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幕說還沒有被挖,但秦始皇並不高興,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秦始皇暗暗下決心,到時候得多放點水銀,多設點機關,多放點兵馬俑。讓兵馬俑擋住那些外來的小賊。
————
【旅遊達人李白曾經跑到安祿山管轄的京津冀地區去玩。河北和關中矛盾巨大,很多人對皇上不忠心,反而對安祿山忠心。李白非常憂慮,擔心安祿山有一天會造-反。
可他這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人到暮年,還是個白身,怎麼阻止大唐這架狂飆的馬車?
他隻能用酒麻痹自己。
他寫下了:“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他來到安徽的敬亭山,又寫下了:“眾鳥高飛儘,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他鬱鬱不得誌,感覺隻有敬亭山能夠理解自己了。
終於,大唐爆發了一場駭人聽聞的大型叛亂,安祿山帶著二十萬人造-反了。叛軍勢如破竹,攻破潼關,直逼長安。
唐玄宗李隆基隻曉得跑跑跑,一路跑到四川。
叛亂爆發的時候,五十多歲的李白在安徽宣城,他的兒女卻在山東,山東也遭到了戰火。
李白愁的不得了。好在唐朝遊俠風氣重,李白就是個遊俠,武藝也不錯。武諤聽說李白劍術高超,所以特地趕來拜他為師。
武諤聽說李白兒女的事情之後,主動請纓要去救他的兒女。最後把他的兒女從山東救回來了。
李白非常感謝,還特意寫了一首詩《武十七諤》。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李白被賜金放還之後隻能摳腳。因為他都被皇帝炒魷魚了,還有誰敢錄用他?
可接下來,他的機會來了。】
【唐玄宗逃到了四川,他的兒子唐肅宗跑到靈武去繼位,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自古以來,就沒幾個人心甘情願當太上皇。
唐玄宗這時候已經是一個老人了,但他還是不願意放權。他兒子前腳頂了他的皇位,他後腳就使出了招數。
他把很多兒子都分為節度使,讓他們去討伐叛軍。就是要給唐肅宗添堵。
永王被封為四道節度使和大都督,定下了“海上襲擊幽州”的策略。
李白這個時候清清白白,名氣也大,算是大唐網紅,是個金招牌。永王派幕僚三顧茅廬,請李白出山輔佐自己平定叛軍。
這時候,天下有三個主要的勢力。
唐肅宗,唐玄宗和兒子們,再加一個安祿山等叛軍。
如果觀眾老爺是李白,會選哪一個?】
彈幕:(砧板保護協會:父子倆哪有隔夜仇?隨便選一個唄。)
彈幕:(橘子白桃水:我選杜甫。)
彈幕:(鮮曉月:我選D,鈍角。)
古青青:【雖然唐肅宗登基為帝,但這是先上車後買票,很多人覺得這樣不好,朝野之間非常不滿。唐玄宗雖然晚年很迷,但曾經也是一位英姿風發的雄主,朝野之間還是傾向於唐玄宗的。
李白估計想著,永王也是太上皇的兒子,聽太上皇辦事,根正苗紅。而且永王一心想平定安祿山的叛亂,也沒有什麼要跟哥哥掰頭的意思,好像是個不錯的去處。
再說了,李白距離唐肅宗太遠了。
杜甫為了投奔唐肅宗,一把老骨頭翻山越嶺,走了好幾個月才走到,差點把命給送了。
李白這個時候已經是個老人,哪有那種精力穿越火線和翻山越嶺?
於是他選擇了永王。
他希望在人生的暮年,也能像蘇秦一樣腰掛相印,匡扶天下,封侯拜相。
誰曉得,這是一道送命題。】
【沒過多久,唐玄宗可能扛不住唐肅宗那邊的壓力,於是棄車保帥,反手背刺永王。
唐玄宗把永王的事件定義為謀反。
唐肅宗也是如此,連安祿山都不打了,發兵討伐永王。
三月之後,永王兵敗自殺,李白鋃鐺入獄。
這對父子的相爭讓河北的叛軍得以喘息,為大唐中後期的藩鎮霍亂埋下伏筆。
李白不知道天家沒有父子,尤其是“父慈子孝”的唐朝。等待李白的刑罰就是腰斬。】
————
很多不了解李白的人表示震驚。李白這個詩仙居然淪落到了這種地步?
這也太慘了!
長安,唐玄宗臉上火辣辣的,天幕說的話無異於一個巴掌,狠狠打在他的臉上。
“好一個父慈子孝,亨兒,這唐肅宗是不是你?你未來居然這麼胡鬨嗎?是你讓大唐接下來如此動-亂?”
他說的是疑問句,但語氣非常肯定,認定了李亨就是唐肅宗。
李亨麵色平靜:“父皇,雖然兒臣現在是太子,但你又不是沒廢過太子。這唐肅宗是不是兒臣還尚未可知。兒臣對父皇的孝心日月可鑒,怎麼會不聽父皇的話?您這麼說,真讓人感到心寒。”
“再說了,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您未來能跟高祖一樣安安穩穩做太上皇,不分發那麼多節度使,又怎麼會造成這麼大的動-亂?您就沒有一點問題?”
李亨含沙射影地挑李隆基的問題。
李隆基咬牙切齒,拿手指著兒子:“——你!混賬!你居然敢對朕不敬?”
李亨握住他的手指,將他的手壓下來,語氣溫柔:“父皇,現在是掃除外敵的時候,可不能內訌啊。”
李隆基甩甩袖子,重重地冷哼。
等除掉安祿山,他一定要弄死李亨。
李亨一點也不怕,天幕把父親這位偉大帝王乾的錯事抖落得乾乾淨淨,導致父親的威望直線下降。
他趁機發了一筆父皇財,如今羽翼豐滿,擁護者太多了。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
同時他也暗下決心。對待父親,一定不能留情。最好能像太宗一樣把父親軟禁起來。
如果走到天幕所說兩虎相爭的地步,那就麻煩了!
————
高適大驚失色:“太白兄,原來你卷入的居然是叛亂。命怕是要沒了!”
杜甫望著李白,滿心可惜,心像是被揪著一樣,難過極了。
意氣風發的李白晚年居然流蕩無歸。
他不敢相信:“唉,天家無父子,不能怪太白兄,他是冤枉的!”
李白望著天幕,眉頭皺緊。
俠客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比起性命,他更在乎名節。
有了造-反的罪名,無疑是比死更難受的事情。死了之後在黃泉也不安生。
他可以肯定,永王至少在招募他的時候,沒有流露-出這個意思。不然他絕對不會加入永王。
李白收回思緒,聽到杜甫一直在維護自己,心情複雜。
他舉著酒樽,品了一口酒,沒有熟悉的香味,還越喝越苦,苦中作樂道:“人生,難得糊塗。在下也和李斯晁錯這些賢人有了一樣的待遇啊。”
高適有些憤憤不平:“算算時間,應該是十多年後的事情。倘若我發跡了,一定要救太白兄出來!”
然而,緊接著天幕說的話,讓他驚駭不已。
————
【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是李白的妻子沒有放棄他,到處奔走找關係。
事實證明,李白做交際花還是有好處的。很多好友不敢跟亂臣賊子扯上關係,於是跟李白分手。可也剩下了一些真心好友。他們和李白的妻子一樣到處奔走,竭儘所能伸-出援手。
李白在獄中寫下了很多詩,希望自己能得到營救。
他有個好朋友叫做高適。高適不再是當初那個大齡落榜考生。他在亂世中發家,如今是攻打永王的將領之一,位高權重。
李白於是給高適寫了《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老朋友啊,你揮揮手就平定了永王之亂,功勞太大了,我倒是沒有冤屈的感覺,玉石俱焚很正常。我現在就要死了,淚水止不住地流淌,你能不能撈一撈我啊?”
高適表示十分動容,然而拒絕了。】
——
高適:“……”
他之前罵的對李白見死不救的人居然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