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爺家的紈絝嫡次子
第100章:還是要宅,保持注意
眼前突然冒出來一顆大腦袋,弘晙抬眼一看,刷地眼睛一亮。
他好像看到一隻小黃牛在對他“哞哞”叫喚。
眉眼憨厚,眼神踏實,行動執著,剛剛弘晙聽得很清楚,明知道他這樣的年紀在街上吆喝診脈沒人搭理,還是喊得一絲不苟,前一句和後一句的音調一模一樣。
弘晙阿哥重重地點小腦袋。
“醫術和仕途,都應該有前途。”
醫術和仕途,都應該有前途?其他人愣住了。
難道吳士元將來,既是名醫,也是名相?
不大可能啊。
這就是一個憨小子,倔牛脾氣,讓他進官場,能呆滿十年就是老天爺錯愛了。
一夥兒人都不大敢相信,名醫可以,名相,絕對不可能。
而魏珠和趙知,更是覺得,少年人這樣的個性,給人看病可以,但是鑽研醫術……估計,反正很難成為神醫那樣的一代名醫。
弘晙看看他們,環視一圈兒,發現吳士元也是一副不相信的樣子,隻是他性格使然,隻會發呆。
呆乎乎的樣子,更顯實在。
又有一個很好的小弟,弘晙阿哥笑容神秘。
得意洋洋。
想起瑪法曾經讓他給孫齊查一枚玉佩的事兒,觀察一下吳士元和鄭燮雖然都是讀書人家,但都不是大富之人,伸手摘下腰上的一枚小白虎玉佩送到他手裡,小奶音歡快,似乎還有一絲絲期待。
“有事情去京城找我哦……”
…………
周圍的人刷地圍上來,侍衛們立馬護著小四阿哥離開。
吳士元發揮出他十多年來難得的一次“機靈”,在好友們的護持下,鑽進小巷子裡七拐八拐地躲開洶湧的人群,追逐而來的人們。
小四阿哥,不按常理出牌,太可怕了。
小四阿哥自己也被嚇到了有沒有。
他後半句還沒說完,和趙知兩個人,直接是讓侍衛們抱著離開現場。
一行人緊急趕回行館,到行館門口,他還沒反應過來。
十四阿哥胤禎正好也從外麵回來,在行館門口看到小侄子愣傻傻的樣子,以為他在外麵出事了,著急。
“出什麼事情了?”
見到親人,弘晙眨巴眼睛,好像剛剛回魂一樣撲到十四叔懷裡。
“十四叔,他們都大聲喊‘小四阿哥’,他們都認識弘晙嗎?”
人群圍堵上來,大聲喊著“小四阿哥”“小四阿哥”,他剛要和他們打招呼,就讓侍衛們抱走,偶爾回頭看一眼……群情激動的樣子,整個人都懵住了。
弘晙阿哥不是小係統口中的大明星啊。
弘晙“藝高人膽大”倒不是害怕,就是第一次經曆這種情況,侍衛們渾身繃緊,好像有危險的樣子,讓他也莫名緊張。
胤禎瞳孔一縮看向小侄子的侍衛頭頭。
侍衛頭頭言簡意賅,“老百姓認出來阿哥,一時激動都圍上來,屬下們害怕出事,就抱著阿哥離開。”
認出來了?
弘晙阿哥恍然,難道是小白虎玉佩?
十四阿哥胤禎則是眉頭緊皺。
江南可不是北方。
“下次出門不能讓人認出來,否則就不給出門。”胤禎板著臉,不容反駁地抱著小侄子進去行館,“馬上晚食時間了,今天的背書還沒背完,趕緊的。”
…………
弘晙直接焉巴了。
背書,寫大字。晚上的時候,皇上忙乎完,來看乖孫孫,聽完背書,討論完內容,倒是平靜地問道:“是不是不明白?”
弘晙望一眼瑪法不吱聲,長長的眼睫毛垂下來,小模樣無精打采。
皇上歎氣。
“你以前問有關顧炎武的問題,不是瑪法不和你說。是覺得你年齡還小,現在說了,不光於世無益還徒增煩惱。”
“弘晙相信瑪法。等弘晙學完了四書五經,瑪法就讓你看《日知錄》一類的書籍。”
弘晙本來要答應了,瑪法說的事情好像很重大的樣子,可他聽了後麵一句,不樂意了。
學完四書五經?
那豈不是弘晙阿哥的頭發都要白了?
“瑪法--瑪法--弘晙長大了。”弘晙阿哥眼神兒可憐巴巴,不光是因為很多事情瑪法都不告訴他。
“弘晙剛剛用館閣體,根據八股文章的格式,自己寫了一篇文章。”
“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弘晙現在光複述一遍還覺得“嚇人”。
“瑪法,八股文章,每個段落中,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所論內容都是根據宋代朱熹《四書集注》,每四股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淺一深……瑪法--這文章好僵硬……”
原來在書院的時候,弘晙阿哥聽完杭世駿一番細致的講述,就留了心。什麼樣的文章,從唐到明,不斷地發展,到現在成為國家取士的必要手段?他很好奇,就自己做了一遍文章。
“弘晙沒寫完,弘晙寫不出來‘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製……’的文章。”
說著說著,聲音低下去,弘晙阿哥的小腦袋耷拉著,因為自己的發現,無法接受。
皇上瞧著乖孫孫一副深受打擊的小模樣,心神一震。
小孩兒太聰明,試著寫過一遍,估計就能明白個大概。
皇上拉著乖孫孫的手,對坐下來。
“江南商業發達,文風鼎盛,自隋唐時期起,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可是自從唐朝末年開始,江南和北方就分開。從北宋時期的燕雲十六州,到南宋時期的偏安一隅,江南和北方,關外,好像是兩個世界一樣。”
“明朝時期……明朝一開始定都南京,雖然後來遷都北京,但是北方之地一直戰爭不斷,南北矛盾日益加深,明末滅亡,大清進關,統一南北,包括關內外……”
這是皇上這段時間,在乖孫孫的影響下,脫開自己的身份,用一個新的角度看待這份曆史原因得出的新看法。
弘晙聽得愣住。
這就是瑪法和阿瑪一直不讓他知道的事情?這就是為何杭世駿身上會有排斥之意,而王先生他們不願意入朝為官?
十四叔擔心他的安危,侍衛們時刻防備?
乖孫孫就是聰明。皇上摸著乖孫孫小光腦門,沉重的心情消失,反而笑出來。
“從宋朝的黨政,到元朝因為沒有思想控製的教訓,再到前朝認為八股文章有利於控製天下文人們的思想,壓製文官們的做大,裡麵都有一個原因,君君臣臣,君強則臣弱,臣強則君弱,明白?”
弘晙點頭,他學了《史記》和《資治通鑒》等書,以史為鑒,大體明白。
“可是瑪法,朱元璋廢除丞相製度,他自己很累啊。朱元璋自己親政,可是他的子孫,勤政的不多。”
親瑪法樂嗬,“所以瑪法要讓弘晙的阿瑪,叔伯們讀書啊。”
“以史為鑒,當然是要打小兒培養他們的勤勞吃苦。”
弘晙阿哥吸吸小鼻子,阿瑪的性情,將來他阿瑪要是……肯定很累。
弘晙阿哥想起阿瑪,又想阿瑪了。
皇上哪能猜到乖孫孫在擔心他阿瑪將來太累?發現乖孫孫小表情好像是難過,誤以為他是擔心自己將來也要這樣讀書,心裡哈哈哈笑。
反正已經說出來一部分,皇上一個是哄好乖孫孫,一個是想著乖孫孫來到江南,那也應該多少知道一些,有一些警惕心。
“目前大清的文壇,主要是三大思想家,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其他的學派,南施北宋、宋詩派、浙西詞派、陽羨詞派……和他們多少都有關係,而揚州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兩淮鹽商的彙集等等,各方學派之人彙集。”
“可不管他們是那一學派,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認清和接受南北統一,關內關內統一的事實,如何理清前朝滅亡和國家滅亡,文化滅亡的關係,如何分清滿漢,當然,有識之士最思考的是,如何救‘國’。”
國,是哪一個國?弘晙阿哥聽明白了,小眉頭一皺,
他去一趟安定書院,多少感受到那份完全不同於國子監的學術氣氛;和王先生、杭世駿一番接觸,又出去深入民間,多少感受到江南人,江南文人對朝廷的排斥心理,隱隱約約的那種不認同。
弘晙對瑪法和前朝一樣實行八股科舉,很不樂觀。
“瑪法你也認為,八股文章可以把南北,關內外,全大清人的心,統一嗎?”
親瑪法樂嗬,“我們的弘晙阿哥不認為嗎?”
弘晙阿哥搖頭,眼神清透澄澈。
“弘晙認為,八股文章,並不能讓大清和大明一樣收攏天下文人的心。瑪法用人,主要是根據忠心和能力,可是在漢人的心裡,瑪法偏心於滿人,瑪法也確實偏心於在旗子弟。”
“八旗選秀指婚,明明是在旗和不在旗的不通婚,可是漢人直接說‘滿漢不婚’,因為瑪法給叔伯們指婚,都是出身滿八旗或者蒙八旗。”
親瑪法一噎。
“行,將來瑪法給你二十叔指婚,指一個漢軍旗的人。”
皇上望著乖孫孫的小樣兒無奈地妥協,“不過這個用人,瑪法沒有辦法,前朝的教訓,文官一旦勢大危害太大,不得不防。至於八旗子弟,瑪法不偏心不行。滿洲相對來說,人口太少,文化知識底子太薄。”
“瑪法也想他們能和其他人一樣考八股文章,正經科舉,這可,暫時就是做夢也達不到。這段時間八旗改革,好歹是有點收效,因為他們有軍事上的底子,可這科舉……”
皇上自己學貫中西,滿人中也有幾個出類拔萃的,比如容若和曹寅,可是你讓容若和曹寅去考科舉……也不一定能考中。
皇上忍不住感歎一聲,“八股科舉,優缺點,利弊,瑪法也有考慮過。可是要實行唐‘經貼’宋經義,估計也是換湯不換藥。”
其他人十年寒窗苦讀,苦哈哈地考科舉,可是八旗人,隻要考一個筆帖式,隻要能說、寫幾句滿漢蒙語言,就可以有職位,還不算固定的“鐵莊稼”,父輩恩萌等等,這當然讓想要那些想要和前朝一樣“指點江山”的江南各家文人心存不滿,更加懷念前朝。
這是一個結,可皇上沒有更好的辦法,暫時隻能去維持這個平衡,比如考外考“博學鴻詞科”的實行。
弘晙阿哥也愁,曆朝曆代的功臣都是一群特殊群體,隻是前朝的功臣們在土木堡一戰裡損失太大,才讓文官集團一家獨大,然後一發不可控。
祖孫兩個四目相對,一樣的愁。
可弘晙阿哥聰明,眼睛一閃,就有了主意。
“瑪法,弘晙有辦法,”弘晙阿哥大眼睛亮晶晶的。
剛要把自己的方法說出來,又覺得不大“成熟”,小鼻子一皺,不樂意地改口,“弘晙給瑪法想辦法。”
“弘晙保證給瑪法想到辦法。”弘晙阿哥著急地保證,“瑪法你讓老師給弘晙講《日知錄》那些文章,弘晙要‘知己知彼’才好想辦法。”
親瑪法……嘴角一抽,很是嫌棄地說道:“要看《日知錄》那些文章,就要學習四書五經,百家文章。”
“當世文人思考大半輩子,尋找救‘國’之道,找到理學的起源是宋朝,欲尋找救國文化,春秋戰國太遠,宋朝正好。”
“現在宋儒之風盛行,即使是王陽明的心學,起源也是宋儒文化。你不學《論語》《孟子》《詩經》……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