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福晉……注意力被轉移,望著四爺不確定地說道:“他們這個歲數,是不是太鬨了?雅南還是小格格,也去進學?”
哪知道四爺還真點頭了。
“兩三歲的小阿哥小格格,一起進學沒什麼,都是堂兄弟沒有外人。明天起弘時和弘晙進宮進學他們不樂意,如果弘曆和弘晝也進宮,就雅南一個孩子在府裡,她更不樂意。”
“現在宮裡……還是熱鬨一些好。”
四福晉定定地看四爺一眼,明白這是皇子們出去一大半兒,宮裡的娘娘們都想兒子了。
“這樣也好。隻是他們都進宮,住在什麼地方?”
四爺不以為意地說道:“南三所就可以住得下。他們年齡小,一人一間屋子就是。”
“雅南和十三弟、十四弟家裡的小格格們住到一起,挨著西三所找個地方就行。”
四福晉琢磨片刻,覺得,可行。
“挺好。小孩子還是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堂兄弟們、堂姐妹們一塊兒開蒙,和伴讀、哈哈珠子陪著不一樣。”
“不過爺說起這個事,我這也有一件事。”
大婚的孩子成家後準備立業,不用多管;大孩子們進宮進學,不進宮進學,日常也有小廝丫鬟嬤嬤照顧,如今小孩子們也要進宮開蒙,還住在宮裡,她們這些皇子福晉,一下就空閒不少。
四福晉的意思,既然有空閒,不如做一些事情。
“現在八旗的女學也有三哥領人統一管理,海貿生意也穩下來無需多操心。但還是要多做些事情,這樣七弟妹、九弟妹她們的心裡也好受一些。而且我們帶一帶要嫁人的格格們,免得將來出嫁後遇到事情羞答答的不敢開口。”
“我本來想著,十弟妹的提議不大可行,可既然弘曆、弘晝、雅南都進宮開蒙,府裡也沒其他事情,我還真想帶弘晙去科爾沁看看。”
…………
福晉說得什麼?去科爾沁看看?還是以太後娘娘回娘家的名義?
合計著,他要送孩子們進宮開蒙,福晉的第一反應,是,她空閒了,要找其他事情做?
還要帶著弘晙去科爾沁?
四爺覺得不可思議,福晉明明一向端正守禮,賢惠本分出了名的,可現在,福晉變了。
四爺乾巴巴地提醒福晉,這“夢想”太遠大。
“爺,也沒去過科爾沁。”四爺表示,他都沒去過,你們就不要多想了。
但是四福晉誤以為四爺也想去,話裡帶笑:“那爺也一起去?”
“十弟妹說塞外蒙古的好處,說得我心動。爺也去看看,我相信弘晙一定喜歡。那書本上不都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嗎?”
四爺:“……”
福晉還知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四爺想拒絕,話到嘴邊拐了一個彎。
“爺覺得不大可行。太後娘娘年齡大了,不大愛動彈。”
“不過爺說了你們肯定不死心,且讓十弟妹去問太後娘娘便是。至於福晉和嫂子弟妹們要做事情,不是不可行,但要先想好做什麼。”
四爺表示,有違皇家體麵的事情不能做。
四福晉笑著答應:“這是應該的。”
夫妻兩個又說了一會兒話,四福晉去看看孩子們,轉道去了九福晉的馬車;四爺愣愣片刻想不通,去看孩子們發現都睡得香甜,乾脆和孩子們一起睡下。
第二天,辰時一刻,在京的皇子們、文武大臣按時來上早朝,各家福晉送孩子們進宮進學,四福晉也領著自家的五個孩子進宮。
本來是要四爺他們先和皇上請示過再全部送進宮,可是弘曆、弘晝、雅南昨天和哥哥們一起睡的,一大早的眼睛還沒睜開就哭鬨著不要離開哥哥……四福晉乾脆就以請安的名義全部帶著。
弘時和弘晙精神抖擻;弘曆、弘晝、雅南上了馬車就繼續睡。
到了宮裡,弘時和弘晙去上書房,弘曆、弘晝、雅南揉著眼睛醒來,還沒徹底醒困,模模糊糊看到瑪麽,一下撲到瑪麽的懷裡。
“瑪麽,弘曆/弘晝/雅南想瑪麽啊。”小嗓門裡儘管帶著困意,還是歡快無比。
樂得德妃娘娘合不攏嘴。
雙手攔住三個孩子,德妃娘娘在他們期待的目光下,很乾脆地回答:“瑪麽也想弘曆/弘晝/雅南。”
“瑪麽,弘曆/弘晝/雅南乖乖。”挨個親一口瑪麽。
“瑪麽,弘曆/弘晝/雅南進學。”眼巴巴地看著瑪麽。
德妃娘娘因為孩子們的親近眉開眼笑,誤以為他們是說兩個哥哥進學的事情,樂哈哈地配合:“好,我們弘曆、弘晝、雅南乖乖,也進學。”
本來站成背景板的四福晉……
四福晉張張口,想提醒德妃娘娘一句,宮女來稟告,十三福晉和十四福晉來了。
十三福晉帶著粉妝玉琢的二格格陶陶,四阿哥弘晈;十四福晉一個人,大人孩子五個人按規矩給德妃娘娘請安,然後五個孩子轉眼間又玩到一塊兒去了。
大人的關係影響到孩子們的關係,雍親王府和十三阿哥府裡的孩子們向來親近,陶陶今年七歲,很有姐姐的範兒,領著弟弟妹妹們玩樂。
厚厚的地毯上,各色小兒玩具擺開來,不滿三歲的弘晈和雅南差不多歲數,兩個孩子玩著布老虎愉快地說話,弘曆和弘晝好像裁判一樣也說個不停,陶陶在一邊笑著照看他們。
德妃娘娘和三個兒媳婦說話,時不時地看一眼孩子們,疼愛之情溢於言表。
“待會兒我帶他們去給太後娘娘請安,晚些你們來接。”德妃娘娘不舍得孩子們跟著兒媳婦離開。
四福晉心裡打鼓,生怕孩子們到了太後娘娘宮裡也是一句,“烏庫瑪麽,弘曆/弘晝/雅南進學”……
可四福晉此時還不好多說,隻得答應一聲“是。”
十三福晉沒想那麼多,雖然月份很淺,可她有感覺,應該是又懷上了。
想著反正孩子們要留在宮裡進學,有長輩們看著,她不光可以放心,還有工夫調養身體,就很是感激地答應下來。
十四福晉裝作沒收到婆婆的暗示,學著四嫂平時的做派隱形人一樣地站著。
她的性子和十四阿哥差不多,“愛憎分明”那一掛,自己隻有兩個兒子,還都到了正式進學的年紀,今天一起帶進宮送進上書房。至於府裡的其他孩子,平時全部甩手給他們的親娘,當然不會帶進宮。
德妃娘娘將三個兒媳婦的模樣看在眼裡,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對四兒媳婦的反應,心裡納悶;對十三兒媳婦,隻有更歡喜;對十四兒媳婦,隻有歎氣,和他那十四兒子一樣,兩口子天生的性子,神仙也拗不過來。
“沒事都回去吧。”德妃娘娘想起十四兒子府裡其他的孫子孫女們,堪稱天生地長,無人管無人問,意興闌珊,隻想多和這五個討喜的孫子孫女一起樂一樂。
三個媳婦一起答應一聲,出去永和宮後想說幾句話,想著宮裡頭也不好閒聊,各自回家。
永和宮裡,五個孩子玩起來完全忘記了進學的大事,高高興興地跟著德妃娘娘去給太後娘娘請安。
慈寧宮裡,更是撒歡,太後娘娘本來聽了十福晉的話,想起娘家人心情不大好,也被逗得笑出來。
太後娘娘和孩子們一起樂嗬,聽著他們的童言童語,那個高興,想著弘晙下學後也會來請安,看看時辰,親自安排小廚房的人將她給弘晙準備的吃食都備好。其他的娘娘們想起今天是孩子們進學的日子,有孫子的也都忙乎起來。
而乾清宮裡,皇上聽這些兒子們的請求,一時呆愣。
“蒙學班是什麼?”皇上環視一圈不省心的兒子,實在鬨不明白,小娃娃玩樂一樣的開蒙識字還要開班?
皇上直覺,這就是兒子們想要偷懶,連孩子開蒙的事情也推給他一個老人家,生氣。
一圈不省心的兒子們瞧見汗阿瑪的反應,不敢吱聲,一起用餘光瞄向他們的四弟/四哥。
四弟/四哥不負眾望,“勇敢”地回話:“回汗阿瑪,兒臣一開始也不大明白,後來看了弘晙寫得章程,才知道自己大誤。”
雍親王從袖子裡掏出來兒子寫的章程,雙手呈上。
乖孫孫寫的章程?皇上疑惑得來。
皇上接過來看一眼,愣住。
再看兩眼,眼睛瞪大。
看到一半兒,氣笑了。
就是乖孫孫貪玩,不光不想學習,還想做“老師”?
瞧瞧,禮儀、常識之類的就不說了,數學、技藝、醫藥……這不就是剛剛進學的孩子要學的內容?
好嘛,乖孫孫認為他進學的時候學得內容太淺顯了,都給劃到蒙學班。
不過,好在皇上“火眼金睛”,看完後,看懂了這份章程裡獨到的一麵。
啟蒙性、樂趣性、全麵性……寓教於樂,培養興趣為主。
“弘晙寫的章程,朕看著可行。在你們府裡請老師不一樣,送到宮裡,也吃住在宮裡?”
雍親王對答如流:“回汗阿瑪,可以吃住在宮裡,也可以早上送來,晚上接回家。”
皇上瞪眼。
剛剛的想法更清晰了有沒有。
但是皇上沒奈何,皇上去給太後娘娘請安,看到已經有五個孩子進宮了,陶陶都七歲還需要開蒙什麼?簡直……
皇上老人家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