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唐太宗:李隆基這個敗家子! 杜甫:不……(1 / 2)

詩歌不像小說一樣有起承轉合, 如果碰不到合適的情境,就察覺不到其中真味。

所以千百年來,詩歌穩穩坐在文學鄙視鏈的頂端。

如果把中國文學比喻成繁星, 那麼詩歌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顆。

那是語言的先鋒, 思維的載體。

詩人能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全部用恰當的文字表達出來, 而普通人往往隻會說一聲臥-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出,無數大唐的寒門弟子為之動容。

杜甫居然寧願凍死,也要讓天下寒門人士有屋子住,這是何等的氣魄?這是何等的無私?

一個人過得好的時候, 希望彆人也過得好, 隻能說他很善良。

一個人如果過得不好,還希望彆人過得好, 那這個人就可以稱得上無私的聖人了。

杜甫莫非是孔孟轉世?!

杜甫在文壇有名氣,但是不高。大唐還是傾向於歌頌壯麗新世界的文章, 比如張九齡、王維和李白等人的詩篇。

這些讀書人在此之前, 沒怎麼聽說過杜甫的名字。

現在,他們看到了天幕裡麵的安史之亂。他們的心思變得敏-感, 他們的文風變得深沉,杜甫的詩歌正中他們的下懷。

大唐缺一個杜甫這樣的詩人, 缺一個思想的標杆!

杜甫的草堂就是桃源一樣的存在啊!

草堂雖然破舊, 可它的精神高尚。

“詩聖杜甫在哪兒?”

很多人收拾行囊,包袱款款, 想要親眼見一見這位聖人, 想要親眼見一見那個桃源鄉。

那不是草堂, 那是聖人的住所。他們要去見聖人,他們要找聖人學作詩。

他們掀起了一場尋找杜甫的浪潮。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無數人為之潸然, 詩人陶淵明也不例外。

陶淵明望著天幕,心神激蕩,滿腔悲壯之情。

有一說一,他聽到詩聖的稱號的時候,其實是不滿的。華夏人敬天法祖,崇拜祖先,人活著的時候都沒有死後那麼受尊重。

陶淵明可不覺得杜甫能厲害到超過屈原那些先人。再說了,他覺得自己寫的詩也不差,怎麼就被杜甫比下去了?

現在,他卻逐漸明白了其中的含金量。

陶淵明感慨道:“他被稱為聖人,不無道理。”

“怎麼說?”村人好奇地問。

陶淵明搖搖頭,什麼也沒說。

他自己一開始很想當官,後來看遍了汙濁的官場,於是回老家種田,不為五鬥米折腰。

聖人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既然改變不了這天下,那麼就獨善其身吧。

可杜甫寧願凍死,也要兼濟天下,古往今來,誰能有這樣的胸懷?

他回到屋子裡麵,拿出來了菊-花酒。

去年秋天菊-花盛放的時候,他采下菊-花,把菊-花和糧食一起拌勻。他平時都不怎麼舍得喝,現在全拿出來了。

陶淵明滿飲一杯,頗覺暢快:“菊-花性情高傲,即使是殘菊也挺立不落,傲然怒放。那杜子美,正是菊中君子也!”

......

在安史之亂後的世界中,年邁的杜甫剛從官府中走出,就被官吏拉住。

官吏直接來了個川劇變臉,臉上掛滿了微笑,因為用力過猛,顯得有點討好和諂媚:“杜大人,彆走啊,來來來,喝酒嘛,下官這裡有一壺好酒。”

他恨不得穿越回去拍死自己,要知道這個古怪的老頭居然是留名青史的詩聖,他一定不會那麼冷漠,起碼好言好語把他送出來。

杜甫望著天幕,驚歎於自己神奇的遭遇,拄著拐杖,冷漠地搖頭。

他和祖父很像,是個狂傲不羈之人。

他看不慣官吏這副作態,懶得和他周旋,搖頭說道:“沒什麼好喝的,下官要去赴任了,告辭。”

官吏頭皮發麻,思來想去,說道:“在下知道你是為了那戶人家的事情而憂心,這不是我能處理的事情,我把這件事情報給上官,好不好?”

事情層層上報,杜甫被帶到郭子儀身邊。

杜甫終於見到了這位自己敬佩的大將軍,不卑不亢地說:“民為邦之本,如果這麼征兵,遲早會生起大亂的。讓這些沒有經過訓練的人上戰場,那不是去送死嗎?”

“他們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還有家人等他們回家。”

“郭將軍,這是下策中的下策,如果時局真的爛到這種地步,我是同意這麼征發兵卒的,但是如果沒有,那麼還請從長計議。”

其實,杜甫並不是普通的文人,他是有軍事眼光的。他一直支持皇上重用郭子儀,並且希望軍隊直搗黃龍,這和李光弼的策略不謀而合。

將軍郭子儀麵色肅然,要是從前,他才不會在打仗的時候聽文人的意見,但這可是現在風頭最盛的文人。

那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讓軍師都為之動容,來勸自己重用杜甫。

與此同時,郭子儀看著軍心不穩,也很發愁。

自從天幕播放了《石壕吏》,軍中一片嘩然。

從來都是男子戍邊,石壕吏其實一開始也是要去抓老翁,最後是老婦人主動要頂替家人服役。要不是天幕,郭子儀還不知道軍營裡麵什麼時候抓來了這麼多女人。

郭子儀擔心再這麼鬨下去,軍隊裡會出現嘩變,揉揉眉心,下了命令:“讓這些被抓來的良家婦女歸家。”

杜甫長長鬆了口氣,起碼,那一家人有救了。

郭子儀:“你如果說要放其他人,比如那些還沒有成丁的中男,那本將絕不同意。如今大唐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倘若城破,他們同樣活不了。”

杜甫歎氣道:“在下知道。”

郭子儀話鋒一轉:“不過多虧你上了天幕,本將也沾了光,被提了一嘴。即使放走了一半兵,這場仗應該也會比之前好打。”

杜甫看了他一眼,什麼也沒說,一切儘在不言中。

他們都清楚地明白,大唐軍隊真正的敵人不是安慶緒等叛軍,而是龍椅上複雜多疑的天子。

敵在中-央。

郭子儀被天幕稱為大唐名將,拯救大唐的一號功臣,風光無兩,沒有任何信息說他會造反。

可想而知,皇上接下來會有多信任他,一百個魚朝恩都阻擋不了他的路。

郭子儀和天幕劇透的那樣徹底攻破叛軍,也是遲早的事情。

......

【杜甫在成都草堂待了好幾年,過了一段安穩的日子。可是很快,他的金大-腿嚴武過世了,他再一次沒了收入來源。

古代男人要麼當官,要麼從商,要麼去當苦力。杜甫有消渴症,這種病類似於糖尿病。這個病引發了無數疾病,比如眼病、頭痛、肺病等等。

他自然做不了苦力,也沒門路經商。

再加上,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人生過半,他不想死在外地,俗話說落葉歸根,他想回到河南老家。

他於是帶著家人,輾轉多地,來到了夔州。

在這裡,他遇到了一個當官的朋友,受到了他的接濟。杜甫買了一些果園,在這裡耕種,這是他人生詩文創作的高峰期。】

天幕出現新的畫麵,杜甫的演員在官員的府上看到了一個女子跳劍舞。

她跳起舞來風雲變色,那劍光仿佛是後羿在射日。

杜甫感覺自己好像回到了五十年前,那時候,年幼的他看到了大明星公孫大娘跳舞,至今曆曆在目,不能忘卻。

這個年輕女子跳的舞跟公孫大娘多像啊。

杜甫沒想到在這個地方還能見到類似的舞,忍不住問道:“你這舞從哪裡學的?好生眼熟。”

女子說道:“我是公孫大娘的弟子。”

杜甫聲音艱澀:“原來如此,那你師傅呢?”

女子低著頭,情緒不佳:“師傅已經仙去了。”

他愣了愣,悵然不已,隨後揮毫如雨:“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杜甫像是在懷念公孫大娘,又像是在懷念年輕的自己,又像是在懷念盛世大唐。

【公孫大娘也是一位很傳奇的人。

據說,杜甫看了之後五十年念念不忘。書法家張旭看了劍舞之後頓悟,畫家吳道子看完之後自己的技藝也突破了。

她的舞蹈好像有什麼神奇buff。

她還是某款遊戲公孫離的原型。據後人考證,公孫大娘應該死於安史之亂中。】

——

天幕下,在安史之亂還沒發生的世界中。

女弟子嘰嘰喳喳:“這杜甫真會寫詩啊,一舞動四方。師傅你也留名青史了,真好啊。”

公孫大娘看著看著,眼前浮現水霧。

無數人想看自己的舞蹈,觀眾如山。她當然沒有注意過席間有一個小孩記下了自己的舞蹈。

那孩子在五十年後,還念念不忘,用筆為自己傳出千年的名聲。

女弟子望著滿屏的“阿離”,滿腦門問號,正想發問,結果便聽見旁邊傳來微弱的抽泣聲。

“師傅,你哭什麼?”

公孫大娘眼眶微紅:“我在那個時候都是埋進土裡的人了,他還記得我的名字。”

能有杜甫這樣一個粉絲,是多少舞者夢寐以求的事情?

——

很多人以為杜甫隻會寫現實主義的詩歌,實則不然,他浪漫起來不要命。

這篇詩文堪稱華麗,程度堪比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無數人驚-豔不已,又心裡難過。感慨世事變遷,滄海桑田。

小時候意氣風發的杜甫去看公孫大娘跳舞,五十年過去了,杜甫老了,公孫大娘也沒了。

武則天看得更為長遠。

武則天閉上眼睛,心神觸動:“怪不得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從杜甫一個人,能看大唐的興衰史。”

“連公孫大娘這樣的宮廷舞女都死於戰亂之中,普通百姓還有什麼活路呢?”

年少的李隆基被她叫來身邊,戰戰兢兢地服侍著,餘光掃過旁邊的藤條。

他之前來的時候,武則天手邊還沒有這個藤條,現在卻有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