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心而論,許鑫如今對絲路電影節的改組,心態已經很平靜了。
最初的時候,對於“絲路電影節”,所有人的心裡想法都挺一致的。
那就是按照三大的標準,辦一個屬於天朝的國際化電影節。
或許,絲路電影節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做到與歐洲三大齊名,但包括許鑫在內,大家一開始的想法也沒打算直接叫板歐洲三大。
彆人不提,許鑫最開始的執念,就隻是搞一個不分豬肉,具有含金量的電影節,僅此而已。
而三屆電影節下來,事實證明,他的理念沒有錯。
在西影廠的大力推動下,表麵,幾乎所有獎項的頒發,都沒有出現過什麼特彆大的爭議。
哪怕是第二屆時,無論是《萬箭穿心》還是《烈日灼心》這倆壟斷了獎項的情況。
彆的不提,絲路之後,《烈日灼心》在柏林也贏麻了。
由此佐證了絲路電影節的含金量。
3屆電影節辦下來,觀眾對於這個獎項含金量的認可……其實在國內已經起勢了。
這點從《萬箭穿心》這種小到不能再小的小成本電影卻換來了高票房,就能看出來。
否則,連宣發都做不起的他們,憑啥獲得接近一個億的票房?
由此可見,觀眾們對這份獎項殊榮是認可的。
而這份表象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正在處於良性循環的市場萌發。
第一屆絲路創投會,投資人、電影人的交流下,創投會交出了一份相當令人滿意的答卷。
1.36億的交易額度。
對於一個剛剛涵蓋了交易屬性的電影節,並且還是第一屆……這份交易的額度已經不少了。
更彆提,那是10年。
10年,票房還沒到井噴的時候,1.36億的含金量可真的不低了。
而第二年,這個數字直接飆到了3.5億。
翻倍增長。
今年更是總投資達到了8.12億這個數字。
12月初的時候,許鑫看到了北影的一篇調查論文,調查了今年1到11月的全國電影票房體量數據。
12月還不算,光是這11個月裡,全國電影總票房就來到了209億元這個數字,同比去年11個月增長百分之27。
其中,最振奮人心的是,國產電影票房的占比,達到了百分之58。
這是第一次,國產電影在票房中占據優勢。
去年的數字是百分之48。
接近。
但還是沒贏過進口片。
這說明什麼?
說明華語電影的市場需求在擴大。每年都在增長。
而這份市場需求下,搭建一個公開、透明、安全、合理的交易平台,是大市場趨勢。
絲路電影節剛好就趕上了這個風口。
以每一年都遞增至少一倍的數據,開始擴大。
而這份8個億的交易額度答卷之中,又會為明年的電影票房做出多少貢獻……坦白地講,誰也說不清楚。
可如果按照今年的比例來算,二百億的百分之58。
116億的票房雖然無法用具象化的等比例壓縮來計算成本,可用最不科學的數學概率來進行一輪壓縮。
對半賺。
116億的票房,58億的成本,8億的交易額是從絲路電影節上走出去的……
這麼一看,其實絲路電影節的潛力就很可觀了。
當然了,必須得說一嘴,這種數字是許鑫自己估摸的。具體的年度報告,他還沒看到。而這種算法其實有點奧氏體304一元硬幣對比法的味道。
屬於很荒謬很不符合邏輯的那種。
可饒是如此,一個成立3年的電影節,已經把市場交易份額開始展望十億這個級彆,也足夠誇張了。
這份蛋糕……西影廠想獨吞,基本不可能。
更何況,當初的他們還取了個絲綢之路電影節的名字。
就像是一種因果關係一樣。
他們挪用了古代絲綢之路的千年氣運。
一朝得勢後,該去回饋一些事情了。
於是,海上絲綢之路那邊來尋求合作。
一開始西安還不樂意……但在天下大勢方麵,其實“沒的選擇”這個選擇,在開始時,就已經注定了結局。
許鑫倒不怨。
雖然一開始他覺得絲路電影節還沒準備好與國際接軌。
先在國內穩固個5年8年的,到時候再轉變成國際會更好一些。
但……現如今浪潮襲來,國家需要,那無論他們準備沒準備好,都必須迎向潮頭,去當那第一批走出去的弄潮兒。
風險很大。
但同樣的,機遇也同樣不小。
這點從絲路電影節協會在今年成立後,直接脫離了陝西,變成了廣電直屬就能看出來。
從協會成立那一刻開始,包括許鑫這個創始人在內,大家身上的使命,就不再是單單的“肩負國內電影獎項含金量”如此簡單了。
他們還肩負著開城拓土的使命。
但同樣的,廣電直屬,也代表著,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們就背景而言,已經和金雞、百花、飛天這種獎項平起平坐了。
權威背書,地位相同。
加油,好好乾。
歡迎加入這場九龍奪嫡高端局中。
太子分家,離心離德,諸王不振。
嗯……怎麼就不可能榮登大寶呢?
所以,不僅僅是許鑫,其實在所有人的心態都轉換過來後,對於福州那邊就已經沒了那種“這群小偷”的心態了。
至少許鑫沒了。
燕京時間24號下午4點多,他直接降落到了西安。
通勤車還沒過來的時候,許鑫坐在飛機出口換鞋的小沙發上,給楊蜜發了條消息:
“我到西安了。”
剛把消息發過去,不到半分鐘,叮鈴鈴的電話響了起來。
許鑫一看來電人,直接接通了電話:
“喂,您說。”
“你在哪?”
張一謀的聲音從電話中響起。
“呃……我剛到西安。”
“西安?第二輪評審不是結束了麼,你不回家,跑西安做什麼?”
“這邊要開一個關於絲路電影節的學習會,還有一個海上絲綢之路電影節成立的儀式,我要參加。所以直接跑這邊來了,您找我有事啊?”
張一謀是知道絲路電影節第四屆要搬家的事情的。
但是吧……老頭對於這方麵其實不算敏感,所以也沒多琢磨。
聽到了許鑫的解釋後,便直接說道:
“那你幾號結束?”
“30號上午。估計舉行完……也就是中午吧。然後中午再和大領導們一起吃頓飯,就結束了。”
說著,他又問了句:
“您找我有事兒啊?”
“有。30號晚上,導演協會第四屆執行委員備選委員舉行晚宴,你要不要來參加?”
“……?”
許鑫下意識的眨了兩下眼,有些沒反應過來。
執行委員會?
還是導演協會的?
提起這個,對於許鑫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天的下午,自己化妝的時候,陽陽坐在劉一菲懷裡那一臉“我蹭啊蹭啊嘿嘿嘿蹭啊”的小心思……
其他就沒啥了。
一個在“獎項條例”下戰戰兢兢,沒有直播,沒有轉播,兩年一次舉行的作品,今年剛參加過,下一屆要舉行也是15年的“電影節”晚宴,自己參加它乾啥?
而就在這時,空姐走到了許鑫麵前,手從後麵壓著自己的套裙蹲了下來:
“許導,通勤車來了。”
“哦,好。”
許鑫一邊舉著電話一邊答應,另外一隻手還虛挽了一下,讓這空姐不用“行此大禮”……
那話怎麼說來著?
站著!
不許跪!
雖然明白這是人家的敬業要求以及對貴賓的服務,但他這種禮節已經是習慣性的了。
攙扶了對方一下讓她站起來後,許鑫也跟著站了起來,對旁邊的蘇萌勾了勾手指,一邊往艙門處走,一邊說道:
“我去參加乾啥啊?他們那個頒獎禮想讓我當評審?”
“對。不然邀請你做什麼?”
“……邀請?”
聽到了老頭嘴裡這倆字,許鑫一陣迷糊:
“這咋又邀請我了?啥情況啊?”
“往小了說,你現在是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同樣是導演協會的會員,他們後年舉辦頒獎禮,邀請你當評審是理所應當。”
“……那往大了說呢?”
“你今天還沒看新聞吧?”
“沒。昨天有點累,聚餐的時候,李桉那個黃金搭檔我倆聊了一些關於電影的事情,喝的有點多,上飛機我就睡覺了,剛醒……您就說發生啥了吧。”
“今天廣電發了個新聞,把絲路電影節納入了“帶路”宣傳的重點項目。我也是剛知道,剛才,是黃健新給我打的電話,他沒你的聯係方式,直接打到我這,讓我聯係你成為執行委員。”
“……”
這下,許鑫又沉默了。
沉默的下了台階,坐上了通勤車。
黃健新……
這人他知道,但沒見過。
西影廠出身。
大名鼎鼎的《黑炮事件》,他就是導演。
是屬於80年代廠裡的絕對黃金骨乾之一。
不過在90年代初就離職了。
但饒是如此,彆的不提,光是《黑炮》就足夠他寫進廠裡的光榮史了。
更何況,他還是《求求你表揚我》的導演、《投名狀》、《建國大業》的監製。
屬於那種出身西北,但不走京圈,而是加入了中影後自己混起來一番事業的人。
而隨著在千禧年之後逐漸轉入幕後,目前的級彆屬於……基本上國家隊出手的片子裡麵,他都會擔任一個重要職務,保證電影不跑偏的類型。
新成長起來的觀眾不認識他。
但在圈內……連老頭都要給他幾分麵子。
挺厲害的一位導演。
哦對,他還是萬達花重金請來的,冰冰姐那部《白發魔女》的監製。
不過根據冰冰姐的說法,這人基本沒露過麵,屬於就掛了個名,讓劇組打通各種關節,擴大宣傳的類型。
但讓許鑫思考的倒不是這人的履曆,而是納悶……老頭其實對一些事情並不算敏感。
是怎麼……
“您是怎麼把他邀請我,和絲路電影節被納入重點項目給聯係到一起的?”
他納悶的問道。
“我剛才和老田在一起呢。”
老田?
許鑫心說老頭今天怎麼儘搞些陌生的人名呢……
不過……老田……
嗯?
等等……
“田……田和平?”
許鑫驚訝的說出了一個名字。
換來的是張一謀那邊平靜的應聲:
“嗯。”
田和平。
08奧運會奧組委導演團隊工作部負責人。
也是當時作為導演組和上麵溝通的最直接橋梁之一。
熟悉麼?
可太熟了。
不過……
“您去找田部乾啥去了?”
“……這個就暫時不和你說了。反正當時黃健新給我打電話的時候,他就在旁邊。我倆聊的事情他也聽到了……電話掛斷,老田就跟我說,看看你是不是又搞出了什麼新聞,不然黃健新不至於用這種“求賢若渴”的態度來邀請你。他就讓秘書查了一下這兩天的新聞,發現中午的時候剛好廣電那邊發了新聞……”
聽到老頭這話,許鑫就明白了意思,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