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太後是承聖帝的生/母, 也是先帝的皇後。
沈太後出身於西寧郡王府沈家, 是沈家正兒八經的嫡長女出身。
當初太/祖皇帝還在的時候, 欽封四位郡王八位國公, 雖說品級都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各位郡王和各位國公之間勢力不一, 這其中還是有高下之分的。
西寧郡王府就因為底蘊勢力深厚稍稍高出其餘郡王一籌而隱隱成為郡王中的領袖,隻不過後來時過境遷,時移世易, 到了承聖帝這時候, 西寧郡王因為傷病之故,西寧郡王府的勢力不如早年, 這才讓北靜郡王府取代了郡王中的領袖地位。
可西寧郡王府也不是真就這麼沒落了,其勢力雖不如早年,可如今的這位西寧郡王的履曆拿出來, 某些年的差事看起來那也是很亮眼的。
如今的這位年屆五十的西寧郡王是沈太後的侄子,在上一任西寧郡王去世後, 其長子接替爵位,成為新任的西寧郡王。這位新任的西寧郡王才智平庸, 能夠承襲爵位完全是因為其是長子的緣故。
這位沈家的長子武藝更是平平, 縱然承襲了父輩的爵位, 也沒什麼亮眼出眾的地方,承聖帝隻給官階虛職,且皆是武職, 並不十分重用他。
沈太後當年入宮為後是奉旨入宮,先帝待沈太後還是不錯的,後來冊封太子也沒什麼懸念,承聖帝作為中宮嫡子很順利就當上了太子,然後在先帝去世後,承聖帝就登基為帝了。
先帝既然娶了沈家的嫡女為後,那承聖帝的後宮中怎麼能沒有沈家女子為妃呢?
先帝沒給承聖帝定沈家的女子為皇後,定的是旁人家的女子,承聖帝還在做太子的時候,身邊也沒有沈家的女子陪伴伺候,先帝同承聖帝間似乎有一種默契,不要沈家女子陪伴伺候,似是為了避嫌。
可這種狀況到了承聖帝做皇帝的時候就被改變了。
承聖帝登基後的頭一次選秀,成為了太後的沈氏就做主,將那時候還沒有成為西寧郡王,也即是郡王府長子的女兒接進宮中,讓她的這位侄孫女伺候承聖帝。
承聖帝對沈太後還是很孝順的,沈太後接了沈家女兒進宮,承聖帝也不曾說什麼,更不曾冷落沈家姑娘。在沈家姑娘生下皇子之後,還將沈氏冊封為妃子,隻不過倒不曾給過封號,闔宮上下皆稱其為沈妃。
沈妃所生的皇子排行第五,即五皇子。這位五皇子在去歲年底時同其餘幾個成年皇子一樣,得封親王爵,被冊封為端王。
不過端王同其餘的皇子們有些許不同,自承聖二十年起,端王便隨同沈太後去往五台山還願,與沈太後一起在五台山靜心齋戒侍奉佛祖,十年未曾歸京。
要說沈太後為何會同端王一道離京往五台山十年呢?這事兒還得從先帝在時說起。
先帝有一回生病,病勢沉重凶險,便是太醫院的太醫都束手無策了,用遍了辦法也是無用,先帝始終昏迷不醒,到了最後,太醫們隻能斷言,先帝這回病重藥石無效,隻能靠先帝自己了。
若是先帝能熬過那一夜,於翌日蘇醒過來,先帝的病就有救了,反之先帝就真的過不去了。
當時還是皇後的沈氏在聽完太醫斷言後,便毅然去佛前跪了一夜,她在佛前許願,言說先帝若能熬過那一夜,她願意前往五台山,在那裡清修十年靜心齋戒侍奉佛祖。
結果說來真是玄妙,沈氏許願後不久先帝就在淩晨時分蘇醒過來,這沉重到連太醫都治不好的病症還真就好起來了。
按說沈氏在佛前發願立誓,既然先帝的病好起來了,沈氏就應當去五台山還願,可偏偏沈氏沒去。她倒不是想要賴賬,而是因著那時承聖帝才成為太子不久,縱然是中宮嫡子名正言順,可這地位也不是完全穩固的。
沈氏這一去就要十年光陰,她在五台山不能回京,這十年時間裡,誰又知道在先帝身邊會出現什麼變故呢?她身為中宮皇後卻不在宮中,將治理六宮權柄交給他人,那等到她回來時,這先前苦心經營的一切不都白費了麼?
於是,先帝活著的時候,沈氏就沒去五台山還願。
沈氏在先帝生命垂危那一夜在佛前發願立誓,她確實是說要去五台山侍奉佛祖,卻不曾言明時間,沈氏倒也有些心機,在佛前將這情況明言,求佛祖允她些時間,待時機成熟的時候,她一定會去五台山還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