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既然海哥的心思是這樣的,那為什麼不選擇一部投資小一點的劇本來拍呢?
海哥也不是那些新人導演,從來都要自編自導的,他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經常和職業編劇合作的。
也就是說,海哥是經常從各種送來的劇本當中挑選合適的來拍攝的,對於劇本,他的來源很多。
選擇更多,他完全可以選擇那些投資規模小的電影,這樣,投資人沒壓力,他自己也沒壓力。
拍攝的視角小一點,對於他來講,可能也更容易把握一些。
畢竟,拍攝商業片,他的經驗還不足,以往也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
可是,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孟氏孤兒,還沒有正式拍攝,扔進去的錢就已經可以堆起一座金山。
這麼多的投資搞出去,就是一開始就把自己的退路給堵死了,現在,再去談要不要糾正一些拍攝上的錯誤,都是枉然了。
隻能硬上。
雖然從演員到觀眾都覺得,海哥再次拍攝孟氏孤兒是個不明智的選擇,但是,既然大家都不看好,海哥又為什麼要選擇?
難道是他的眼光有問題?
那怎麼可能?
海哥也是在電影圈奮戰幾十年的導演了,什麼樣的電影,什麼樣到底題材容易受到觀眾們的歡迎,他心裡清楚的很。
雖然了解,但是,海哥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這樣難搞的題材,一個呢,當然是從他自身來考慮,其他的題材,他當真是不擅長。
縱觀海哥的電影從業經曆,他能夠駕馭的題材,實際上比老張還要狹窄。
什麼叫做擅長,什麼叫做不擅長,恐怕連海哥自己都說不清。
所以,在饅頭大撲街之後,他便毅然決然的跳進了史詩電影的坑裡,想要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絲毫不顧及這種題材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
另外一方麵,雖然海哥自己不承認,但排場才是他考慮的首要元素。
想想看,彆人老張拍一部電影,動輒都是上億的投資,一擲千金,揮斥方遒的那個勁頭就彆提了。
排場大大的,麵子也做的足足的。
身為和老張齊名的大導演,彆人有的排場,自己當然也要有,要不然不是被業內看不起?
這還怎麼混?
不管未來的評價如何,票房成績怎樣,拍攝的時候,最基本的場麵也一定要具備。
再說了,海哥也是很會做生意的,這個影視城也有他的投資,就算是電影上不能賺,以後依靠影視城的運營也照樣可以盈利。
這是肯定的。
電影啊電影,也是一個磨人的小妖精。
海哥已經做出了決定,把吳迪的戲份一鍵刪光,這就是他對他的終極報複。
從一開始,他其實就是這樣計劃的。
每每想到吳迪為了拍攝那有限的幾場戲,上躥下跳忙活的樣子,海哥就覺得爽得很。
他越努力,海哥的這種爽快指數越高。
可以說,這次拍攝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陰謀,看似之前海哥的態度擺的也挺低的,還親自上門邀請吳迪參演。
各個方麵都表現的很積極,在片場上,海哥對吳迪的要求也不可謂不嚴格。
乍一看也挺像是個給予演員細心指導的名導的樣子。
誰也不會想到,其實,海哥根本就不會把吳迪的戲份放到電影正片裡,不管他拍攝的時候有多麼的努力。
可以想見,等到正片上映的時候,吳迪的反應會是多麼的鬱悶,而老張呢?
恐怕連頭發都會被氣的立起來。
哈哈哈!
想到那樣的畫麵,海哥的心情就舒暢的不行,好像孟氏孤兒的口碑都不重要了。
隻要能讓吳迪和老張不爽,他就爽的要命,至少,拍這部電影還算是實現了一個目標。
況且,這個偉大的決定,還沒有人會發現。
一直到電影上映之前,都會被捂得嚴嚴實實的,不會有任何人知道,他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途徑。
在孟氏孤兒這部戲當中,本來吳迪的戲份就少得可憐,在電影的前半程,基本上都看不到他出場。
重頭戲也就是影片結尾部分的那幾場,到時候,就算是剪輯預告片,吳迪不出現,也不會有任何人懷疑。
誰能看出成片根本就沒有這麼一個人呢?
至於那些辛辛苦苦的群演,他們根本就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本來這一場戲海哥就有兩手準備的。
在吳迪離開的那幾天,他還拍好了一場文戲,如果不想讓吳迪出鏡,那麼就可以采用這一部分。
對於電影來說,這其實是很常見的一種拍攝手法。
電影和電視劇的區彆也在這裡,電視劇因為篇幅夠長,主要麵對的是全平台的觀眾,那麼,以這樣漫長的篇幅,給觀眾一個明確的結局就是必須的。