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裕親王離世(2 / 2)

隨之,裕親王輕輕閉上了雙眼,神態安然。

保泰、保綬兩兄弟悲痛欲絕,放聲大哭,他們的頂梁柱阿瑪沒了,內心一片荒涼,無處安放……

與此同時,月明星稀,塞外的夜晚繁星點點,康熙會見蒙古親王,一邊欣賞著美酒佳肴,一邊聊著朝政大事。

這時,不知誰突然說了一句,“瞧,天空上有一顆星星墜落了,流光閃過,美麗而又淒涼。”

康熙沒過多在意,聽聽就過了。

然而,沒過多久,一日清晨,草原上的露水還殘留著,康熙剛剛起來,正準備梳洗。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抬眼望去,原來是梁九功匆匆忙忙地走進來了,慌慌張張。

“皇上,皇上,京城那邊送來消息,說是裕親王沒了。”

什麼!

“你說誰沒了?明明朕離開京城的時候,二哥隻是小病而已。”康熙不敢置信,大聲問道。

“回皇上,是裕親王。根據消息,裕親王病情加重,意識不清,昨兒個夜裡走的。榮郡王胤禩還有保泰阿哥、保綬阿哥都守在裕親王身邊,親王臉上還有著淡淡的笑容,很是安詳。”

說完梁九功稍稍抬頭偷瞄著皇上,見皇上眼眶泛紅,神色哀戚,怕是難受的很。

“皇上請節哀,生老病死,都是常事,您可要注意身體。”

康熙歎口氣,當初若不是他運氣好,早早地熬過了天花,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也許就不是他了。

按照長幼有序的規矩,二哥家世出身都很不錯,非常有可能繼位。

因著這個原因,他始終對二哥有所忌憚,即便二哥曾說過“願為賢王”,即便二哥這些年兢兢業業,儘忠職守,他這心裡總是有那麼一顆刺。

可回頭想想,先帝一共生育八子,活到成年的唯有他、福全、常寧和隆禧,隆禧早在康熙十八年因病去世,年僅二十歲。

如今,就在這個月,恭親王常寧和裕親王福全先後逝世。在這個世上,他再沒有親兄弟了,隻留下他一個人孤孤單單的。

想到這,康熙的眼淚終於忍不住地悄然滑落。

“傳朕命令,迅速修整,即日啟程回府。令太子胤礽、直郡王胤禔速速返回京城,按照親王的規格辦理相關喪儀。

此外,直郡王胤禔、胤祉、胤禛、胤祺、胤祐和胤禩等人都為裕親王穿孝,為朕儘一份情誼。”

“是!”

梁九功不敢有半點耽擱,趕緊告退,跟幾個皇子阿哥傳話。

太子等人得了皇阿瑪的吩咐,片刻都沒有停留,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僅僅隻用了幾天就回了京城。

等到太子一回京,立刻著手辦理喪事。

那日,在太子的帶領下,一眾皇子阿哥都齊聚裕親王府吊唁。

按照皇阿瑪的吩咐,除了太子穿的是一身素服,其他皇子阿哥都穿著孝服。

世子保泰迎著他們進府,指引著他們為阿瑪上了一柱香。

直郡王胤褆深深歎息,當初征戰噶爾丹,到了圍剿的緊要關頭,都是他年輕氣盛,急於立功,陰差陽錯讓噶爾丹從包圍圈中逃了出去。

後來,在皇阿瑪的示意下,伯父裕親王幫著給他頂了罪。這麼多年了,他對裕親王一直是心懷愧疚啊!

一旁的三貝勒胤祉更是畢恭畢正,嚴格地按照規矩上香。

自從前幾年因為胤祥生母敏妃逝世,他在百日剃頭被皇阿瑪降了爵位,現在他對於一切喪葬禮儀都重視的很,唯恐有半點出錯。

胤禩勸解著保泰他們不要太過傷心,日子還得繼續過下去,整個王府還得靠著他們支撐。

“太後她老人家本來也想過來的,可因著兩位親王都在這個月去世,太後傷心極了,現下身子不太好,正養著病了。”

保泰點點頭,太後身體要緊,應該是他們這些小輩去給太後請安才是。

隻是他們現在帶著孝,等過些日子再去看望太後。

很快,沒過幾天,康熙便趕回到了京城。他親自上門祭奠,在裕親王靈前痛哭不止。

隨後,康熙命人在黃花山為福全造墓立碑,規定除了常年祭祀之外,另外還有加祭。

不僅如此,康熙迅速地給福全上了諡號“憲”,並讓保泰原位襲爵,沒有按照規格降等。

除此之外,康熙太過思念福全,特意請來畫師,畫一張他們兩兄弟一起坐在梧桐樹蔭下的畫像,以示手足同老之意,感情甚篤。

並且還將圖裱了起來,掛在書房,細心珍藏著,時時懷念。

種種事情,樁樁件件,較比之比裕親王早十幾天逝世的恭親王常寧,皇上對福全的待遇不可謂不深厚。

滿朝文武,皇親宗室,人人讚歎皇上和裕親王福全兄弟情深,誇讚皇上仁愛寬和。

好在保泰、保綬被阿瑪福全千叮鈴萬囑咐,沒有太過激動,沒有恃寵而驕,端的是一幅尊敬恭從的樣子。

見狀,康熙愈發滿意,更加樂得厚待二人。

而此時,宗人府,索額圖望著天窗,恨意滿滿,怨懟康熙絕情如此,竟然斷了他的吃食,根本不是什麼仁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