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海哥一提起他要拍古裝片,吳迪就完全找不到線索,沒有印象,原來是,上一世的時候,他就根本沒有關注過這個年月海哥的電影作品。
一整個跳過去了!
不過,為什麼會毫無印象呢?
答案隻有一個!
那肯定就是爛片了!
你要知道,上一世的吳迪也算是個遊手好閒之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的業餘生活就是陪著各式各樣的小美女玩耍。
既然是玩耍,且他又不是什麼社會名人,自然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了。
作為幽會地點,電影院自然也是小美女們熱愛的地方,有情調,還有娛樂,當然了,就是搞點小動作,也不會有人發現。
到處都是黑漆漆的,多帶勁呐!
多刺激啊!
但是,就是在那段時間,經常活躍於各大電影院的吳迪,竟然從來也沒有看過這部電影。
這便說明,至少,對各路小美女來說,這部電影是毫無吸引力的,完全沒有興趣。
根本連看都不願意看一眼,不給一個眼神。
你看看,這怎麼能行?
這足以說明,至少十年以前的海哥還沒有領悟到電影市場上的規則,現在是什麼年代?
現在是電影也要追求票房的年代,和當初他們走紅的那個年代已經完全不同了。
那個時候,全國才有多少家電影院?
就算是最賣座的電影少林寺,全國觀眾究竟有多少人看過,多少人是掏錢看的,到現在也統計不出一個具體的數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老張和海哥他們剛剛走紅最風光的年代,他們的電影即使不賣錢,院線也不會排斥他們。
你從國外載譽而歸,獲得了大獎,院線就會給你安排好好的檔期,讓你上映。
這也很正常。
那個時候,哪裡有搶檔期這麼一檔子事呢?
全國有多少家電影院?
恐怕五百家都夠嗆吧!
隻要是電影院,開門營業那就必須要有電影放映,而那個時代,全國一年到頭又能產出多少部電影?
真的是太少了!
隻要是你們這些導演能夠把電影鼓搗出來,我們電影院就會上趕著放映,管你是什麼質量呢?
反正那個年代的人,娛樂手段也有限,那不看電影還乾什麼?
於是,像是海哥的作品,這麼有深度,有質量,自然是不必擔心上映的渠道的。
他的受眾也往往都是那些生活在城市裡的小青年,他們不見得是追求文藝的,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肯定是精神生活比較豐富的一群人。
這些人和海哥可以說是相互影響,但是時光荏苒,到了2010年左右,電影已經不再是稀罕物。
恢複了它傳統的商品屬性,你海哥的作品,我們院線當然是會給機會的,你是大師嘛。
但是呢,賺不賺錢,就是另說了。
而你要是不賺錢的話,那下一部電影,我們院線可就沒有那麼好的臉色了。
和海哥一樣,同樣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老張,就是先一步明白了這個道理。
一邊拍攝以往自己熟悉的文藝片,劇情片,在獎項上,也經常是有所斬獲的。
保持了一定的逼格。
同時,你的電影既然要在國內的院線上映,就不得不考慮院線的口味,院線的效益。
如果你的電影持續不能給院線一個好看的成績的話,你就是神仙,人家也不會供著你。
於是,商業化是老張一直都在做的一件事。
隻是零幾年的時候,從文藝片一下子轉到商業片,技術還不夠成熟,故事也不夠圓潤,於是那個時候老張的電影總還是殘留著一絲文藝的腔調。
但是後來吧,老張就悟出來了,並且先行一步,在商業片領域,腳步要比海哥快得多,也穩得多。
但是,海哥就不同了,說到底還是性格決定命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你可以很輕易的看出,海哥拍電影,並不會顧忌女性觀眾的口味。
他才不管女人愛看什麼電影呢!
他要的是宏大敘事,要的是那種情緒的表達,於是,海哥的電影總是彌漫著各種奇奇怪怪的味道。
總而言之,就是會讓年輕的女性觀眾不感興趣的那種味道。
這一下,也就得罪了電影院的大客源。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如果你認真的分析當年的觀影人群報告,就可以很輕易的看出,絕大多數電影的觀眾,都是女性。
當然了,比如那種超英電影,機械戰甲之類的,也會有大批的男性觀眾,甚至在觀影人群當中遙遙領先。
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一類型的電影就沒有女性受眾了。
事實是,不但有,也許隻是份額小了一些,總體的數量卻也不可小覷。
而一年到頭能夠在電影院上映的超英電影又有多少部?
就算是巔峰時期,十個手指頭也可以數的過來吧。
更何況,在超英電影的內部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也並不是什麼電影掛上超英的係列都可以收割大筆票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