這就代表著他們這個地方的糧食肯定不少。沒有特殊狀況,老百姓還真不會挨餓。

而那延綿不絕的山呢?則是了另外一種賺錢途徑。河西公社不就是那樣嗎,每年靠著竹蓀,賺了多少錢啊?

聽說他們的竹蓀如今不但銷往大城市,去年時更是銷往港城,狂攬好大一筆錢。

嘖嘖,如今河西公社不但要修建初高中學校,還又要修路了。

那馬路修的又齊整又寬敞,比縣城裡的路都要好。

河西公社有竹蓀,其他靠著竹林的公社也有樣學樣,也去種竹蓀。沒有竹林的呢,就種其他農副廠品,總之過得都不錯。

以前沒調查不知道,去年年末縣裡調查時可是嚇了一大跳。

就平和縣下屬的幾個公社中,全部社員都清了賬。

也就是說,這幾個公社中,沒有一戶人家欠了公社的錢、欠了隊裡的錢。甚至家家戶戶年底都有錢分,隻是多少的問題。

這個結果市裡的人還不太相信,特意派了調查員下鄉,調查過一遍後不服都不行。

河西公社的更是誇張,人均收入竟然比縣裡的老百姓還高!

要知道他們縣城老百姓已經算是富裕的了,這裡就要說到第二個地理條件。

他們平和縣是兩條鐵路的交彙之處,得益於鐵路的建立,他們整個平和縣就直接被盤活。

唐局長就覺得自己無比幸運,底下幾個公社建幼兒園的建幼兒園,建小學的建小學。

如今縣裡又有一所中專學校,附近幾個縣哪裡有這麼多學校?

這是人在家中坐,政績天上來!

好幾個月了,他睡覺時睡著睡著都能笑出聲。

唐局長話中時而流露出來的嘚瑟,宋禾當然能聽得出來。

該說不說,唐局長這人確實是幸運。他剛上位,就恰好碰上平和縣經濟騰飛。僅僅隻是附近公社新建的小學中學數量,都能讓他在全省的乾部中脫穎而出。

想必過不了多久,他就得高升了。

也正是因為平和縣財政寬裕,宋禾心中才起了這麼一個念頭。

她猶豫再三,還是說道“局長,我說一個提議,就是不成熟的一個提議。”

唐局長揮揮手“你說吧,你這人能把不成熟的提議說出來?肯定心裡琢磨過好幾回了吧。”

“還真不是,我是剛剛才起的念頭!”

宋禾看了眼門口,然後小聲道“您說咱們平和縣這麼富裕,那能不能和蓮花鄉這種地方形成對點幫扶?”

說著她趕緊解釋“我也不是指經濟,我說的是教育!”

唐局長愕然,隨後若有所思,傾耳道“你繼續說!”

宋禾看他這副模樣,就曉得他有了興趣,而且還能接受自己的提議。

於是,她乾脆大膽一點兒,直接道“我說的教育幫扶不僅僅是送些書本給蓮花鄉這種地方,更得設立幾個名額,接納那裡的學生來咱們這兒上學。比如說咱們的幼師學校,可以適當性對她們放低一點要求,更得承包了這些人的生活費。”

唐局長聽了久久未說話,瞪著眼看著桌上報紙,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大約幾分鐘過去了,他突然喃喃道“對點幫扶,是個好辦法啊。”

一個月後。

不曉得唐局長是怎麼操作的,他們平和縣幼師學校突然加了二十個名額,其中十個給蓮花鄉,另外十個給同樣貧困的江水鄉。

這事兒還上了報紙,源陽日報上重點報道了平和縣的這個政策,並且加以鼓勵。

除了名額外,更送了許多書本、鉛筆本子給蓮花鄉和江水鄉的學校。

縣裡大約是被教育幫扶的想法給點通了,在不久之後,還提出一個經濟幫扶。

不但派人去其他貧困縣進行友好交流,還讓這些縣的人來平和縣學習他們這裡的發展模式。

這段時間平和縣很熱鬨,是上報紙的那種熱鬨。

百姓們都對平和縣上報紙的頻率感到麻木了,前三次還很驚喜,後邊幾次就再沒什麼觸動。

但平時聊天說話時,還是會驕傲提起這件事兒。

時間快進到八月底,宋禾沒有參與這份熱鬨,而是在家中幫小妹收拾行李。

小妹昨兒終於從興隆縣回來了,再過幾天,她就得開學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