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萬英知道老二媳婦想得多,就說:“你娘前兩天在田邊差點暈倒,正好一道看了,你有什麼不舒服的,一會兒過來東屋讓大夫瞧瞧。”
何氏勉強笑笑,說了聲“好”,就沒了下文。
方萬英也沒辦法,孫子的事比這急多了,沒再管她心裡怎麼想的,領著大夫往家裡走。現在方大山也二十七了,要是小孫子是個傻子,那真是比生個姑娘還不如,他們老方家抬不起頭不說,就是老二家的姑娘以後嫁了人,娘家都沒男人能替她們撐腰鎮住婆家,少不了要吃虧。
進了方家的院子,方萬英朝東屋裡頭喊了一聲,就見方大山走出來:“爹,大夫,娘在堂屋等你們呢。”
幾人一塊兒進了堂屋,老李氏早就聽響動,馬上從椅子上起來,看見大夫還有些緊張,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辛苦大夫了,這麼遠還趕過來。”
這位大夫姓袁,鎮上一共就兩個醫館,他就是其中一個醫館的坐診大夫,因為年紀大了,幾乎不出診,但他和方萬英的弟弟方萬明有交情,見方萬英肯花那份銀錢,就二話不說地來了。
袁大夫放下藥箱,笑容十分慈祥:“不必客氣,我聽老方說這孩子生下來不哭,不能小看了這事,給我瞧瞧。”
老李氏忙把孩子遞給他,和方萬英、方大山站在一塊兒,三雙眼睛緊盯著袁大夫一舉一動。
就見袁大夫端詳了孩子一陣兒,手穩穩地扒了扒嬰兒嫩嫩的眼皮,問道:“這孩子睜眼了沒?”
老李氏忙道:“睜過,不一會兒就合上了,這不到現在都閉著呢。”
袁大夫不置可否,伸手在嬰兒耳邊打了個響指,看見那薄得透明的小耳朵輕微地抖了抖。他眉頭鬆了些,忽然用有些涼的手指碰了碰小鼻頭,小嬰兒眼皮一動,咂巴咂巴嘴,然後又沒了動靜。
接下來,袁大夫還拉了拉嬰兒小手臂,輕觸小腳板,小東西都作出了相應的反應,甚至還咧了咧嘴,看起來跟笑著似的,倒讓袁大夫嘖嘖稱奇。
老李氏和方家父子雖然不懂醫術,但也看出大夫的意圖,臉上漸漸有了笑容。
袁大夫把孩子放回老李氏懷裡,笑著摸摸胡子:“應該是沒事了,平時多注意觀察孩子的動靜,能哭最好,要是睜眼了以後總愛發呆,再來找我,不收……哎喲!”話沒說完,袁大夫忽然痛叫了一聲,低頭一看,原來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胡子被嬰兒的小拳頭抓在裡頭,一下還沒掙開。
老李氏忙瞪了方萬英一眼:“還不趕緊幫忙!”
一夥人又怕傷了嫩得跟水豆腐似的嬰兒,又怕袁大夫生氣,費了一番功夫才把袁大夫的胡子從嬰兒拳頭裡解救出來。
期間小嬰兒忽然睜開又大又圓的眼睛,烏黑的眼珠子轉了轉,盯住袁大夫笑彎了眼,讓方家人都傻愣在了原地。
袁大夫也顧不上自己的胡子了,有些驚喜地摸摸嬰兒胎發濃密的頭頂,不禁說:“這孩子!我還真沒見過這樣的,瞧這討喜的!”
小嬰兒的目光又落到老李氏身上,笑得更歡了,看得老李氏心花怒放,臉上笑成了一朵花:“我的乖孫,這位爺爺誇你呢,高不高興?”
小嬰兒似乎能聽懂老李氏的話,有神的大眼睛隨著大人們的話在幾人之間來回轉,似乎一點也不怕光,完全不像剛出生的樣子。
袁大夫家的孫兒孫女最小也都有七歲了,這會子看見這麼個小東西,心也軟了,問老方家的人:“可給這孩子取了名兒了?”他知道農村孩子取名兒不講究,甚至都粗俗如黑柱狗蛋之類。可這名字關係人一輩子的氣運機遇,今兒既然有緣讓他遇上了,他就做個善事,以後孩子長大了總會感激他。
老李氏一聽,覺得今兒真是個好日子。雖說他們不打算花心思在這上頭,在農村也不講究這些,但要是能讓袁大夫這個老童生給孩子取個有文化的名兒,那也是個天下掉餡餅的好事,聽說村長找秀才給自家孫子取名還花了二兩銀子呢。
她忙說:“可不是還沒取呢。”
袁大夫捋了捋胡子,看著孩子慈愛地笑笑:“《詩經》有雲,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希望這孩子終其一生無憂無慮,就叫長庚吧!”
說完,他從藥箱裡取了張紙出來,舔舔筆寫下“長庚”二字,也不圖方家人能看懂,隻是給孩子留個底。
老李氏趕緊讓方萬英接過,朝袁大夫連聲道謝。
從此,雲嶺村多了一個叫長庚的小童,多了一個小小的背著書箱在山路行走的身影,也多了一段令雲嶺村人嘖嘖稱道的傳奇。
作者有話要說: 初次發文,請大佬們溫柔輕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