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胤禩並沒有發現暗箭,更沒有想要為皇阿瑪擋箭,隻不過當時太過混亂,不知道是誰推搡了一下,以至於他往前走了一步,正好被箭射中。
在旁人看來,尤其是在自戀的康熙的眼裡,肯定是胤禩太過孝順,一時情急,連自身安危都不顧了,就是為了保護他的安全。
胤禩垂下眼眸,弱弱地咳嗽一聲,“皇阿瑪,兒臣沒事,隻要您能平安便好。您是皇上,如今正是親征噶爾丹的緊要關頭,您萬金之軀,怎麼能夠有損?
兒臣不過是一個平平無奇、無足輕重之人,不像大哥武藝高強,可以為您東征西戰。我能做的,便是要好好保護皇阿瑪的安全,絕不讓那些小人得逞。”
一邊說著,一邊咳嗽著,到底身子受了傷,虛弱的很。看著可憐見的胤禩,一片孝心,真誠可見。
而太子卻是被他寵的越來越不懂事了,且不說三月十八日,萬壽節這天,太子沒有任何表示,都沒有關心問候他這遠在戰場征戰的阿瑪。
此外,康熙還收到消息,太子最近與索額圖聯係愈發緊密,借著監管朝政的名義擴大他自己的勢力,格局太小了。
這些事情,讓康熙龍顏大怒,他這些年將太子捧的太高了,都讓太子忘記自己是姓愛新覺羅還是赫舍裡氏。
心中思緒繁雜,康熙暗自歎息一聲,轉而說道,“你剛醒來,還沒來得及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噶爾丹已經被安親王瑪爾琿生擒了,此次大戰已經結束,不日便可啟程返京。”
“真的嗎?兒臣恭喜皇阿瑪。”
康熙眯了眯眼,眼神深邃,半響,這才說道,“你是個懂事的孩子,明明年紀還小,卻比你大哥還要沉穩。這一次,若不是他魯莽行事,噶爾丹怎麼可能有機會乘機逃跑?
早在二十九年第一次出征噶爾丹,便是因為他的緣故,以至於沒能一舉殲滅噶爾丹。如今過去幾年了,胤褆還是不夠成熟,太讓朕失望了。”
失望?沒有希望,怎麼會失望呢?
胤禩心領神會,皇阿瑪是對大哥期許太高,太過看重,這才不能容忍大哥的錯誤,想必對待太子,皇阿瑪也是同樣的心思吧!
“皇阿瑪,大哥年輕氣盛,一心想要為您分憂,這才一不小心大意了,但是他的初心是好的,還請皇阿瑪不要生氣。
大哥對我們這些弟弟都很好,還幫我敲打身邊的奴才。惠額娘也是溫柔大方,對我體貼入微,甚是關心。”
聽了這話,康熙深感胤禩真是赤子之心,一點點小恩小惠都能惦記著。
“你且休息吧!等回宮之後,皇阿瑪會好好嘉獎你的。”
“謝皇阿瑪!”胤禩靦腆地說道,“兒臣不需要什麼獎賞,若皇阿瑪真要允諾什麼,能不能催一催內務府,等嫻玉格格孝期一過,就趕緊著手兒臣的婚事。”
聽了這話,康熙大笑,到底是長大了,想要娶妻生子,人之常情。
不過胤禩的話這倒是提醒了康熙,該怎麼厚賞瑪爾琿。瑪爾琿已經是親王,不能再給他封賞了,兵權不能給,但是什麼都不賞賜,將來論功行賞也說不過去。
“胤禩,朕看你和郭絡羅氏感情極好,郭絡羅氏又是自小在安親王府長大,不如將來婚宴便在安親王府辦了,也算是安撫安親王一係,對你管理正藍旗也是極有幫助的。”
愣了一下,胤禩很快便想明白了,帝王心思,高深莫測,可不能因著所謂的救駕之恩太過得意。
也許旁人會覺得在女方辦婚宴太過憋屈,但是胤禩想法與常人不同,根本不在意這點俗禮,隻要他的福晉是嫻玉便行。
而且,這樣的話,嫻玉一定會很高興,想到這,胤禩便心情愉悅,“皇阿瑪說的是,兒臣的婚事由您作主。”
聊了一會,康熙便離開了帳篷,忙著處理噶爾丹的殘餘勢力。
而胤禩低著頭,看著自己的傷口,嘴角微微上揚,這傷來的太及時了,雖然這次沒有立下戰功,但是能夠救皇阿瑪一命,想來分封爵位的時候應該會有他的名字。
再者,嫻玉的舅舅安親王瑪爾琿也是立了大功,想必皇阿瑪是會重賞的,隻是在安親王辦婚宴這點皇恩還不夠,還會有其他封賞。
想到這,胤禩愈發覺得當初接近嫻玉的想法沒有錯,不僅讓他更加得皇阿瑪重視,更是讓他慢慢拉攏安親王瑪爾琿等人,接管正藍旗,擴大了他的勢力。
最重要的是,嫻玉對他一心一意,這段感情在夜深人靜之時被胤禩反複品味,牢牢地刻在心裡,不能忘懷。
幸好,幸好當初認識了嫻玉,讓他的人生有了不一樣的風采,讓他抓住了光,舍不得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