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些人臉上寫著懷疑,衛成大概猜到是什麼情況,他沒跟聽是風就是雨的百姓計較,點頭說折子早已經呈上去了,朝廷在商議對策,不日就有說法。
“那是我的田,真是我的,還商量什麼?”
衛成四平八穩答了一句:“料想全國上下不止是你們遇上這樣的事,估摸還有其他沒膽量上京申冤的,朝廷總得一次把問題徹底解決了,等上麵商議出對策跟著就會有公告法向全國各地,這事急不了,耐心等吧。”
全、全國各地???
他們這案子怎麼還牽扯到全國了??
幾人從衙門出去時都是恍惚的,又瞧熱鬨的問他們右通政咋說?其中有人把衛成那話重複了一遍,聽的人臉色就變了。
要徹底解決掛田帶來的弊端,最簡單是不讓掛田,是這意思???
看先有些人事不關己,聽說要徹底整頓,他們心裡一咯噔。這日下衙的時候,衛成又遇到蹲守他的,看樣子是逃著地稅的人,問他朝廷是不是就不讓掛田了?
心裡話是朝廷從沒讓過,是底下人太聰明了想出法來鑽空子。
他倒是沒這麼說,他道:“這不是我說了就作數的,通政司隻管將民間冤屈上報,不管斷案。這次的案子已經引起上麵注意,有同僚在苦思對策。”
“你不怕?你家沒有掛田的?這不合規矩不該先處置你們?”
是急瘋了才能說出這種話。
衛成還是不生氣,說他還真就沒給親友掛田。
這話是當街說的,聽到的全懵了。
不可能啊。
這怎麼可能?
衛成沒說出個所以然,不過這都可以打聽,有人說認識他府上哪個奴才,說去問問看。
問到了嗎?
問到了。
他府上那個負責采買的婆子說,老爺自己置了田地,分給老家兄弟耕種。估摸著侄兒年歲差不多了,又給他們送了讀書心得經文注解,好大一摞。
沒等人羨慕,那婆子擺擺手:“想我們老爺二榜進士出身,進了翰林院,做過編修侍讀,如今在通政司衙門深得皇上器重,那注解該多稀罕?鄉下人不識貨啊。”
來打聽的問她怎麼說?
那婆子壓低了聲音告訴他們:“彆看老爺這些年官運亨通,聽老太太說他早年氣運並不好,轉運還是在成親以後,之前連著倒黴連院試都考了四回,前三回沒進得去考場。那段時間老爺落魄極了,聽說一度想過放棄科舉回家務農,還是老太爺跟老太太把人勸下來的,勸得不容易。就在我們老爺最苦最難的時候,他兩個哥哥提了分家,甩了負累。也是老天有眼,沒讓老爺倒黴太久,他跟著娶了太太進門,然後就轉了運,秀才舉人進士順順暢暢考了上來,二榜進士館選進翰林院得了皇上五百兩救濟大家總該聽過?當時老爺還分出二百兩送回老家置辦田地給兄弟耕種,先是送田,後是送書,聽說那些書還是抽空批注的,好幾年時間才弄出一套,送回去給他大哥二哥轉手賣了,八十兩,因為這事我們老太爺病了一場,聽說之後氣得不輕……反正我們老爺沒給家裡掛過田,我忙呢,不說了。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誰都不容易啊。”
她說走就走,來探話的傻眼了。都忘了本來是為掛田的事情來的,隻記得那婆子說,右通政把他精心批注的經文送回老家,被他哥哥八十兩賣了。
這是哪裡來的禍害???
正常人辦得出這事?好好的放著人不做,做什麼畜生?
稀裡糊塗的衛大衛二就在京城裡出名了,一個分家,一個賣書,這兩件事人儘皆知,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
大官兄弟發達之前你瞧不上他,發達之後他伸援手你還是瞧不上他……
真他娘的絕了。
一般人還隻是當笑話聽,讀書人聽完胸口悶疼,得虧兩兄弟沒在京中,否則一天天的得有人排隊到他家門口去蹲點兒看傻子。
先是置田給他們耕種,又盼侄兒爭氣送書回鄉,右通政為這對兄弟想得夠遠。彆的不說,那摞書就價值千金,兄弟當到這份上,真是仁至義儘了。
好些聽說之後都憤憤不平。
說還管他們作甚?
這種人窮困潦倒那是活該!自個兒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