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丁(2 / 2)

如果依據探討語言符號的信息性質——即語言賦予事物信息——那麼語言的兩個基本功能便非常清楚了:用於教導,或是喚起記憶。不過,這裡同樣具有矛盾。

如果說話者產生一個指向受講者所不知曉的事物的符號,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符號本身便無法提供信息;如果說話者產生一個指向受講者已知事物的符號,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能被認為是真正的獲取知識過程。

對於可感知的事物來說,外部對象使我們能夠獲得知識,但對於純粹理解的事物則並非如此——當然,對於後者而言,往往最終會尋求[神]的解釋。

隻有無力找出答案才會不得不以一種卑微而天真的想法,將事物根源集中在[神]的身上,投向宗教與神學維度的思考——當然,我們自然也不能對他們過於苛責,在曆史與時代的情形與局限之下。

無法立足世界的真實,隻會走向錯誤而虛無的未來。

我的朋友,我相信你與我都清楚什麼是“純粹理解事物”,那些不通過感官感知而隻能通過理性思維或心靈意識來理解的事物,我們如今稱之為抽象概念。

這些事物不受感官的限製,可以超越感知,僅僅通過理性思考就能被理解,在某種程度上,這些事物超越了感知世界的限製,已然成為了我們理解和思考的對象。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概念在表達時同樣需要被編碼成符號,所以語言並非簡單被稱為單純的外在符號,我們內在的思想和語言之間,依舊存在一個符號化過程。

不如讓我們繼續通過前人的視角來進行討論與思考,對於這些“抽象思維”的來源,奧古斯丁依舊將其歸結於麻瓜的神:一方麵,它是由上帝賦予的內在知識,而另一方麵,它也同樣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比如說通過感知事物留下的印記,而這種影響又與上帝的創造有關(麻瓜認為世界的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

除去與麻瓜口中的上帝相關的內容後,從本質來看也清晰地表明了一點:抽象概念不僅是個體心靈的產物,也反映了外部世界帶來的影響。

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這裡麻瓜將符號定義為一種能夠使人們聯想到其他事物的東西,超越了其在感官上的印象,比如說因此可以表達對不存在的事物的分離,或者表達對現有事物的分離。

例如符號“無”,實際上代表“無”的事物並不存在,但卻可以通過“有”的相反概念來表述,即對一個存在的事物進行意義上的剝奪,也就是說,符號的含義可以通過其他符號來確定。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