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2 / 2)

就林澗說的那番話,賈璉可以斷定,林澗應是早已在暗中布局好了,往後的一段時日,就隻等著最後的收網了。

補選授官之事,正如林澗所聽聞的那樣,空缺官位的補選中有近四成都是四王八公的人,這是從吏部甄選時就有的結果。

這結果送到中書省,餘丞相彙同中書省的幾個學士一同看過,也沒有更改多少,也就隻改了兩三個人的名字,便直接呈交到承聖帝那裡了。

承聖帝看過呈送的名冊與各個人的履曆,一字未改一人未易,就著吏部和中書省議出來的結果,一律照準,又過兩日,這些補選上來的官員就走馬上任了。

賈寶玉的名字一路遞送到承聖帝跟前,承聖帝都沒改,賈寶玉自然也如願進了翰林院,做了個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

補選授官事後不久,都中上下,朝野內外經過十數日左右的休整,基本上是恢複了從前的模樣。

那些僥幸活下來的僧侶都各自回轉到了他們原本的地方,被抓的如是教暴徒也都還嚴嚴實實的關在牢中,隻是表麵上看著景象像是恢複了從前的樣子,可那些因為如是教暴徒的屠殺而死了人的人家,他們的傷痛隻怕是永遠都不能彌補的了。

這期間,朝中還發生了一件事。承聖帝下旨,裁撤大將軍職。

聖旨下後,即代表著本朝此後將再無大將軍之職了。不論是實職還是虛銜,大將軍都不會再作為皇家對臣子的封賞了。

這聖旨在朝野上下還是引發了一番轟動的,旁人如何震驚猜測都不論,林澗這裡是一點兒都不驚訝的。承聖帝這聖旨便是在林澗意料之中,他心裡也很清楚,承聖帝不過是在按照他自己原本的謀劃行/事。

這大將軍之職要裁撤,將來,等時機成熟,這中書省和丞相之職,也都是要一並裁撤的。

中書省裁撤後,分權於六部尚書,嗣後六部直接懟承聖帝負責,無需再有中書省及丞相在中間,如此一來,文官和武官的勢力都會得到均衡分布,重武輕文的局麵就會被大大的改善。

隻是如今局勢尚且還沒能到達那一步,又兼剛剛裁撤大將軍,都中及各個府縣鄉裡剛剛經曆過一番動/亂,各地情勢需要穩定,承聖帝不能貿然行/事,他還需要入奉先殿跪列祖列宗告祭天地請罪,此時便不能裁撤中書省及丞相,他還需要中書省及丞相替他穩定朝堂。

承聖帝要在奉先殿中跪足七日,在他頒布聖旨要往奉先殿中在列祖列宗及天地麵前請罪時,沈太後也有旨傳出,說是要與承聖帝一同向天地告罪,沈太後在承聖帝跪奉先殿的時候入壽安宮佛堂七日,在佛祖麵前懺悔請罪欺負,請求佛祖庇佑天下信徒。

承聖帝要在奉先殿中跪祖請罪,這七日中是不理朝政的,期間的一次大朝會都停了。

可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承聖帝不理朝政,自當應由太子監國理政。可太子已有多日不見蹤跡,淮陰那邊的事務都是太子身邊的人彙同淮陰知府及當地官員在處理,對外說是太子無礙,可關於太子的猜測卻是一日都不曾停歇過。

朝中有人提及此事,一則言說太子不見蹤跡,二則言說太子要處理淮陰事務,隻怕難以□□處置朝政,說要承聖帝請旁人監國,這要請旁人監國的提議一出,便引起眾臣一片嘩然。

隻因有人提議請丞相監國,有人提議請親王皇子監國,所說人等不一而足。自然引起眾人諸多議論。

但這些提議還沒等承聖帝說什麼,便遭到了言官們的強烈反對。就連餘丞相都義正言辭的斥責他們信口開河。

——這太子尚在,如何能請旁人監國呢?這豈非是大逆不道嗎?

承聖帝倒很果斷,他並不理會這些建言,直接下旨在他於奉先殿跪祖告罪期間由太子監國,一應朝政也都由太子處理。

林澗聽到這聖旨時,心裡還犯嘀咕,太子在淮陰還病著,這人還不知道如何了,怎麼處理朝政呢?這奏折公文從都中送去淮陰也不難,可那麼多的東西,太子又如何看得完呢?

林澗是怕蕭煜在病中吃不消。

但在數日後,承聖帝入奉先殿的第一日,淮陰那邊就傳回消息了,錢英也同林澗說了,太子病愈,出現在淮陰眾人麵前,一如往昔,還破了那些傳言。都中這邊送去的奏折公文,太子都能如常處置,還讓人傳話回來說,讓林澗不必擔心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