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駭人聽聞的酒席(2 / 2)

從主路開始往許家灣這條自己村裡修的柏油路拐的兩側,都壓的很平整。

而12號這天一大早,記者們便發現,有好多人騎著三輪車來到了這邊。

他們到達後,會先去一個臨時擺放的桌子前領號。

而這沿路的地方,也早早的被粉筆寫下了無數個號碼。

抽簽選號。

選中哪塊就是哪塊。

領取了號碼的商販們便把自己的三輪車停在了路邊,卸下紅毯、頂棚之類的開始搭建自己的攤位。

大集是從明天開啟,可今天一些手腳勤快的商販們,在搭建完畢後,已經開始營業了。

許家灣的人也不管。

隻要守規矩,那就沒問題。

於是,馬路兩邊套圈的,打槍的,投球的,這些娛樂活動的攤位一個個支棱了起來。

並且這些商販也規矩,知道人家是擺喜事集,地毯也好,頂棚也罷,全都是紅色的,順著馬路兩邊延伸……隔老遠來看,還真有些紅妝十裡的模樣。

看著好看極了。

一下子,那種大喜之日臨近的氛圍感就有了。

當天下午,“許家集”這個名詞就出現在了網絡上。

這些矜矜業業的記者們就像是現場直播一樣,把這次兩口子的婚前準備全都通過照片發到了網絡上。

你還彆說……

網友們一看。

喲?

這弄的好像還可以啊。

緊接著,在許大強授意的鬆口之下,終於有記者問道了村子外麵那些已經堆放了好幾天的桌椅板凳是怎麼回事。

許鑫、楊蜜婚禮準備現場大宴賓客!外人亦可參加!】

講究!賓客不要禮金,隨意吃喝!】

遊客也可以!不要錢!七天隨便吃許鑫婚禮的豪爽!】

許鑫、楊蜜婚禮現場人情味濃厚!】

同喜之日,大宴七天!多圖告訴你這場婚禮有多豪橫!】

一條條的新聞伴隨著逐漸披露的婚禮細節,出現在網絡上,成為了無數人津津樂道的新聞。

免費吃喝?

說句祝福的話就行?

流水席全天不息?

早上陝北餄餎麵?餄餎麵不是河南的嗎?

中午農村大席酒肉管夠……

持續七天?

這婚禮……得花多少錢啊?

也太豪橫了吧?

無數已經習慣了許鑫和楊蜜的名氣,或者之前對兩口子不甚了解的人,在仔細了解後,這才逐漸想起來……

啊對。

許鑫家……好像有礦來著。

這下,徹底沒人覺得倆人這婚禮寒酸了。

而丟掉了那層“農村酒席”的濾鏡後,不得不承認,在西式婚禮當道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在被這些天新聞的狂轟濫炸之下,回憶起了這些記憶中的味道。

誰說農村大席就一定low的?

這又是七天大宴,又是農村大集的……

多有趣啊。

想去,咋辦?

……

13號。

“許家集”開市!

早上五點多,大冷天裡,許家灣這條路上燈火通明!

趕早起來的記者們看著路邊那一桶又一桶的爐灶,以及爐灶上麵用來壓麵條的機器,飛快的按著快門,拍著一張又一張在這大冷天裡揉麵的師傅們辛苦工作的身影。

而和他們一道的,還有任常箴帶領的《舌尖劇組。

一方麵他們是受邀參加許導的婚禮,另一方麵是來拍一些素材。

任常箴知道婚禮的菜都很硬,所以和許鑫商量著把關注點主要放在村外麵的大集上麵。

畢竟在大集上除了那極為奢侈的龍蝦、螃蟹之類的,更多的還是陝北這邊農村婚宴的“土菜”。

記者們拍,他們也拍。

整個集市從五點多開始,一直到天蒙蒙亮。

空氣中已經開始彌漫起了燉羊肉的味道。

大席早餐,羊肉餄餎麵。

等到7點,正式開餐。

就在記者們想要驗證許家灣的人到底說沒說謊,究竟是不是免費吃的時候,伴隨著羊肉開鍋後的奇香撲鼻,秦川大師傅們那嘹亮如同信天遊一般的嗓音喚醒了嶄新的一天。

“誒!羊肉餄餎!快來吃咧!”

不需要任何人指揮。

伴隨著這些高亢的嗓音,一份份麵團被投放到壓麵機裡。

水開,焯麵,往不鏽鋼碗裡一放。

旁邊的徒弟立刻一大勺半點不含湖的羊肉臊子連湯帶肉的添了進去。

然後,徒弟看著那些拍照的記者,直接招手:

“誒,來來來,吃麵哇!熱著滴,吃了暖和了再拍哇!快,來拿,辣子自己加!”

“咕都……”

挨了一早上凍的記者們立刻有人繃不住了,放下了照相機走上前去。

接過了這一碗在寒風中熱氣騰騰的餄餎麵,看著這碗裡的大羊肉塊,不自覺的咽了口口水。

這……太香了啊。

而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個。

不一會兒,這一碗代表著陝北人民樸實粗獷卻不失細膩風味的羊肉麵,便暖和了不知多少人的身心。

那熱氣熏蒸之下,嗦麵的聲音裡,清晨的陽光緩緩遍灑大地。

高原上清朗的天空把陽光染成了一片欣欣向榮的金色。

那是獨屬於冬日清晨的溫暖煙火。

記者也好,趕早過來湊熱鬨的路人也罷。

還是許家灣村子裡的本家。

一個人,一碗麵,便是一副無比美好的人間畫卷。

這些外地來的記者,在把麵碗放到回收洗涮的桶裡後,帶著滿足回應了這些大師傅們那“吃飽了哇”的話語後,摸著肚子,帶著一身熱流,心裡紛紛發出了感慨:

“真是一場有人情味兒的婚禮啊……真棒!”

……

8點。

許家集徹底忙碌了起來。

來湊熱鬨的老頭老婆們也來蹭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麵,然後開始逛集市。

賣針線的,賣春聯的,賣老鼠藥、腳氣散的……五花八門的攤位,什麼都有。

有人給娃買了新炸出來的饊子,有人發現了自己十來年沒吃過的黃饃饃。

有人在這集市上與故友重逢,更有人在這邊依靠瞎貓碰死耗子的運氣,套圈套到了攤位老板準備的特等獎……

歡笑,熱鬨。

在這個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在這個固定集市越來越少的當今時代,許家集讓這個因為煤礦而飛速發展的小縣城似乎又一朝回到了十年前。

集市愈發的熱鬨了,甚至都到了堵塞交通的地步。

人潮洶湧。

而早上那些做羊肉麵的大師傅們也拆掉了壓麵機,取而代之的是各展所長的手藝。

比人還高的蒸籠裡,一樣又一樣扣碗堆疊,源源不斷的新鮮海貨一車一車的運送了過來。

高爐大火,大鍋鐵鍬。

為了這一直到晚上都不能斷的大席,大師傅們開始忙碌。

而旁邊圍觀的記者們看著那一隻又一隻從水裡撈出來的龍蝦……一個個隻覺得眉心直突突。

不是吧……

玩真的?

龍蝦都上來了?

免費吃?

正琢磨呢,忽然,許家灣那邊,幾輛麵包車開了出來。

來到了鍋灶旁邊後,立刻有一些歲數在四五十歲的男人帶領著一些年輕人下了車。

領頭的中年人們手裡拿著杯子,拿著酒瓶,直奔這些炒菜的師父。

而看那瓶子的製式,記者們再次無語。

那特麼是茅台!

國賓?飛天?還是什麼係列暫時不得而知。

但就見這些中年人笑嗬嗬的走到大師傅旁邊,把酒倒進杯子裡,帶著敬意的端給了這些炒菜的大師傅。

大師傅也恭敬的雙手接過來,一飲而儘後,把杯子一還,繼續兢兢業業的炒菜。

而不知道是否是錯覺,大家總覺得這些師傅炒菜更賣力。

同時還沒完。

就在這些中年人敬酒的時候,記者們已經看到了……那些年輕人搬著那種……食堂裡盛湯的不鏽鋼桶,放到了一片提前留好的桌子上麵。

緊接著第二趟的時候,每個人肩頭就都是成箱成箱的酒水了。

而當看清酒水上那幾乎所有天朝人都不陌生的標誌時,他們不少人已經懵了。

茅……茅台!?

還是茅台!?

不是,你們要乾啥?

住……住手啊!

當看到這些年輕人拆開了茅台的封口,捏著瓶子往那不鏽鋼桶裡傾倒的時候,所有人都傻了。

滿眼驚駭!

大哥,你們是認真的?

免費的大席……你們給喝茅台!?

????

這還沒完。

當這些不鏽鋼桶全部倒滿被扣上蓋子之後,後麵陸續趕來的年輕人們提著一個大箱子再次來到了旁邊。

拆箱,開盒。

一抹紅色映入記者眼簾。

中……中華。

軟包的中華,撕開包裝,拆開封皮,全都堆放到了一個大托盤裡麵。

緊接著,一個年輕人拿出了一塊寫了字的黑板,放到了托盤旁邊。

“謝絕女士、兒童索要。”

“……”

“……”

“……”

眼看著那托盤裡的香煙越來越多,在逐漸堆滿了之後,就被年輕人端著放到了稍微靠後的位置,記者們明白……應該到時候會有人看著,誰要煙就往外遞,防止有些素質差的人哄搶。

想的可真周到。

但……

“太嚇人了啊。”

不知誰人輕語。

得到了無數人的認同。

確實。

這場“農村酒席”……

真的太他媽嚇人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