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首《蜀道難》是李白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據傳賀知章看到這首詩之後, 驚呼李白是謫仙人。】
天幕還在聊這首詩的背景,還沒有放出詩文。可光是這幾句前情提要,就把所有人的好奇心都提了起來。
好家夥, 《蜀道難》還能不亞於《將進酒》和《夢遊天姥吟留彆》?
蜀漢的劉阿鬥吃瓜吃到自家, 眼睛微微睜大:“朕見過蜀道啊,朕知道怎麼寫啊!蜀道確實難, 上次走了一次,把腳都磨出血了,再也不想走了。”
他瘋狂地進行頭腦風暴:“蜀道掉下去之後絕對沒命,連屍骨都找不到,死無全屍。蜀道難啊,蜀道難……”
“有了, 蜀道千峰萬壑難,路途崎嶇高遠險,長途奔襲糧草少,大漢基業幾多艱。”
諸葛亮:“……”
劉阿鬥越說越激動:“相父, 朕說得怎麼樣?是不是改一改就能成為一首詩了?”
諸葛亮羽扇遮麵:“陛下說得很有真情實感,一看就是真的去過。多雕琢一下, 定是可以的。”
低情商:寫得真爛。高情商:沒有雕琢。
劉阿鬥心裡喜滋滋, 抬頭望著天幕,想看看李白到底寫了什麼。
天幕將全文一行一行地放了出來。
劉阿鬥剛看到第一句, 就瞳孔地震。
“噫噓嚱, 危乎高哉,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這這這……”
他感覺自己好像又回到了看到“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那一刻,震驚得說不出話。
劉阿鬥結結巴巴:“蜀道可過,上青天卻是完全不行的, 李白真是一如既往地愛誇張。他怎麼想得出來將這兩者放在一起?”
諸葛亮眼中深處閃過驚-豔之色:“畢竟是詩仙,就是想旁人所不敢想。”
“一唱三歎,回環反複,真是讓人心情激蕩。”
劉阿鬥越看越尷尬。他們兩個人都走過蜀道,怎麼描寫的地方天差地彆?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走過蜀道了。
他撓撓頭,感覺頭有點癢,好像要長腦子了。
——
這首詩也沒什麼複雜的字詞,很多文化水平較低的百姓連蒙再猜也能看得懂。
一起筆就讓人震驚不已,而後層層遞進,高-潮一個接著一個,沒有給人喘息的空間。
唐太宗李世民一口氣讀完之後,直覺酣暢淋漓,摸-摸頭,居然已經起了薄汗。
“當真是詩仙!盛世大唐都在他的筆下!大唐有他,了不起。”
在此之前,他沒覺得詩文寫得好能夠驚天動地。
楊廣還喜歡寫詩呢,寫得還很好,結果亡國了。寫詩寫得好也不能阻礙隋朝亡國啊。
在他眼裡,寫詩隻是琴棋書畫一樣的藝術罷了,無聊的時候拿來消遣一下。
可現在李白的出現,讓他改變了想法。
寫詩寫得好是真的能驚天動地,詩仙是大唐最為光彩的一張名片。
這個榜單排了十個詩人,大多都是唐人,古青青也不止一次說起唐詩的輝煌。
唐太宗李世民暗下決心,大力發展文化行業,讓他們為大唐書寫盛世華章。不求能再出一個李白,隻求大唐文脈更加昌盛。
——
蘇軾是四川眉山人,他望見這首詩的時候,深深歎息。他第一次出川,是和父親弟弟一起前往京城考試。第二次,是回家丁母憂,第三次是回家丁父憂。
他走過水路,也走過陸路,爬過蜀道。
沒有比爬過蜀道的人更明白蜀道的艱難了。
可這首詩說的又不隻是蜀道難,說得也是政治形勢的難。
他望著天幕中逐漸顯露的詩文,深深點頭:“李白說得對。薑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到後來鄧艾奇行,才勉強破了這天險。這種險地,如果首領是豺狼虎豹,早晚會造-反。”
“他寫這首詩的時候也沒想到自己一語成讖,蜀地會成為各方勢力角逐的地方吧?”
蘇軾收回思緒,含笑看著自己的弟弟蘇轍:“子由覺得這篇怎麼樣?能被稱為代表作中的代表作嗎?”
蘇轍若有所思:“開篇意氣風發,後來雄渾壯闊,最後側身西望長谘嗟。猶如寶劍入鞘,卻還殺氣騰騰。”
“李太白這首詩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論其豪邁之氣,確實無出其右。轍覺得這首能算。”
他說的是李白的詩。李白不是個謙虛的人,他知道自己文采好,也常常自誇。這就給後世很多評論家發揮的空間了,不需要自己絞儘腦汁尋找誇誇的詞。
用李白的詩形容李白就行了。
蘇軾望著遠方,思緒飄遠:“好久沒回家了,什麼時候我們回去一趟?”
蘇轍明白哥哥這是被勾起了思鄉之情。李白出川之後再也沒有回到老家,他們也差不多,丁父憂之後幾乎沒回去了。
蘇轍:“蜀道艱險,來回一趟要半年左右,真的要回去?李太白都說了,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旅遊達人蘇軾躍躍欲試:“可我看完之後,偏偏顧不得那些危險,就想去看看景色。你我年紀都大了,再不爬一次,就沒機會了。你瞧這景色多美!”
天幕還在放無人機航拍的蜀道,勾得人望而生畏,也勾得人心潮澎湃。
蘇轍也心生觸動,答應下來。
——
不僅是蘇軾被勾起了去蜀道的欲-望,其他人也是如此。
蜀道真的有這麼難嗎?他們好想去看看。
李白明明在勸退彆人,結果越危險的東西越為迷人,反倒讓更多人想去蜀道玩了。
如果李白知道的話,不知道該怎麼想。
————
【既然蜀道難,那人們為什麼要走蜀道?不能換條路走嗎?
答案是很難。
四川是個盆地,周圍都是山,所以出四川很不容易。除了陸路之外也有水路,比如過三峽,但是這條路是往東的,不是往北的。
北邊的關中地區古往今來都很繁華,皇城長安都坐落在這裡。四川如果想跟關中貿易,就必須打通往北的道路。
所以這條蜀道應運而生。
這條路是華夏最有曆史底蘊的道路之一。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三星堆遺址。有人說那是古蜀國。這是考古界的重大發現。
有網友說,四川這下挖掘了三星堆遺址,陝西這個古文化大省如果不開個始皇墓,可能就要落後了。
古蜀國靠著蜀道跟外地通信。秦滅古蜀國之後,中間的曆史就斷層了,很難去追根溯源。
可李白似乎是一個知情者,他聽說過古蜀國的傳說,並且把它寫到了《蜀道難》裡麵。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蠶叢據說就是古蜀國的第一代國君。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說的就是五丁開山的傳說。李白的才學真是深不可測。
現代考古專家穿越回去問問李白,可能會知道更多關於古蜀國的事情。】
————
李白寫得天馬行空,古青青也天馬行空地說起了李白這首詩裡麵的文化底蘊,並且提到了神秘的古蜀國。
現代觀眾看得樂嗬嗬,直呼李白牛-逼。
結果古代人就沒那麼高興了。
古代金石學類似於考古,可到底不算真的考古。
未來的人為什麼喜歡挖墓葬啊?俗話說事死如事生,人們非常尊重墓葬,挖墳可是要遭天譴的!
很多帝王將相惴惴不安,擔心未來自己的墳墓被挖,可天幕沒有接著說墓葬的事情,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墳墓是否安好。
他們羨慕起了秦始皇。到底是始皇啊!沒人敢挖他的墳!
——
秦始皇:“!!!”
公子扶蘇:“?!!”
“陝西始皇墓,父皇這人說的是不是驪山皇陵?他們想挖您的墳?”公子扶蘇說的是疑問句,但心裡已經有了猜測。
畢竟能被稱為始皇帝的人,除了父皇之外,不做他想。
秦始皇做了個深呼吸:“真是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