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說過了,任何圈子都是一個混日子,熬年頭的環境,彆看大家曾經是同學,年紀也都差不多。
自從畢業以來也全都在拍片子,一刻也沒閒著,你海哥有成績,難道我古枚就沒有了嗎?
如果把電視劇和電影放到同一個緯度去考量,說不定,算綜合整體的話,古枚的作品整體質量還比海哥的要高呢!
可惜,這隻是一些人一廂情願的想法。
事實上,在業內和大眾的印象當中,電影圈確實是先天就比電視劇圈高一個檔次。
雖然隻有那麼一個檔次,但那也是檔次,而且,這一個檔次中間可是差距著千裡萬裡呢!
想要跨越,真的沒那麼容易!
這麼多年來,能夠真正做到電視劇電影兩開花,兩邊都有極高成就的演員,簡直是鳳毛麟角。
算一算,大約就隻有和吳迪合作過,清零跳躍的鄒魯而已。
在電影界,鄒魯的成績不容置疑,佳作頻出,還是文藝片女神,得獎運也很好,年紀輕輕就把主流獎項全都拿到了。
不止如此,在廣大觀眾的心中,鄒魯的受歡迎程度也極高。這主要得益於早些年拍攝的一些電視劇。
在那個電視劇霸占人們眼球的年代,鄒魯在好幾部爆火電視劇中擔任主角,這些電視劇,是集中在2000年左右播出的。
可以說,一連幾年,她都有爆火的國民電視劇推出,在那個人人都關注電視劇,捧著電視機當做娛樂手段的年代,可以說,鄒魯的社會認知度,大眾知名度是無敵的。
一開始,鄒魯在電影圈就是有建樹的,但是,那個時候還太年輕,沒有獲得強有力的獎項。
這之後,她轉戰電視劇圈,因為主演的電視劇都是質量極好,而且,拍一部火一部,即便是從電影圈混到了電視劇圈,也並沒有人會嘲笑她。
畢竟,可以演到這樣神仙班底的電視劇,那也是能力。
再加上,在2000年左右,那個時候,內娛的電影票房完全沒有起來,雖然年年也會出票房爆款,但是,基本上,一年到頭能夠有良好票房的,就隻有春節檔而已。
所以,那個年代,可以被正經稱為是專門的電影明星的演員也不多,很多大腕,即便是良哥,那也是經常主演電視劇的。
甚至是,他當年是早早的就拿到了三大影帝,轉過頭來卻依然在電視劇圈發光發熱,拍攝了很多經典的電視劇。
說到底,彆說是演員,在那個年代,就連幕後製作人也並沒有那麼涇渭分明。
很多後來聲名鵲起的電影導演,想當初也是從劇圈裡走出來的,大家都是在一起混的。
電視劇和電影涇渭分明,甚至還講究檔次,這還要從電影票房開始水漲船高的那個年代開始說起。
所以,在電影圈,海哥的血槽先天的就比古枚要厚的多,他可以承受賠了一次又一次。
甚至口碑也崩盤,並沒有那麼出色,但古枚卻不能。
海哥的作品失利,但是依然拉得來投資,依然有投資人願意給他大筆的錢。
這就是海哥的資本。
然而,古枚隻是失敗了一次,卻就沒有了機會。
很長一段時間內,肉眼可見的,沒有投資人再願意給古枚機會,隻是這一次的夫子,能夠把這個盤子攢出來,都已經費勁了心力。
而這一次失利,直接導致古枚十幾年的人脈資源全都葬送了,想緩過來,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現在轉頭直接去拍自己的老本行,曆史正劇,看起來也並非易事。你要知道,不管拍電影還是拍電視劇,對於導演來說,很多時候也是要講究一個手感的。
手感好了,拍出來的片子,質量就好,你就是想讓它不好都困難。
可要是手感不好……
那可就複雜了。
即便是名導,也極有可能失手。
古枚現在就處於這樣的狀態。
在夫子那裡折戟之後,反手再來拍曆史正劇,老實說,狀態也沒有那麼快就能恢複。
所以,她挑選K總來合作,也有給自己找一個過渡的想法。
畢竟,這種青春類型的曆史題材電視劇,拍攝的難度還是要比正經的曆史劇要小得多。
從故事的構造上,就要簡單的多。
再加上青年男女的感情生活作為點綴,還是很容易吸引觀眾們的視線的,況且,K總手下的藝人都是一些青春偶像。
他們先天就有許多粉絲支持,而粉絲,很顯然是個先天就帶著濾鏡的群體。
隻要是自家哥哥姐姐演的劇,不管好與不好,他們就會閉著眼睛喊好,還到處主動宣傳。
這些都是古枚求之不得的。
這一次和換皮的票房大戰,古枚也是對大明星們的粉絲戰鬥力有了新的認識。
在2010年左右,人們對於流量之類的詞語還完全都沒有認知,隻有一個模糊的概念而已。
知道當紅的小生小花有許多雞血腦殘粉,而這些腦殘粉戰鬥力超強,購買力也很強。
而這些粉絲,是諸位明星和他們背後的公司都在刻意努力追求的。
從換皮那裡競爭失敗之後,古枚憤怒的同時,頭腦也沒有完全喪失活動能力。
她也在檢討自己,最後便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換皮能夠大爆特爆,除了故事新穎,拍攝的還算流暢以外,動用了當前市場上最為紅火的兩位小花,才是張楓致勝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