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戴威營(1 / 2)

六個小時轉眼就過去,不知道是電報出了問題,還是啦赫曼沒拿定主意。

時間到了仍沒收到回信兒。

黎援朝也沒慣著,說等六個小時就等六個小時,當即下令大軍開拔。

其實他這六個小時也不是特地留給哈菲茲的,就算對方沒來部隊走到這裡也是要休息休息的。

哈菲茲還在焦急的等待回信,忽然聽到外麵的嘈雜聲,頓時臉色一變,連忙跑了出去。

看見大部隊整裝待發,心裡往下一沉,連忙去找黎援朝。

這時黎援朝也剛好從臨時指揮所出來,不等哈菲茲說話,搶先道:“哈菲茲先生,我們說好等六個小時,看來你們的大統領先生還沒有拿定主意。”

哈菲茲還想儘最後的努力。

如果單軍強行入境,可以想象僅憑他們現在的實力,根本無力阻擋。

這還在其次,他真正害怕的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如果單軍來了就不走了怎麼辦?因為沒有得到回信兒,之前黎援朝說的那些條件可就不做數了。

哈菲茲還想說什麼,黎援朝懶得跟他浪費之間,直接一揮手示意來人把他帶下去。

敬酒不吃吃罰酒。

既然那位啦赫曼大統領不識好歹,就得讓他清醒清醒。

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跟哈菲茲一起來的隨從從電報室衝出來,大叫道:“回信啦!回信啦!”

哈菲茲眼睛一亮,立即衝了過去。

黎援朝一抬手,示意不用攔著,任由哈菲茲衝過去搶過電報,快速看了一眼,不由鬆一口氣,轉而跟黎援朝叫道:“同意啦……”卻有一口氣哽在喉嚨裡,憋得一臉通紅,半晌才緩過來,繼續道:“我們同意閣下的要求,也請貴軍信守承諾,保證我方的權益。”

黎援朝的臉上露出笑容。

雖然剛才他的態度強硬,但現在的主要敵人仍是印軍,在孟加拉能不打還是不打,減少消耗,以逸待勞。

黎援朝和丁大成已經收到情報,新德李正府在南方調集了六個師,一共十二萬大軍,聯合駐紮在北方的其他部隊,一共二十萬人,準備發動反撲。

在這種情況下,黎援朝和丁大成都不想節外生枝。

確認電報後,讓人把哈菲茲帶下去休息。

根據點報上啦赫曼的指示,哈菲茲不用回去,直接留在這裡,負責雙方溝通,免得產生誤會。

剩下黎援朝和丁大成。

黎援朝微笑道:“丁叔,看來我們的運氣不錯。”

丁大成也笑道:“這根運氣有啥關係,隻要那個啦赫曼腦子正常就不會拒絕。”

黎援朝點點頭,轉而問道:“丁叔,您說那些西巴俘虜放出來,還能有多少戰鬥力?”

丁大成皺眉,明白黎援朝的意思。

這些俘虜如果士氣低落,很可能會影響到他們下一步的計劃。

丁大成想了想道:“老話說哀兵必勝,這些人被俘後肯定吃了不少苦頭。以現在的形勢,他們要想回家,必須跟我們一起擊敗敵人,按道理來說戰鬥力的下線應該是有保障的。”

黎援朝點頭:“我覺得這件事不能拖,我們直接派出一支先頭部隊把戰俘營接管了,否則夜長夢多,還有那些裝備,我們繳獲那些裝備可不夠武裝六七萬人的。”

丁大成抿起嘴唇,關鍵時候這些戰俘能發揮多少戰鬥力,武器裝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雖然跟啦赫曼的協議中提到了,要歸還巴軍原先的裝備。

但這種事說說就算了,還真能指望啦赫曼那邊可丁可卯的把裝備還回來?

最後肯定是東拚西湊,以次充好。

黎援朝和丁大成也沒什麼更好的辦法,這個時候他們同樣不能跟孟加拉撕破臉。

丁大成又道:“對了,我們後續的火箭炮到哪兒了?”

接下來可能要打大會戰,僅憑幾百輛坦克殲擊車的火力肯定捉襟見肘。

幸虧這次勝利,繳獲了不少印軍的大炮,再加上後續的107火箭炮,至少在火力上不會落入下風。

除此之外,另一個短板就是空軍。

在東線,黎援朝和丁大成暫時得不到空軍支援。

隻有單兵攜帶的防空導彈,還有幾輛安裝在輪式裝甲車上,瓦西裡新研製的車載防空導彈。

這種導彈其實就是放大版的單兵防空導彈,隻不過提及更大,射程射高更遠。

但缺少大型雷達導引,命中率其實相當感人,威嚇作用更強。

好在敵人也沒好多少,空軍的飛機主要布置在西線對付壩基斯坦空軍。

上次印巴戰爭,印空軍被巴空軍打的暈頭轉向,這次再打起來,格外謹慎小心,把絕大多數飛機集中到西線,令黎援朝和丁大成這邊的壓力沒那麼大。

但是隨著對方的部隊集結完畢,肯定要抽調空軍支援。

而在戰場上的原則就是,敵人越想乾什麼,就越要阻止他。

就像下棋一樣,每一次打亂對方的戰略部署和戰術意圖,就距離勝利更近一步。

所以丁大成和黎援朝在得知印軍從南方調來十多萬大軍,準備跟北方的部隊彙合,形成一個二十萬人的龐大軍團。

兩人不約而同,絕對不能讓敵人把分散的五根手指頭攥成拳頭。

接下來就是搶時間。

丁大成伸出手:“援朝,做好準備,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黎援朝明白丁大成的意思,伸出手跟他握住:“丁叔,謝謝你!”

丁大成道:“不用謝我,機會給你了,將近二十萬大軍,不是那麼好擺弄的,你能搞成什麼樣,就看你的能耐了。”

根據之前的計劃,接下來二人就要分兵了。

由丁大成率領一路,集中絕大多數輪式裝甲車和從印軍那邊繳獲的卡車,形成一把尖刀,徑直向南穿插。

這一支部隊雖然數量少,人數不到一萬五千人,卻是行動的主力,機動力強,火力更強,丁大成親自指揮,穿過孟加拉後,直向西南方向,擺開要與海德巴拉的艾魯爾會師的架勢。

剩下一路,由黎援朝指揮,名義上十幾萬大軍,卻是執行的佯攻任務。

這一支大軍總數超過十五萬,在收編巴軍俘虜之後,將會向西進逼安拉阿巴德,擺出威脅新德李的姿態。

隻要擺開這個架勢,印軍方麵不管原先是什麼想法,都必須把兵力集中到安拉阿巴德去。

因為那裡是新德李的門戶,一旦被攻破,就能長驅直入,抵達新德李城下。

這就是《孫子兵法的攻其必救。

屆時從南方調集過來的援兵,來不及集結都要拚命往安拉阿巴德去。

此時安拉阿巴德的守軍隻有不到五萬,就算把之前東線的殘兵都召集過去,也不會超過八萬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