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出使的幾次還是先皇在世時,那時候使者覲見可以佩戴刀劍,但近兩年使節不再被允許帶利器入宮,還要有一整套的搜身流程。
狄仁傑沒有翻開那卷降書,隻是放進了懷裡。
烏孫國王的真降書到了姬越手裡,她仔細看過其中內容,發覺烏孫國王應當是以秦人的情況作為參照,他願意率領臣民投降晉國,甚至沒有對自身有太多要求,他希望晉國能夠容許烏孫國人仍舊在本國居住,烏孫的青壯可以作為苦力送至晉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細究的條程,一看就是經過朝上反複商榷的,都很合理。
假降書其實也是基於真降書的基礎,烏孫國王確實提出他還剩下三個兒子,為了保證這三個主戰派的兒子不搞事,他是以質子的名目將三個兒子送來坐牢的。
這才是真的有誠意。
姬越連夜開了個小朝會,這次倒不是征求臣子意見,而是就烏孫國王提出的降書內容進行商榷,有這份降書在,烏孫基本已經可以列入晉土範圍,後續的治理也要迅速跟上,君臣從二更天一直商議到了天明,忽有館驛的人來報,烏孫正使須彌自戕而死。
狄仁傑歎了一口氣,須彌之死對大局已經沒有影響,他自戕隻為不做晉民。
也是個難得的忠烈之人。
姬越對於須彌的死沒什麼想法,命人收斂屍身厚葬,至於那三名烏孫王子,她準備等烏孫國的事情定了之後,仍舊送還給烏孫國王,她並不覺得幾個王子能搞出多大的亂子,所謂放虎歸山是基於各種條件之上的,人力足夠強大的情況下,難道還會怕區區幾頭野獸?
姬越的旨意傳至西域前線,烏孫國的請降被接受,自王城衛隊到邊城軍全部放下刀槍,烏孫全境正式並入晉國版圖。
鄰近西域的幾個邊郡很快接到了朝廷的政令,接收了一大批烏孫苦工,有的郡比較缺工匠,烏孫青壯就被送去做工匠,有的郡田多人少,就令烏孫人去種地,有的郡不缺人手,乾脆就把這些高高壯壯的草原漢子分發到戶,不到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將這些烏孫勝兵消化得差不多了。
烏孫的勝兵大部分沒有上過戰場,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幾乎被連反變故嚇破了膽子,極少有鬨事的,殺了幾個刺頭之後更是學乖了,但烏孫戰兵卻是個問題,戰兵經曆過慘烈的戰事,對晉人十分痛恨,人數也不少,這樣的軍隊沒有辦法直接編入軍中,隻能關在俘虜營裡,沒個幾年是不會放出來了。
烏孫之地分為兩個部分,極大的一部分在草原,多以部族形式生活,還有一小部分生活在西域,烏孫王城也在西域,所以西域意義上的烏孫國不算大,但實際打起來卻困難得多,這部分的國土被單獨成郡,姬越遍數人才,最後選定一個名叫孟憲的人。
孟憲其人名聲不顯,但他的祖父孟巍卻聲名赫赫,乃是墨家上一代的巨子,與其他學說不同,墨者是一個組織,墨學的重點從來不在學,而在身體力行,墨者組織的領頭人被稱為巨子,每一代墨家巨子都是墨者心中的在世聖賢,但孟憲卻不是個墨者,應該說墨者的家人很少有自願成為墨者的,那畢竟太苦了。
從姬越的觀點出發,墨家的出發點很好,很多主張她也在推行,但一門學說在傳承時為了保證純粹,難免走上極端,墨者不留餘財,俸祿均分,分離人欲,將所有墨者都當成聖賢來要求,這也導致了許多墨者半路出家到其他學說,或者乾脆放棄,真正純粹的墨者是極少數了。
孟憲是墨家中的一個奇葩,他本身經曆了墨家巨子的言傳身教,對墨家主張有一部分支持,但因為無法接受墨者的財富觀,硬生生拜了法家的名師,又因為無法接受法家理論而遊學江南,吸納了一些儒家和農家的學說,但不能說是博采百家之長,對於大部分純粹的一門學說黨來說,此子簡直就是個雜家。
雜家其實也是百家的一種,雜家先祖是真正的博覽百家,對於各家學說有精準的認知,提出百家合一之論,是個真正的大才,但後來雜家無人,漸漸消弭在了曆史長河之中,如今雜家這兩個字是用來形容那種什麼都知道一點皮毛,但做什麼都不精的人,孟憲簡直是身體力行在詮釋這個詞。
但姬越給了孟憲一個機會,她登基之後沒多久就在無數的官員裡找到了這麼一個奇葩,出於學說認同,她把人放到江南做了一地縣官,出了點成績之後又拎到河西做了郡守,這兩年表現得還不錯,姬越覺得孟憲也算是個人才了,這次烏孫郡的事情,姬越就交給了他來管。
孟憲接到調令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了,他本是一個後方吃瓜群眾,還在跟屬官談論烏孫戰事,一眨眼自己就要去烏孫上任了。
雜家心裡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