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據我所知,《舌尖》的創意方案,是你提出來的?”
“嗯,沒錯,是我的創意。”
“那諸如……”
她低頭看了一眼采訪本:
“做一部有味道的紀錄片、開啟一場“尋根”之旅。用食物、表達出承載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變遷、用東西南北地域不同,千差萬彆的飲食習慣與共通之處,來表達出華夏人民的勤勞智慧價值觀……諸如此些理念,紀錄片的核心思路,是誰提出來的?”
“唔……是我。”
“這些是在紀錄片創意草創初期,就已經擬定了?”
“對的。表麵講美食,裡子說文化。這是核心主旨。”
許鑫說完,其實就已經猜到她要問什麼了,索性直接說道:
“但實際上,從片子開始立項,組建攝製組完成之後,所有拍攝環節都是由其他分鏡導演來完成的。包括前期的準備工作,查閱資料,調研等等,也都是大家的辛苦付出。我在整部片子裡隻負責兩件事,一,把控節目核心主旨。二,負責決議團隊提出的意見。實際上百分之90的工作都是由他們完成。所以我才會說,坐在這,如果問我最真實的想法,那就是愧疚。真正應該受到褒獎的,是辛苦付出的他們才對。”
不居功、不自傲。
謙虛誠懇。
他把態度擺的非常端正。
這下反倒讓蕫倩有些不會了。
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問題……
“2,詢問《舌尖》的靈感來源。3,團隊如何拍出來這部作品的,幕後故事如何。4,如何找尋到“文化”這個節目主旨。……”
這就沒法問了。
因為對方把該說的都說出來了,如果繼續問,其實無非就是把對方說過的話拆解開來。
反倒有些絮叨。
她有些無語。
不過,豐富的主持經驗讓她很自然而然的就明白自己該問什麼了。
迅速鎖定了台詞本上的一個問題,她點點頭問到:
“那對於這些天《舌尖》所引發的種種社會現象,你有關注麼?”
“比如說為什麼在這麼邪惡的時間播放的?”
許鑫帶著輕笑反問。
蕫倩同樣微笑點頭:
“沒錯,能收獲大家如此多的喜歡,我想你應該很高興吧?”
“那肯定。無論是電影還是紀錄片,影像作品如果能做到讓多數人產生共鳴,那對於電影人而言,就是成功的。”
他一邊說,蕫倩一邊點頭,而等這句話說完,她自然而然的就問到:
“除了這些,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那就是《舌尖》上出現的一些產品,在網絡上打開了知名度,瞬間爆火,甚至很多都已經賣脫銷了。”
“是,比如諾鄧火腿。”
“嗯,在當初拍攝選材時,有考慮到後續會有這些情況麼?”
“完全沒有。”
許鑫搖搖頭:
“《舌尖》選材的核心,其實並非是固定的,我們要找尋多少樣食材,了解他們的幕後故事……其實並不是如此。我們在確定了7大主題後,分集導演對於自己負責的主題,是有著自己的認知的。而大家的靈感來源也五花八門……我再拿諾鄧火腿來舉例。
為什麼我們會選擇拍它?並不是說它有多麼悠久的曆史,亦或者是有什麼美麗的傳說。實際情況是,第一集的分集導演任常珍任導,她在雲南旅遊,在大理古城無意中吃到了這個火腿。覺得挺好吃的,就問飯店老板這火腿是什麼牌子的,味道很好,和其他火腿還有些細微的區彆。
老板告訴他這是諾鄧當地的火腿。她這才知道,原來雲南也產火腿。這個事給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剛好又附和題材,所以她重新跑去雲南實地了解,最後決定拍攝。我們的故事裡,好多其實都源自於導演、團隊的個人經曆,以及一些美食家的推薦……它是偶然的,非常偶然的巧合,卻碰撞出了最美麗的花火……”
說道這,他微微搖頭:
“或者說,它更像是導演的靈感。無數人的靈感碰撞而出,至於播出後,引得大家追捧,我們至少在拍攝時沒有考慮過。而是等拿到了成片,幾個分工不同,你拍這個,我拍那個的團隊大家湊到一起看片子。才會發出各種各樣的感歎……比如團隊裡的一些年輕人,以前大家都以為蘭州牛肉麵就是蘭州拉麵……看完片子之後,才有了改觀。”
“原來如此。”
蕫倩恰到好處的點點頭,笑道:
“可不管怎麼說,《舌尖》這部片子還是在無形之中,推動了許多農副產品的發展。”
“不敢當不敢當。隻能說恰逢其會……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肯定是好事。不過也不是沒有隱患,但……其實一切還是要交給時間。”
“……?”
蕫倩一愣。
本來都打算進行下一個問題了,可當許鑫這前半句謙虛,後半句總結的話一出口,她的思路瞬間就被“打斷”了。
下意識的問道:
“隱患?”
“唔……對啊。”
“比如說?”
“比如……嗨,反正它漲價最凶,咱們就說它吧。還是諾鄧火腿。董老師留意過現在諾鄧火腿的價格了麼?”
“這……沒有。變動很大?”
“不算大,但也不小。《舌尖》第一集開播前,它是29一斤。現在價格我看已經來到了40了。”
蕫倩似乎瞬間領悟到了許鑫的意思,發出了一個……不算尖銳的尖銳問題:
“你是擔心有人在利用《舌尖》謀利?”
“那倒沒有。”
許鑫笑著擺擺手,給出了一個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答案:
“恰恰相反,看到它漲價,從我的本心而言,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為什麼?”
“因為穀賤傷農。”
“……?”
蕫倩又一愣。
而看出來了她的不解,許鑫開口解釋道:
“外國的諸如伊比利亞火腿這種我們先不談,就說國內的,金華火腿的價格,中方在45,上方是60左右。而諾鄧火腿其實從工藝到原材料,並不比金華火腿差。
它的製約就在於,它的產量不夠大,名氣也小,屬於不是很出名的地方特產。熟知它,購買它的人,其實都是諾鄧附近的本地人。
它是商品,而商品被創造出來,便要產生利潤。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可它現在的價格已經不比金華火腿低多少了。”
“沒錯。”
許鑫再次點頭:
“這是商品價值提升的體現。其實在這方麵,生產者、消費者都會處於一種矛盾位置。諾鄧火腿價值提升,那麼就會吸引商人到來。
他們收購,變賣,產生經濟價值。
對於生產者而言,利潤的增加,就是收入的提升。而《舌尖》就像是商人一樣,我們拍攝了,讓它產生了知名度,消費者認可,前來購買。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但實際上,在從生產到消費這一整條產業鏈上麵,生產者在沒有消費市場,或者消費市場之前,他們的地位是很低的。
我們有句話叫市場決定價格,當你的市場不大的時候,你生產的商品想要賣出去,勢必,要進行一些商品利潤的壓縮。
而這種利潤的壓縮,並不是你自己決定,是市場幫你決定的。因為市場小,所以生產者沒有選擇的權利。
而現在,它的市場變大,隨著商人的介入。那麼,市場、商人、生產者這三方就會達到一個平衡。商人製定價格,市場決定銷量,銷量決定生產量。這是一個穩定的三角貿易循環。
它雖然現在的價格在飛速膨脹,但隨著《舌尖》等熱度的退卻,它的市場最後也一定會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常態。之前急劇擴張的市場最後會被穩定在一個固定的區間內。短期內,我估計諾鄧火腿會隨著供需關係的改變,繼續上漲。
但又因為有金華火腿作為市場風向標來參考,它的價格不會超過金華火腿。而長遠來看,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了諾鄧火腿的名字,擴大了它的市場,對生產者而言,他們拓寬了市場。
是雙贏的局麵。
但對於消費者,每個人都必然會承擔因為需求的急速擴大而提升的價格。以及,一些諸如假冒偽劣,以次充好這種需要市場來把控質量的問題。這是隱患,但就像是我說的,在最後,把一切交給時間,時間會讓這三方重新變得穩定下來。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需求大於供給……諾鄧火腿如此,其他在《舌尖》上出現,引發人們購買欲的農副產品亦是如此。它們都會經曆一段這樣的時期,但最後的結果,一定是一個三方共贏的結果。不存在穀賤傷農,不存在奇貨可居,由市場主導消費的穩定三角……”
“……”
“……”
“……”
一番話把這一屋子人都給說懵了。
雖然沒人明說,但……
此時此刻大家的心情都是共通的。
出奇的一致。
“你確定你是導演?而不是某個市場經濟學的專家?”
不是……這話從你嘴裡說出來咋那麼奇怪呢?
一個導演……不聊人文,不聊鏡頭,不聊故事……你在這跟我聊市場經濟學?
你……你乾嘛啊!!
所有人瞠目結舌。
蕫倩呢,下意識的問道:
“許導對市場經濟很有研究?”
“不算有研究,但我最近準備的論文,是有關電影市場與投資成本相互引導關係作用的題材。裡麵是關於市場發展及“標準化”前景可能性的相關討論。在做了很多資料後,隻需要把它們轉換到《舌尖》的事情上,就很好理解了。”
“……”
“……”
“……”
全場皆驚。
都懵了。
蕫倩隻覺得自己這一二十年的采訪經驗在此刻似乎都化作了塵土。
市場經濟……標準化……生產力……
各種專有名詞之下,她台詞本上那些有關於《舌尖》的訪談問題逐漸開始模糊。
咦?
我和他本來打算聊啥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